“強”與“弱”看似簡單,但是人們可以根據這些簡單的“強”與“弱”變化出很多種拍子來,從而形成各種情緒,各種不同風格的樂曲來。因此“節拍”是非常重要的,它等於是音樂大廈的基石,必須是有規律並且是有秩序的。
拍子
節拍單位用固定的音符來代替就是拍子。拍子用分數來標記,就是拍號。
分子表示每2節中單位拍的數目;分母表示單位拍的音符時值。拍號中的橫線在五線譜上用第三線代替。
在節拍中,眾多的音符都是以一拍為單位的,也叫做“單位拍”,這一個重要的時間段,一拍,就是音樂的基礎,它是用指定的音符來代表的。也就是用各種不同的音符,比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等,做為基礎的一拍,然後有強有弱的循序漸進。下麵我用最通俗的來講,什麼是拍子。
“拍子”用簡單的話來說你用一個手掌來拍。手掌一下、一上,這就叫做一拍,如果用兩隻手對拍的話,那麼一張一合,就叫一拍。單拍下去,叫做半拍,再抬起來,也是半拍,這樣算起來一上、一下加起來就是一拍。等於半拍加半拍。
小節
一個強拍到下一個強拍之間的部分就是小節。使小節分開的垂直線就是小節線。小節線寫在強拍前,作為強拍的標記。
樂曲的分段或曲終處用雙小節線表示。
切分音
把弱拍或強拍的弱部分同下一強拍或弱拍的強部分連在一起,就是切分音。
切分重音轉移了節拍重音的位置。其寫法是:在一小節之內的切分音記成一個音符,兩小節之間的切分音,用連線連結起來。
單節拍或單拍子:每隔兩個或三個單位拍而有一個重音的節拍和拍子,就是單節拍和單拍子。
複節拍或複拍子:小節內不止一個重音的節拍或拍子,就是複節拍或複拍子。
在複拍中第一個重音較後麵的重音強,因而是強拍,後麵的是次強拍。
速度
音樂作品都有自己的個性,這是作曲家根據音樂的性質而定的,有的作品抒情些,有的作品是歌唱性的,還有緊張的、行進的、活潑的、跳躍的,等等,達到這個目的,作曲家都要在每一部作品上首先規定一個快慢的“時間表”,這就是“速度”。準確的速度才能有準確表達的基礎,這種在音樂作品中規定的快與慢,就叫“速度”。
“速度”是由音樂作品中作為單位拍的音符時值有著密切的關係。一般來講,音符時值長,拍子就慢一些,音符時值短,拍子就快些。每一個音樂作品都不一樣,而拍子也是千變萬化的,為了準確的表達作曲家對音樂作品的要求,因此在每一部作品的開頭都會用標明情緒,標明速度(一般是用音樂術語標明的)另外還要標明每分鍾有多少拍,這樣就明確的表示了作曲家對作品的要求,隻要完全按著這些要求去作,至少在速度上,在情緒上是正確無誤的。
音樂速度的表示有兩種,一種是用文字來表示的,比如“快速”、“中速”、“慢速”、“稍快”,等等,還有一種是用音樂術語來表示的,這些音樂術語都是意大利語,目前國際上多采用這種標記,比如Andante(慢板)、Allegro(快板)、Presto(急板)、Pill mosso(稍快),等等。
聲樂與聲部的知識
聲樂知識
在我國的聲樂比賽中,習慣將唱法分為三類:美聲唱活、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
1.美聲唱法
美聲唱法源於意大利民歌唱法。它的特點是:氣息寬廣,聲音洪大,共鳴完善。美聲唱法原意為“美麗的歌唱”。它嚴格遵循“美聲”為歌唱觀念、歌唱意識之首位的原則。這種唱法從17世紀始,到如今在歐洲各地區廣泛傳播。
美聲唱法傳入我國已有80多年的曆史。我國大多數音樂院校都直接采用或大量借鑒這種唱法作為聲樂教學。通過全國高等音樂院校多年教學實踐,已逐漸形成了中國學派的美聲唱法。
美聲唱法要求發出悅耳、圓潤的聲音,要求聲區統一,唱音階時勻稱地從低音到高音的連貫,音準完美。它避免喊叫、鼻音、粗燥音或白聲,極為講究聲音的位置、共鳴、氣息,以形成係統的發聲方法,科學地根據音域的不同分出聲部,每個聲部又依據不同的特色作花腔、抒情、戲劇等分類。
2.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源於我國傳統的民間唱法和戲曲唱法。它與美聲唱法從藝術要求上說是有許多共同之處。如尋求有力的呼吸支持點;聲區統一,聲區變換的地方不留痕跡;要求頭腔共鳴;要求語音清晰、表情合樂、字正腔圓、聲情並茂等。
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區別是:民族唱法是以“韻味”(風格)為核心、為歌唱觀念之首位的唱法。所謂韻味即歌唱時嚴格按照我國各民族語言咬字、行腔、歸韻;講究音樂的民族、地區的特點風格。
3.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是以“唱情”為核心、為歌唱觀念之首位的唱法。它注重歌唱的自然化、生活化、大眾化。選唱的作品旋律流暢簡樸,有鮮明的舞蹈節奏。歌唱時,追求歌者與聽者麵對麵的傾訴,以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達到同唱共舞的效果。因此,演唱者不炫耀聲音技巧,不強調特殊的民族風味,大多在自然本嗓基礎上加以修飾美化,通過電聲設備,采用平易近人的演唱方式。有些演唱者還有意將聲音造成“散”、“暗”、“緊”、“白”的特點,以取得柔和、深沉、空曠等特殊效果,加以充分發揮通俗音樂“傾訴性”、“宣泄性”的獨特功能。
通俗唱法在理論上尚未得到充分的闡明。目前,我國還沒有真正建立通俗唱法體係。
聲部知識
1.多聲部音樂
凡結合兩行以上的旋律或兩個以上的音同時進行的音樂,稱“多聲部音樂”,其中每一行旋律或構成和弦進行的每一條音的線條即為一個“聲部”。
2.女音特點
如二重唱包含兩個聲部,三重唱包含三個聲部,混聲四部合唱包含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個聲部。
女高音的音色特點還可細分為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戲劇女高音等。
女中音的音色介於女高音與女低音之間。高的女中音近似戲劇女高音,低的女中音近似女低音。女低音嗓音較女高音、女中音更為寬厚。
3.男音特點
男高音實際音高比記譜低八度。其按音色特點還可細分為抒情男高音、戲劇男高音等。
男中音的音色介於男高音與男低音之間。其按音色特點可細分為抒情男中音和戲劇男中音。抒情男中音的音域與音色接近戲劇男高音。戲劇男中音的音色在低音區與男低音相近。
男低音按音色的特點還可細分為抒情男低音和深厚男低音等。在所有的人聲中,以男低音最為低沉深厚。
樂器知識的基本類別
西洋管弦樂器
1.木管樂器
木管樂器起源很早,從民間的牧笛、蘆笛等演變而來。木管樂器是樂器家族中音色最為豐富的一族,常被用來表現大自然和鄉村生活的情景。在交響樂隊中,不論是作為伴奏還是用於獨奏,都有其特殊的韻味,是交響樂隊的重要組成部分。
木管樂器的材料並不限於木質,同樣有選用金屬、象牙或是動物骨頭等材質的。它們的音色各異、特色鮮明。從優美亮麗到深沉陰鬱,應有盡有。正因如此,在樂隊中,木管樂器常善於塑造各種惟妙惟肖的音樂形象,大大豐富了管弦樂的效果。
2.銅管樂器
銅管樂器的前身大多是軍號和狩獵時用的號角。在早期的交響樂中使用銅管的數量不大。 在很長一段時期裏,交響樂隊中隻用兩隻圓號,有時增加一隻小號到十九世紀上半葉,銅管樂器才在交響樂隊中被廣泛使用。銅管樂器的發音方式與木管樂器不同,它們不是通過縮短管內的空氣柱 來改變音高,而是依靠演奏者唇部的氣壓變化與樂器本身接通“附加管”的方法來改變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