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塞外漠風(3 / 3)

這一年,對於左賢王和文姬來說,是特殊的一年,因為在這個美好的春天裏,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遍整個漠南草原,文姬懷孕了。文姬那紅潤的臉上始終掛著微笑,時不時地還輕撫著那並沒有顯懷的小腹,這動作惹得乳娘一陣歡笑,隻是文姬知道,這輕撫的手,是可以感受到,一個新生命的跳動。即將為人母的文姬,此時更加的美麗。

文姬在等在自己的丈夫左賢王回來,將這個喜訊轉告給左賢王。

當夕陽斜下,太陽在那草原與天空交接的地方駐足時,便給草原也鍍上了一片金華,文姬望著這廣袤的草原,陽光照在臉上,一陣溫暖,趕走了初春的微寒,仿佛母親的擁抱,是那麼的溫柔。

遠遠望去,左賢王從那太陽的盡頭由遠及近,擦馬揚鞭,依舊英姿颯爽,文姬最愛看左賢王騎馬時的樣子,是那樣的意氣風發,王者氣息十足。左賢王來到文姬身邊,假嗔文姬為何不進屋,在這著涼可如何是好,文姬麵帶微笑,把丈夫迎進屋,帶丈夫收拾妥當,便把自己懷孕的消息告訴了左賢王,這左賢王聽了自己深愛的妻子蔡文姬懷孕了,高興得手舞足蹈起來,簡直不知道用什麼方法來表達自己的喜悅了,帳裏帳外來來回回走了好多遍,大聲地笑著。這是他和深愛的漢室女子蔡文姬的愛的結晶,這個孩子是不平凡的,因為他兼具了草原廣闊颯爽和中原細膩婉約血脈。

繼而,左賢王將文姬擁在懷中,緊緊抱住。也許,情至深處,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這緊緊的擁抱就是左賢王對文姬滿滿的愛意的最好的表達。這孩子,是兩人愛情的結晶,也更是兩個人的希望。

從這時起,文姬就成了左賢王的重點保護對象。任何家務都不讓文姬去做,生怕有什麼閃失,可是文姬總是搶著去做,還埋怨左賢王這樣有些過於嚴重了。為了讓文姬開心,左賢王還帶著文姬去參加了每年五月舉行的部落聚會。

那是匈奴人非常重要的一天,如同漢人的春節一般。人們齊聚龍城,載歌載舞,祭祀先祖,比試武功,好不熱鬧。左賢王則是這裏最受人敬仰的大英雄。論起騎射武功,幾乎無人時左賢王的對手。在這裏,文姬也見到了左賢王武的一麵,這種王者的氣息,是沒有人可以達到的。通過這次聚會,文姬對於左賢王則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那天,草原上春風駘蕩,隻聽到旌旗獵獵,單於和眾位首領,以及各自家眷紛紛圍坐在草場邊緣,使中間空出了一個特別大的圓形區域。在圓心處,擺放了一列五個相同的木靶。草場四周全都是身披鎧甲,頭戴金盔,後背扛著一筒銀箭的各位勇猛之士。

這時候,坐在看台正中央的單於發了話:“今日是我匈奴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我們還要如往常一樣,比試武藝,切磋箭術。我已經備下良馬十匹,美女十人,作為獎勵。勝者即可悉數帶走!哈哈”

眾人聽到單於的號召之後,一個個都精神抖擻,躍躍欲試。這時候,坐在離單於不遠處的蔡文姬,因為還有孕在身,所以穿的格外厚實些。向遠處眺望了一眼,看到了自己那威猛無比的夫君。雖然左賢王已經年過四十,但看上去虎背熊腰健碩無比,畢竟是要繼承單於之位的左賢王,還是自己的夫君最英俊,文姬心裏默默地想著,嘴角也在不經意間掛上了一抹醉人的微笑。

這時候,一陣陣鏗鏘雄渾的鼓聲響起,原來是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大家也隨著鼓聲,爆發出熱烈的擊掌聲,在這個大草原上,沒有什麼活動比這個部落聚會更加激動人心的了。

周圍親民們歡呼的尖叫聲,帶動文姬的心情也驟然興奮激動。她四處張望著自己的丈夫,終於在很遠的候場處看見了威風赫赫的左賢王。他看到了愛妻,用一種專注的眼光看著她,她也很快的心領神會,點了點頭。原來是左賢王在征求妻子的許可。得到了文姬的允諾,他好像又一次被某種精神振奮了。

隻見說時遲那時快,已經有好幾個人飛馬而出,黑色的駿馬,棗紅的烈馬,還有純白的白馬,它們都猶如各自的主人一般,充滿著烈性與豪情。而那些寒氣逼人的箭支也在飛奔之中,彼此爭先恐後的射向木靶。隻是一隊又一對的猛士過後,始終不見有人能夠將五個木靶都射中靶心。於是,單於和大家們都有些耐不住氣了,大喊到:“左賢王,就剩你了!還不快快去射!”

這時候,左賢王一騎白馬如閃電一般,馳騁在翠綠的草原之上。飛奔之中,隻聽嗖嗖嗖嗖幾聲寒響,還沒來得及去看箭支的方向。就見五個靶心已經分別被刻有左賢王標記的箭所射中。眾人見狀,無不驚呼讚歎。單於更是起身為左賢王高超的騎射技術擊掌,蔡文姬更是第一次看到自己丈夫如此威猛的表演,不由從心底生出了另一份由衷敬佩,而且愛意更是加深了一層。

射完之後,左賢王下馬向愛妻走來,對妻子問:“文姬,我的箭術怎麼樣?”

“真是精彩,讓我過目難忘。”

“哈哈,那我立刻去領賞,把那一幹美女帶回家怎麼樣?哈哈”左賢王故意打趣妻子。

“夫君你又拿我取笑,你要是愛領那就去領吧。”文姬說著話,就把腦袋也轉向一邊。

這時候,左賢王一把摟過文姬的肩膀,大笑道:“逗你嘛,不要氣。”

文姬也嬌嗔道,“誰跟你氣了呀”於是,夫妻二人便牽手回家了。

第二年,賢惠的文姬為左賢王生下了一個胖墩墩的兒子。這是擁有胡漢兩族人的血統的孩子。這孩子,就是左賢王和蔡文姬之間深深的愛意的最好的證明。左賢王和妻子蔡文姬商議著,給孩子去一個名字,因為文姬與左賢王的結合是兩族人的結合,於是,兩人決定給孩子起名為“孤塗”,意思是匈奴部落與漢室中原永遠和好。

孩子的降生,讓左賢王興奮不已,這是自己和最心愛的女人共同的孩子。興奮的左賢王,看這壯實的孩子孤塗,內心激動不已,而且幾乎每日一處理完政事,就立刻來到文姬這裏看小孤塗。日複一日,小孤塗長大後,聰明伶俐。無論學習什麼都是一點就透,非常容易教育。蔡文姬每天都會教他背誦古詩篇章,希望他能夠雖然生在草原,但是也了解中原優秀的文化,從而成為一個像他父親一樣既勇猛無敵又儒雅識理的男子漢。

左賢王對於這個兒子的愛更是格外豐厚,因為他的母親是他最最心愛的蔡文姬。所以,隻要一有空,就會親自教小孤塗騎馬,射箭,這些草原匈奴人民的必備看家本領。而小孤塗因為是一個男孩子,便特別喜歡跟著父親學習這些技藝。每每在大草原上迎風奔馳,他都開心得大喊大叫,甚至又蹦又跳。

一日,草原上的花兒們都開了,姹紫嫣紅的純粹點綴在濃綠的草原地毯上,左賢王也正好適得有空,便牽著蔡文姬和兒子一同出外遊玩。來到一條河水前,兒子看見花朵上落著一枚紫色的蝴蝶,覺得異常罕見而新奇。便問母親母親自己可不可以去追。文姬想到了自己小時候也是那麼的熱愛自然之美和天地間自由奔跑的隨性,便對兒子說:“快去吧,母親同意。不然一會熱,蝴蝶可就飛走了哦。”

左賢王在一旁看著這對活潑的母子,心中甚是溫暖。而且日漸長大的小孤塗也是越來越聰明,對父親所教授的知識技藝總是很快就能領會。這一點倒是很像他母親小的時候。想當初還在中原之時,蔡邕將畢生所學都傳給他唯一的女兒蔡文姬,也有一個隱性原因就是小文姬的天賦過人,靈氣充足,同時又肯努力付出。這才使文姬擁有了今日的才學。

這樣美滿的日子在時光流逝中,過了好幾年。眼看孤塗長大,他的兄弟姐妹們也都逐漸成人。左賢王對文姬的感情也是日益深厚,於是便有想立孤塗為自己王位繼承人的想法。雖然在匈奴內部,也有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的約定習俗。但是,畢竟如果左賢王特別偏愛哪一個孩子,那麼就立這個孩子也不是沒有可能的。而且,蔡文姬對於左賢王來說是千裏之外得來的一塊珍寶,他那麼看重和珍視她,自然對他們的這個兒子也是疼愛有加。

那晚,他們正要更衣入睡。睡前,左賢王把文姬的頭靠在了自己的胸前,一邊愛撫一邊說道,“文姬,我想立我們的小孤塗為我日後的繼承人,你開不開心?”

蔡文姬聽聞此言,知道丈夫是因為寵愛自己才會有次想法。可是,這樣的想法是著實不夠妥當正確的,因為在自己嫁給左賢王之前。他的其他妃子們就已經為他誕下過子嗣,所以即便在小孤塗出生之後,文姬也隻是一心想要撫養兒子長大成人,隻要他健康平安,快快樂樂的成長,就是她作為一個母親最大的幸福了。哪裏還想過在這裏,讓她的孩子成為王位繼承人呢。

如果在這個時候,左賢王更改繼承人,那麼勢必會引起匈奴族人對自己的不滿,多年來好不容易建立的友好關係就會破裂。而左賢王的其他妃子會覺得受到自己的威脅,那麼到了那個時候,她和兒子的人身安全都會朝不保夕的。

更何況,退一步來講。蔡文姬也非常滿意現在的生活狀態,夫妻和睦,一家人快樂平安,所以她實在是不想再生波瀾。

可是考慮到左賢王會有這個想法也是出自一片愛意,便得想著法來好好規勸。

於是文姬便對丈夫講述了中原的秦朝太子扶蘇和秦二世的故事,來勸說左賢王不要衝動辦了錯事。文姬忠忠懇懇地說著道理,讓左賢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其實立誰為繼承人這並不緊要,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左賢王的親生骨肉。相反,而是還要繼續堅持立原來的長子,這樣匈奴族的兄弟姐妹們才會放心,才會覺得安全。往大的方麵想,隻有這樣,胡漢兩族才能永葆和平和繁榮啊。

左賢王被文姬這深明大義的行為所感動,從心裏更加的欽佩文姬。連連誇讚文姬真是一位時大局的有誌女子,懂得顧大局,不會小肚雞腸的隻為自身利益考慮。於是便放棄了欲立孤塗為王位繼承人的想法。後來,這事情傳到了大家的耳朵裏,每一個人都被蔡文姬的品性所震撼。從此,蔡文姬的名聲被胡人廣泛傳頌。都說左賢王的愛妃是上天賜予英雄的最好的愛人。

蔡文姬的深明大義,不僅贏得了自身的保全,更是贏得了丈夫與草原人民的尊重與信任。由此可見,為人做事要學會從長遠的角度,和別人利益這兩方麵來考慮。正所謂,與人方便,與己方便。送人玫瑰,手有餘香。隻有你的存在是被人接受,以至於被人需要的,你才會過得更好,也會更深刻地體會到儒家的那些核心美德觀念。

4. 思念故國雁南歸

這時光匆匆,轉眼之間,蔡文姬有已經在這匈奴生活的十二年了。十二年的時光,讓蔡文姬完全適應了匈奴的生活,還在閑暇之餘,教會了這些勤勞的胡民漢室的紡紗技術,還會召集起這部落的孩子們,教他們讀書認字,而這些草原上的百姓,雖然和蔡文姬的生活習慣不同,但是他們都天性淳樸善良,而且勤勞好學。這樣的性格與印象是沒來大漠之前,蔡文姬所完全不曾了解和經曆過的。同時,麵對草原百姓的熱情與真誠。蔡文姬也是格外的用心,這讓每一位匈奴人都心懷感激,大家都尊敬的稱蔡文姬為王妃,每一個都從心裏接受了這漢室女子作為自己部落的女主人。

對文姬自己而言,這十二年的生活,是幸福的,身邊有左賢王陪伴左右,對自己疼愛有加。還有兩個孩子陪伴在自己身邊,一個這樣美滿幸福的家庭怎麼會不讓人感到快樂和幸福呢。

閑暇時的文姬,喜歡帶著孩子去大草原上采花,那胡服簡單的衣著線條,襯托出了文姬那不凡的氣質,在那草原深處,在那彎彎曲曲的河道兩側,總是開滿著不知名的,卻又獨具異香的小花,顏色迥異,各具特色。文姬坐在這肥美的牧草之中,兩個孩子聽話的圍在母親身邊,聽著母親講述著那些神奇的故事,太陽照在這幸福一家的身上,暖暖的。這讓文姬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也是在那茫茫的草原,自己坐在母親身邊,也是這樣一個暖暖洋洋的太陽,太陽照得睜不開眼,四周圍香花朵朵,母親給自己講著那些動聽的故事。

時光荏苒,如今的文姬已經身為人母,孩子簇擁在她身邊,文姬像母親待她一樣擁著自己的兩個孩子,在這廣袤的草原之上。靜靜地感受這難得幸福。

兩個孩子聽完母親講的故事,便在這草原上玩耍起來,忽然,文姬看見一隻蝴蝶就在附近停歇,一瞬間,蔡文姬好像被腦海中的什麼回憶所觸動,這蝴蝶,好熟悉,這色彩斑斕的翅膀,這陽光下熠熠閃光的翅鱗,這,難道是自己童年時曾追逐過的那隻蝴蝶麼?此時那兒時的回憶,那兒時的一幕幕,是這樣的清晰,那兒時的感覺,是這樣的無法抵抗,如同泉水一般噴湧而出,文姬忍不住淚水落下,在這大草原之上,寧靜的天地間,內心的不平靜,被一隻童年的蝴蝶所引出,而無法在壓抑,那是自己的故鄉啊!身體裏留著漢人的血,文姬想起了母親對自己的關愛,想起了父親對自己的教導,想起那自己曾經走過的路,一幕幕是那樣的清晰。

文姬知道,自己並沒有忘記曾經的一切,隻是身在異鄉的自己,強迫自己不該想起,更何況自己如今以身為匈奴左賢王的貴妃,有深愛著自己的丈夫,有自己疼愛的孩子。

隻是,以往的回憶,在一隻彩蝶的翅膀舞動下,再無發遮擋,抑製。那對故鄉深深的未曾消失的感情瞬間迸發,卻惹得自己淚水漣漣,兩個孩子玩得正歡,沒有看到自己的母親此時已經是淚流滿麵,蔡文姬看著自己茁壯成長的孩子,這是自己和左賢王愛情的結晶,愛的見證啊。此時的蔡文姬內心又是無比的幸福,看見孩子是嘴角泛起的微笑和思念故鄉眼中含著的淚水,這讓文姬一時間覺得自己是那麼的矛盾。

故鄉情和對於家庭愛人的感情讓文姬無法麵對自己的內心,索性不去想這些看似複雜讓自己無法弄明白的問題,專心地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來。教育孩子,是文姬每天必做的事情,小孤塗已經八歲了,到了學習知識的年紀,文姬準備把自己的所學盡授予自己的兒子。

教孩子吟詩詠詞,鼓琴辨音。每到這時,文姬就會想起自己的父親蔡邕,那種山隱居的十年,父親也是這樣每日教授自己知識,讓自己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隻是那時候,年齡尚小的文姬還不能體會每當自己能背下父親教授的知識的時候,父親為什麼會那麼的快樂,如今的蔡文姬,已經長大成人,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這才明白,父親蔡邕當時的感覺。就如同現如今的自己,在教小孤塗知識的時候的成就感是一樣的,這是一種血緣關係的繼承,這是蔡家精神的一種傳承。這怎能不叫人為之高興呢。

秋天來臨的時節,每當天氣好的時候,蔡文姬還是會騎上馬去草原的深處賞花,那蜿蜒的河水,在陽光下粼粼,如同一條銀帶在草原之上綿延。牧草依舊在抽出新苗,用那肉眼可見的速度生長著,這是豐收的時節,這時的胡人,會把遊牧了一個夏季的牲畜趕回部落,每個人臉上都帶著豐收的喜悅。文姬站在這廣袤的草原上,總是會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時,也是和這一樣的場景,自己追隨著父親,無憂無慮的馳騁在那茫茫的大草原之上。身邊無數的小花,驚起無數的彩蝶飛舞。那幸福,如今回想起來,依舊是那麼的美好,帶著幸福的味道。

一陣雁鳴,打破了草原的寂靜,這是一隊大雁,緩緩的向南方飛去,天氣會逐漸轉寒,這大雁即將遷往南方過冬。文姬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這一隊大雁,期間它們悠然自得的輕拍翅膀,緩緩地朝南方飛去,南方,那是自己的家鄉故土啊,文姬想著,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時候,能回去再看一看,像這眼前的大雁一樣,可以回去自己的故鄉看一看,也可以在這大草原上繁衍生息,來去自由。此時的文姬,多想化身成為一隻大雁,加入眼前這一隊雁群當中,隨著它們回到自己的家鄉。隻是大雁遠去,消失在天際,並沒有因為文姬的眷戀而有所停留,而文姬,依舊停留在原地,望著那雁群飛去的南方,望著那家鄉的方向,若有所思。仿佛自己真的可以隨著那南飛的大雁,一道回去。

父親曾經把未完成的遺願交給了自己,隻是如今世事難料,當初誰也沒有想到文姬會在這匈奴之邦生活。並遇到了自己的愛人和如今不能割舍的家。隻是父親的遺願,文姬並不甘心於就此落下,父親的詩篇,文姬經常在心中默念,時刻告誡自己不能忘記父親賦予自己的使命,文姬等待的是一個時機,讓自己去完成父親未了的心願。

生活的多變,是誰也無法預料到的,種種的選擇,讓每一個人的人生都各有不同,無論選擇的是磨難坎坷還是順境坦途,無法改變的選擇,讓人們無法去悔恨,無法重新開始,隻能硬著頭皮走完自己所選擇的路,但也許這才是生命的真諦所在。這意義就在於腳下的路,無論如何終究是要前行的,時好時壞,隻有自己親自去抉擇,親自去體會,親自去完成。

這樣,一個活著的生命,才有他存在的價值。如今文姬,選擇當初的路,並堅強地走下去,有過坎坷,有過磨難。到如今,這一切都過去了,自己有心愛自己的丈夫,有茁壯成長的孩子,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上天是不會遺忘每一個人的,而高潮和低穀總是會伴隨著每一個人的成長,我們能做的,要做的,就是保持一個本心,去完成上天賦予我們的選擇,無論如何都要去走完該走的路。

然而,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明白。最難解的題就是選擇本身。而我們每走一步所做出的每一個選擇之後,都是一段未知色彩的生活。這生活裏必然是充滿了不完美的地方,白玉微瑕也好,月缺成詩也罷。關鍵是保持一顆平衡健康的心,唯有如此,才能再不完滿之處,依然懂得珍惜已經擁有。才能在不滿足之時,坦然放下那些虛空的執念。流水,清澈的不帶半顆沙。下遊,有野花在迎風發芽。生活,不可過分地被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