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心語
俗話說:“不怕口袋空空,隻怕腦袋空空。”落發與黑灰原來都是無用的廢物,經過神父與農夫的動腦之後,都變成極有用之物,這趕真是應驗了一句話,隻要肯運腦,垃圾也能變成黃金。
羚羊數量
一次,考克斯和約翰一起進行了一次淩晨穿越賽倫吉提大平原的飛行。景色非常優美,他們能看見大象、獅子和大群羚羊席卷穿過整個平原。
“羚羊的數量這麼大,真是一件好事啊!”,他們的非洲導遊注意到他們正盯著那一大群羚羊時沉吟道,“否則,這個物種很快就會滅絕。”
考克斯問他為什麼這麼說,他笑了,然後指著一頭停止奔跑的羚羊說:“你將會注意到那頭羚羊跑不了多遠了。它們停下來不是因為意識到有什麼重要的事情需要思考,也不是因為它們累了,是因為它們太愚蠢以至於忘記了當初它們為什麼要奔跑。它們發現了天敵,本能地逃開,開始向相反的方向跑。但是它們忘記了是什麼促使它們奔跑,甚至有時候是在最不適當的時候停下來。我曾經看見它們就停在天敵旁邊,有時甚至向某個天敵走過去,似乎它們已經忘記了這是否就是同一種在幾分鍾以前讓自己驚慌失措的動物。它們就差衝上去說:嘿!獅子先生,你餓了嗎?在找午餐嗎?如果不是有一大群羚羊的話,我想這整個種群將在幾個星期之內被消滅幹淨。”
當時,考克斯在熱氣球裏很容易去嘲笑那些羚羊,而在這次飛行結束以前,他發現自己有了一個很有趣的想法——在現實的商業世界中,他曾經見過同樣的問題。
是不是有許多人有規律的舉動讓你想起那些羚羊呢?他們有不錯的主意,他們為自己設立了一個目標,而且為這個目標努力了一天或者僅僅半天。也許他們隻是謹慎地四處溜達了40分鍾罷了。40分鍾以後,他們發現他們並沒有達到目標。然後他們就會對自己說:“嗯,這太難了。這比我想像的難多了。”接著他們就會永遠停在那裏一動不動。
為了避免羚羊思維,你必須確定一個目標,然後堅持不懈地向它努力。你不想在路上停下來,而且當你的天敵逼近的時候,當然更不想停下來。當每天結束的時候,你必須好好總結一下,並且問自己:“距離我為自己設定的主要目標,今天我又走近了多少?”如果你對這
個問題的真實答案是,今天你沒有為達到目標做出什麼有意義的行動,也就是說今天你停在路上,那麼你必須決心從明天開始讓自己振作起來。
感悟心語
生活中許多人是習慣性羚羊思維的犧牲品。但為了達到你的目標,你必須避免這種被美國心理學家考克斯稱之為“羚羊的思維”的東西。
25年前的夢想
有個叫布羅迪的英國教師,在整理閣樓上的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練習冊,它們是皮特金中學B(2)班5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題目叫《未來我是——》。他本以為這些東西在德軍空襲倫敦時被炸飛了,沒想到它們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裏,並且一躺就是25年。
布羅迪順便翻了幾本,很快被孩子們千奇百怪的自我設計迷住了。比如:有個叫彼得的學生說,未來的他是海軍大臣,因為有一次他在海中遊泳,喝了3升海水,都沒被淹死;還有一個說,自己將來必定是法國的總統,因為他能背出25個法國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學最多的隻能背出7個;最讓人稱奇的,是一個叫戴維的盲學生,他認為,將來他必定是英國的一個內閣大臣,因為在英國還沒有一個盲人進入過內閣。總之,31個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繪了自己的未來。有當馴狗師的;有當領航員的;有做王妃的……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布羅迪讀著這些作文,突然有一種衝動——何不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25年前的夢想。當地一家報紙得知他這一想法,為他發了一則啟事。沒幾天,書信向布羅迪飛來。他們中間有商人、學者及政府官員,更多的是沒有身份的人,他們都表示,很想知道兒時的夢想,並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簿,布羅迪按地址一一給他們寄去。
一年後,布羅迪身邊僅剩下一個作文本沒人索要。他想,這個叫戴維的人也許死了。畢竟25年了,25年間是什麼事都會發生的。
就在布羅迪準備把這個本子送給一家私人收藏館時,他收到內閣教育大臣布倫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們保存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經不需要那個本子了,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就一直在我的腦子裏,我沒有一天放棄過;25
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經實現了那個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30位同學,隻要不讓年輕時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麵前。
布倫克特的這封信後來被發表在《太陽報》上,因為他作為英國第一位盲人大臣,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一個真理:假如誰能把15歲時想當總統的願望保持25年,那麼他現在一定已經是總統了。
感悟心語
明確的目標和執著的精神,可以使任何一個人現實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