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我也要去!” 葉子撅著嘴道。
李維正一把將她抱起來,在她小臉蛋上重重親了一下,“什麼時候少得了你這個小精怪。”
李維正稍微收拾了一下,李知秋也找到了證據,父女三人一起出門了,剛走到門口,卻迎麵見解縉走來,李葉子見到先生,害怕得把臉扭了過去。
“大人,帶她們去哪裏?” 解縉就是來給她們上課的,見她們要出去,不由一愣。
李維正見到解縉,忽然想起,也應該讓他同去才對,將來解縉可是他的筆杆子,將主導整個大明的輿論。
“解兄,今天我帶小女去報館,一起去吧!”
李知秋也施禮道:“先生,我發現今天的《雜劇周報》中有抄襲現象,先生常教導弟子說,‘學書在法,而其妙在人’,弟子要去告訴他們,就算學習也要融會貫通。別出心裁才對,不能這樣邯鄲學步,最後忘了自我。”
李維正見自己的女兒要變成小夫子了,不由苦笑一聲,對解縉道:“解兄果然教得高明。”
解縉哈哈一笑道:“知秋可是我的得意弟子,我七歲時還不如她呢!”
他忽然看見了葉子,不由一瞪眼道:“昨天那一箭是你射的吧!”
葉子害怕,躲在父親的身後,李維正護犢,把女兒拖出來笑道:“先生不會生你的氣,給先生道個歉就好了。”
葉子喃喃道:“先生,弟子知錯了。”
解縉搖了搖頭,無可奈何道:“大人的兩個女兒是一南一北,兩個極端,要是融合一下多好。”
自己的女兒自己清楚,李維正嗬嗬笑道:“我也沒辦法了,解兄,走吧!一起去。”
幾個人騎馬向城裏而去,兩個小家夥則坐上了馬車,她們擠在車窗前指著京城風物竊竊私語,這會兒又成了好朋友了。
《雜劇周報》報館的地址李維正已經著令方嵐找到了,就在他們老宅劉軍師橋附近,一群人來到了一條小巷前,小巷裏十幾個茶館的夥計正等待著拿報紙,《雜劇周報》主要是在京城的各家茶館銷售,銷量十分火爆,這也是明人酷愛雜劇的緣故,眾夥計見來了大群帶刀士兵,皆畏懼地閃到一旁,一名親兵進去通報,片刻,兩名三十歲左右的男子跟著親兵出來了,他們跪在李維正麵前道:“草民參見總兵大人!”
看得出二人都十分害怕,李維正聽他們稱自己為總兵大人,便微微一笑問道:“你們可是從遼東來的?”
兩人對望一眼,不敢隱瞞,年紀稍長一點的男子便實話實說道:“大人。我們是兩兄弟,我叫劉興,弟弟叫劉榮,原是山東人,都是秀才出身,大人在山東招募人去高麗教書,我們也去了,去年十月剛剛來京城。”
“原來是這樣!”
李維正明白了,難怪他們能有現成的《高麗雜報》。原來他們是從高麗過來的,不過這兩兄弟的生意頭腦確實不錯,想到這,他溫和地說道:“既然是從高麗來的,那也算得上是我的舊屬了,帶我去看看你們報館。”
兩人連忙將李維正請進院子,又不由對兩個長得一模一樣的小姑娘多看了幾眼,李知秋卻恨恨地瞪了他們一眼,居然敢抄自己的評論。
李維正指著大女兒笑道:“這是我女兒,也是《高麗雜報》最小的撰稿人,寫了不少雜劇評論,你們的報紙瞞過了我,可瞞不過她。”
劉氏兄弟臉一紅,他知道自己的問題何在?原以為京城沒有人會發現,沒想到卻被一個小姑娘給識破了,他們又要下跪請罪,解縉一把扶住他們笑道:“大人不是來找你們麻煩的,因為你們是第一張大明的報紙,所以很感興趣來看看,估計這兩天會有很多官員來參觀你們的報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