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行動與空想相結合
一年夏天,一位來自馬薩諸塞州的鄉下小夥子登門拜訪年事已高的愛默生。小夥子自稱是一個詩歌愛好者,從7歲起就開始進行詩歌創作,但由於地處偏僻,一直得不到名師的指點,因仰慕愛默生的大名,故千裏迢迢前來尋求文學上的指導。
這位青年詩人雖然出身貧寒,但談吐優雅,氣度不凡。老少兩位詩人談得非常融洽,愛默生對他非常欣賞。
臨走時,青年詩人留下了薄薄的幾頁詩稿。
愛默生讀了這幾頁詩稿後,認定這位鄉下小夥子在文學上將會前途無量,決定憑借自己在文學界的影響大力提攜他。
愛默生將那些詩稿推薦給文學刊物發表,但反響不大。他希望這位青年詩人繼續將自己的作品寄給他。於是,老少兩位詩人開始了頻繁的書信來往。
青年詩人的信寫就長達幾頁,大談特談文學問題,激情洋溢,思敏捷,表明他的確是個天才詩人。愛默生對他的才華大為讚賞,與友人的交談中經常提起這位詩人。青年詩人很快就在文壇有了—小小的名氣。
但是,這位青年詩人以後再也沒有給愛默生寄詩稿來,信卻越寫越長,奇思異想層出不窮,言語中開始以著名詩人自居,語氣越來越
傲慢。
愛默生開始感到了不安。憑著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他發現這位年輕人身上出現了一種危險的傾向。通信一直在繼續。愛默生的態度逐漸變得冷淡,成了一個傾聽者。很快,秋天到了。
愛默生去信邀請這位青年詩人前來參加一個文學聚會。他如期而在這位老作家的書房裏,兩人有一番對話:“後來為什麼不給我寄稿子了?”
“我在寫一部長篇史詩。”
“你的抒情詩寫得很出色,為什麼要中斷呢?”
“要成為一個大詩人就必須寫長篇史詩,小打小鬧是毫無意義的。”
“你認為你以前的那些作品都是小打小鬧嗎?”
“是的,我是個大詩人,我必須寫大作品。”
“也許你是對的。你是個很有才華的人,我希望能盡早讀到你的大
“謝謝,我已經完成了一部,很快就會公之於世。”
文學聚會上,這位被愛默生所欣賞的青年詩人大出風頭。他逢人便談他的偉大作品,表現得才華橫溢,鋒芒咄咄逼人。雖然誰也沒有拜讀過他的大作品,即便是他那幾首由愛默生推薦發表的小詩也很少有人拜讀過。但幾乎每個人都認為這位年輕人必將成大器。否則,大作家愛默生能如此欣賞他嗎?
轉眼間,冬天到了。
青年詩人繼續給愛默生寫信,但從不提起他的大作品。信越寫越短,語氣也越來越沮喪,直到有一天,他終於在信中承認,長時間以來他什麼都沒寫。以前所謂的大作品根本就是子虛烏有之事,完全是他的空想。
他在信中寫道:“很久以來我就渴望成為一個大作家,周圍所有的人都認為我是個有才華有前途的人,我自己也這麼認為。我曾經寫過一些詩,並有幸獲得了閣下您的讚賞,我深感榮幸。
“使我深感苦惱的是,自此以後,我再也寫不出任何東西了。不知為什麼,每當麵對稿紙時,我的腦中便一片空白。我認為自己是個大詩人,必須寫出大作品。在想像中,我感覺自己和曆史上的大詩人是並駕齊驅的,包括和尊貴的閣下您。
“在現實中,我對自己深感鄙棄,因為我浪費了自己的才華,再也寫不出作品了。而在想像中,我是個大詩人,我已經寫出了傳世之作,已經登上了詩歌的王位。
“尊貴的閣下,請您原諒我這個狂妄無知的鄉下小子……”
從此後,愛默生再也沒有收到這位青年詩人的來信。
感悟心語
西方精神分析學大師弗洛伊德將空想命名為“白日夢”。他認為,白日夢就是人在現實生活中由於某種欲望得不到滿足,於是通過一係列的想、幻想在心理上實現該欲望,從而為自己在虛無中尋求到某種心理上的平衡。弗氏理論還提出了一個關鍵性的詞:逃避。也就是說,過分沉湎於空想的人必定是一個逃避傾向很濃的人。此言一語中的。這正是空想帶給人的極大危害性。
釣魚的秘密
羅傑走下碼頭,看見一些人在釣魚。出於好奇,他走近去看當地有什麼魚,好家夥,看到的是滿滿一桶魚。
那隻桶是一位老頭兒的,他無表情地從水中拉起線,摘下魚,丟到桶裏,又把線拋回水裏。他的動作更像一個工廠裏的工人,而不像是一個垂釣者在揣摩釣鉤周圍是否有魚。他知道魚會來的,無疑。
羅傑發現,不遠的地方還有七個人在釣魚,老頭兒每從水中拉上一條魚,他們就大聲抱怨一陣,抱怨自己仍然舉著一根空杆。
這樣持續了半小時:老頭兒猛地拉線、收線,七個人嘟嘟囔囔地看他摘魚,又把線拋回去。這段時間其他人沒有一個釣上過魚,盡管他們隻處在距老頭兒十幾米遠的地方。真太有意思了!
這是怎麼回事兒?羅傑走近一步想看個究竟。原來那些人都在甩錨鉤兒(甩錨鉤兒是指人們用一套帶墜兒的鉤兒沉到水裏猛地拉起,希望湊巧掛住一群遊過去的小魚當中的某一條)。這七個人都拚命地在棧橋下麵揮舞著胳臂,試圖釣起一群群遊過的小魚中的某條魚。而那位老頭兒隻是把鉤沉下去,等一會兒,感到線往下一拖,然後猛拉線,當然,他有魚釣上來了。”老頭兒收獲了魚,而他百發百中的秘密在於:隻在鉤子上方用一點誘餌而已!他一把線放下去,魚就會開始咬餌食,他會感覺線動,然後再把魚鉤從厚厚的一群魚當中一拉,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