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兄弟嚇得臉色慘白,他們的報館就是剪刀加漿糊,哪裏敢讓人來參觀,可又不敢說。隻得硬著頭皮把李維正領進采編室,他們的報館很小,就三間屋子,其中一間屋子堆滿了劉氏兄弟從高麗帶回來的雜報,再有一間屋子是他們吃飯休息的地方,然後還有一間屋子就是采編室了,采編室加上他們兄弟,一共四人,另外兩人都是年紀頗大的秀才,在這裏混碗飯吃,至於去各地采訪的采風者卻一個也沒有,他們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剪切抄寫報紙內容,然後編排節目。
雖然報館簡陋之極,但李維正還是興致勃勃地參觀,劉興紅著臉介紹道:“大人,其實我們從高麗來京城就是因為發現了這個賺錢的機會,從去年十月開始,我們便給各家茶館統一印刷節目表,然後配一些評論,私下印刷賣給看戲人,前幾天聽說朝廷允許民間辦報,我們便把原來地下發行的報紙公開了,所以我們是第一家,其實早就有了。”
“那你們在哪裏印刷?每天印多少份?賣給誰?”李維正又問道。
“回稟大人,我們原本是自己印刷,但前天開始,我們便找了一家印刷作坊,每天印八千份,基本上都賣給各大茶館,由他們再賣給看戲人。”
李維正點點頭,他忽然又問道:“外麵那些夥計模樣的人就是茶館派來買報紙的?”
“不完全是,有的人是提供節目單,各家茶館都想上我們的頭版,我們有個欄目叫做‘每日一茶館’,就是推薦各家茶館的看戲條件。”
“這是我祖父給《高麗雜報》想出來的點子。”
李知秋再也忍不住道:“我們叫做‘每日看戲好去處’,被你們給篡改了。”
劉氏兄弟嚇得戰戰兢兢,對李維正道:“大人,我們再也不敢了!”
李維正笑了笑,回頭問解縉道:“解兄,你覺得如何?”
兩人一路商量,李維正決定辦一份時事評論報,由解縉在幕後操控,這樣,他們就需要一個在前台出麵的辦報經營人,這劉氏兄弟機靈能幹,善於經營,而且很有辦報經驗,李維正已經看中他們了,但他還要征求解縉的意見。
解縉點點頭道:“可以!”
李維正便對二人笑道:“你們這樣抄抄剪剪,也成不了大事,我打算辦一份大明最大的報紙,但苦於沒有人經營,我看你們二人頗為機靈,就想把報紙交給你們兄弟打理,給你們四成的份子,你們的雜劇周報也可以繼續做下去,做一份正式的雜劇報紙,而且所有的本錢都由我來出,你們可願意?”
有李維正這樣的後台,能辦成大明最大的報紙,這是他們兄弟做夢都想不到的事情,他們激動得連話都說不出來,隻管跪下‘砰!砰!’磕頭。
李維正又指著解縉道:“這位解先生是我的代表,他不會幹涉你們的經營,更不會管你們的雜劇報紙,他隻管時事政治,有關時政方麵的文章都必須由他一一過目。”
“大人放心,我們一定會遵從大人的意思辦報。”
李維正點了點頭,“那好,明天就開始辦報,報紙的名字我已想到了,叫做《京城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