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心語
要正確分析主觀和客觀之間的關係。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人的意識依賴於客觀環境的,它不可能脫離客觀的條件而孤立存在。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不能脫離客觀的物質,因為它是客觀物質世界長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從意識的本質看,它也不能脫離物質,因為它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我們在分析問題時,一定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關於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意識依賴於物質的觀點,要充分估計客觀環境、客觀條件對事物的影響,一切了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不可把主觀認識與客觀環境條件割裂開來。
農民的玉米
據報載,有一位農民,聽說某地培育出一種新的玉米,收成很好,於是千方百計買來一些。他的鄰居們聽說後,紛紛找到他,向他詢問種子的有關情況何出售種子的地方。這位農民害怕大家都用這樣的種子而使自己失去競爭優勢。便拒絕回答,鄰居們沒辦法,隻好繼續種原來的種子。誰知,收獲的時候,這位農民的玉米並沒有獲得豐收,與鄰居家的玉米相比,也強不到哪裏去。為了尋找原因,農民去請教一位專家,經專家分析,很快查出了玉米減產的原因:他的優質玉米接受了鄰居劣等玉米的花粉。
感悟心語
規律都有普遍性,農民的玉米傳到鄰家也是這一道理。
愚人集牛乳
昔日,曾有一人,因舉辦宴會要用很多牛奶。為此,此人思忖:“我若從今日便開始擠取牛奶,日日積攢,多日之後就會攢得很多,那時不僅多占器具,還有可能腐敗變質。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牛奶繼續留在牛肚子裏,臨到宴會時一並擠出。此計甚妙,甚妙。”這個人為想出這麼一個好主意而得意。為了讓牛奶在牛肚子裏攢多一些,這人又把小牛犢牽到別處去喂養,以免牛犢吸吮牛奶。時過月餘,宴期已到。這人此時將蓄奶已久的母牛牽出,要擠出那些存在牛腹中的牛奶招待賓客。可是任憑他怎麼擠,也沒擠出一滴牛奶。因為牛犢日久沒再吃奶,也沒有每天擠取牛奶,母牛的奶就自然地幹涸了。這個愚人到底錯在哪兒呢?
感悟心語
規律的存在與發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它不可違抗、消滅和創造。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按規律辦事。母牛出牛乳,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的。必須是在牛犢吸吮或人工擠奶的刺激下,才能泌乳,這是規律。這個愚人自以為想出了妙方,卻違背了規律,主觀不符合客觀,當然不可能如願,隻能落得讓人嘲笑了。
“喝酒”榮獲諾貝而爾獎
探測高能粒子運行軌跡的儀器——“氣泡室”的發明原理,是發明者——美國物理學家格拉塞爾在喝啤酒時,看到酒杯中一串串上升的氣泡,猛然想到自己一直在研究的課題——怎樣探測高能粒子的飛行軌跡。於是,他用啤酒代替高能粒子穿越的介質,順手拿起幾粒碎小雞骨頭代替高能粒子,等到酒杯中的氣泡冒完後,將其丟人杯中啤酒裏,隨著碎骨的沉落,周圍不斷冒出氣泡,用氣抱顯示了碎骨粒下降過程的軌跡。他立即回到實驗室,經過不斷實驗,當帶電粒子穿越液態氫時,其所經過的路線同樣出現了一串氣泡,終於以這種方法清晰地呈現出高能粒子飛行的軌跡。格拉塞爾因此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感悟心語
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製約的關係叫做聯係。聯係是普遍的、客觀的,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係的統一整體,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堅持聯係的觀點。任何一項科學研究都離不開生活。格拉塞爾正是把科學研究中的問題,與生活中的喝酒聯係起來,從而得到了啟迪,完成了自己的實驗課題,並榮獲諾貝爾獎。
愚人食鹽
從前有一愚人到別人家做客,主人端上飯菜熱情招待他。愚人食後即嫌飯菜淡而無味,主人聽他如此說,連忙往飯菜中加了些鹽。這一來,愚人再食飯菜便覺味美無比,吃得非常高興。於是愚人心裏嘀咕:“飯菜之所以好吃原來是因為放了鹽的緣故。放鹽少許即能如此味美,倘若多放豈不會味道更美嗎?”按照自己的思路,愚人幹脆將一口鹽吃進嘴裏,立刻弄得自己難受不已,狼狽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