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掉電視吧(3 / 3)

在灶房裏,我幫母親燒火,母親在鍋台前忙碌著。我問母親:“他(我一直這麼稱呼繼父)的腿怎麼了?”

母親回過頭,看了看我說:“前年秋天,你說要一筆錢有急用。可是我那時哪裏有錢,正要給你回電話,你繼父攔住了我,他示意我,孩子在外麵說有急用自然有他的道理,還是趕緊找吧!於是,你繼父就向鄉親們借錢。立秋後,他便開始到山上砍伐一些樹枝,沒走好,一下滑到了旁邊的深溝裏……命撿了回來,可腿就成了這樣了。”

我一時無語。回想起那個時候,我要錢也就是想添一個無關緊要的物件而已,卻讓繼父付出了這樣大的代價。紅彤彤的火焰烤著我的臉,也炙烤著我的心。

晚飯的時候,父親回來了。我提議大家一起喝一杯。父親有點遲疑,正要往外走,母親叫住了他。10年了,這是一家人第一次相聚。

屋內燈火通明,一家人坐在圓桌旁,我端起酒杯說:“爸爸,我敬您一杯。”

父親愣了一下,然後高興地和我碰杯,一飲而盡,臉上顯露出我從來沒見過的豪情。我知道父親聽不到,但他知道了我的意思,眼睛裏放出從未有過的光亮,淚水和著散裝高粱酒大口地喝下。我的父親,他是真的醉了,他的臉那麼紅,腰杆兒那麼直,手語打得那麼瀟灑!要知道,18年啊,18年,他從來沒見過我對著他喊“爸爸”的口型啊!

我也醉了。

曾經,我固執地認為:眼前這個人給了我莫大的屈辱,造成了我童年的種種不快。我和他之間沒有任何的血緣。而今,我終於明白:家,便是最濃的血緣!

感悟心語

家,永遠是維係親情的紐帶,每個人都不可脫離家,父親用他的愛把家的親情維係的更緊、更勞。領略哲學

智豬博弈

一個哲學家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豬圈裏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一邊有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豬圈的另一邊的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隻豬去踩踏板,另一隻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剛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豬踩動了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到另一半殘羹。

那麼,兩隻豬各會采取什麼策略?答案是:小豬將選擇搭便車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而大豬則為一點殘羹不知疲倦地奔忙於踏板和食槽之間。

原因何在?因為,小豬踩踏板將一無所獲,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對小豬而言,無論大豬是否踩動踏板,不踩踏板總是好的選擇。反觀大豬,已明知小豬是不會去踩動踏板的,自己親自去踩踏板總比不踩強吧,所以隻好親力親為了。

小豬躺著大豬跑的現象是由於故事中的遊戲規則所導致的。規則的核心指標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數量和踏板與投食口之間的距離。

如果改變一下核心指標,豬圈裏還會出現同樣的小豬躺著大豬跑的景象嗎?試試看。

改變方案一:減量方案。投食僅原來的一半分量。結果是小豬大豬都不去踩踏板了。小豬去踩,大豬將會把食物吃完;大豬去踩,小豬將也會把食物吃完。誰去踩踏板,就意味著為對方貢獻食物,所以誰也不會有踩踏板的動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讓豬們去多踩踏板,這個遊戲規則的設計顯然是失敗的。

改變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為原來的一倍分量。結果是小豬、大豬都會去踩踏板。誰想吃,誰就會去踩踏板。反正對方不會一次把食物吃完。小豬和大豬相當於生活在物質相對豐富的共產主義社會,所以競爭意識卻不會很強。

對於遊戲規則的設計者來說,這個規則的成本相當高(每次提供雙份的食物);而且因為競爭不強烈,想讓豬們去多踩踏板的效果並不好。

改變方案三:減量加移位方案。投食僅原來的一半分量,但同時將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結果呢,小豬和大豬都在拚命地搶著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勞者多得。每次的收獲剛好消費完。

對於遊戲設計者,這是一個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收獲最大。

感悟心語

原版的智豬博弈故事給了競爭中的弱者(小豬)以等待為最佳策略的啟發。但是對於社會而言,因為小豬未能參與競爭,小豬搭便車時的社會資源配置的並不是最佳狀態。為使資源最有效配置,規則的設計者是不願看見有人搭便車的,政府如此,公司的老板也是如此。而能否完全杜絕搭便車現象,就要看遊戲規則的核心指標設置是否合適了。

小時候的笑話

小時候聽過一個笑話,一直記著,但是一直也沒弄明白那其中的玄妙。

說是有一個傻子,低著頭在雨中走,慢騰騰地,就那麼在雨中走。路人頭上頂著各式各樣的雨具或者權充雨具的東西急急忙忙地從他身邊跑過,一邊跑一邊還喊:嗨,傻子,快點往前跑啊,下雨呢!傻子不緊不慢地回答說:前麵不是也在下雨嗎?因為天性愚鈍,我一直不明白故事裏的傻子到底是不是個傻子。

有一次,我和三個成功人士偶然流落到了同一個荒島上,就拿這個笑話請教他們:你們認為這個傻子究竟是不是很傻呢?這三個人剛剛烤幹了他們的衣服,心情舒暢了一點,再加上我剛剛給他們每人送上了一塊烤得噴香的山羊肉,承蒙他們的耐心,就給了我一點意見——如果不是在荒島上,這樣的意見拿一塊山羊肉恐怕是買不來的。

第一個人是某大型企業的董事長。他表情莊嚴地說:據我所見,這個傻子並不是個傻子。傻子為什麼不快點跑呢?因為他是個懶人,懶人總是以愚蠢為借口的。

第二個人是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他代表這個社會知識與財富二元的完美結合,他稍微思考了一下,用推究的口吻說:我想,傻子大概是沒有學過二元方程式吧,像這樣簡單的時間和雨量的二元算式隻有文盲才不懂,我看他不是傻子,是文盲。

第三個人我倒是沒有弄清楚他的身份,看那兩個人對他畢恭畢敬的樣子,當非凡類。他聽了前兩人的回答後,輕輕搖了搖頭,麵色凝重地說:傻子提出了我們共同的心聲啊,前麵也在下雨,我們無處可逃。傻子不傻,他是先知啊。

這三個人的回答當然令我受益匪淺,但是因為我跟他們說話的時候,一直弓著腰,所以不由得覺得他們的回答裏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傲慢,似乎天上真的在下雨,而我又沒帶雨具一樣。這樣一來,我就覺得很不滿足,似乎我的問題並沒有得到圓滿的解答。

恰在此時,又有三個人也流落到了這個荒島上,他們是草根的一族,見到有火,並不避諱什麼,脫光了衣服就來烘烤,也不等我邀請,就吃光了剩下的那些山羊肉。我等他們安頓好了,就拿同樣的問題來問他們。三個人一致認為這確實是個傻子,其中一個人說:如果不是傻子,至少也應該拿一個什麼東西當雨具頂在頭上吧?另一個人說:他如果不快點跑到前麵,怎麼知道前麵是不是在下雨呢?第三個人說:下雨了,他也不想著快點回家收衣服,還慢騰騰地在雨地裏走。

這三個人的回答使我們的討論熱鬧了起來,有人還得出一個結論:假如前麵有躲雨的地方,不如跑快點去躲雨,但是假如前麵一片曠野,再跑也不過一身濕,還不如像傻子一樣悠著點。

這樣講了一陣笑話,天上真的下起雨來,人們立刻躁動起來,紛紛站起身,四散奔逃。我在後麵大聲叫他們停下:喂,這裏是個荒島,沒有躲雨的地方,不是說好了悠著點的嗎?

有人情急之下給我撂下一句:嗨,老天在下雨,我們總得幹點什麼表示知道了吧?直到現在,我仍覺得,那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答案。

感悟心語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可能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困難,我們終究要麵對,有時候我們也許要拿出不要避雨的勇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