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有猜測(1 / 3)

夜幕初降,府東街上的幾家大酒家早已是熱鬧非常、顧客盈門。本來在李景隆大敗後,京城一度物價飛漲,糧食奇缺,但隨著李維正入京和四川平叛藍玉結束,以及燕軍撤回了黃河以北,局勢開始一天天的平靜下來,米價也開始回落,人心思定,曾經一度冷清的各大酒樓也再度熱鬧起來。

位於府東街的鳳西酒樓就是其中之一,它的生意尤其火爆,這家酒樓的東主是鳳陽人,有一定的官府背景,人脈極廣,因此來這裏吃飯的官員也特別多,漸漸地,這家酒樓也就成了一處官員們的交際場所。

今天也不例外,天還沒有黑,幾夥官員便相邀來這裏吃飯了,在三樓一間靠窗的雅室裏就坐著幾名官員,他們年紀都不大,也就是三十餘歲。大多任郎中、主事,都是各部的年輕骨幹官員,大家喝酒吃菜,話題總是離不開官場之事。

“你們知不知道,這次朝中的重大變革,好像都和李維正有關。”說話是刑部郎中崔光清,科班出身,在出台的一係列重大政策中,他最支持的就是‘不以言或罪’這一條。

他話音剛落,旁邊的兵部郎中裘海正便道:“崔兄說這話實在是沒水平,這個誰不知道,大明最強烈要求放海禁的,除了李維正還有誰?再者鼓勵民間辦報,這不就是他在高麗的翻版嗎?”

裘海正喝了口酒又道:“其實呢!海禁和咱們沒關係,主要有關係的就是不以言或罪和民間辦報,這兩件事看似沒關連,其實是一件事,我估摸著李維正的意思就是鼓勵大家有什麼話就在報紙上公開說,所以就有了不以言獲罪。”

裘海正的這句話說得很有點深度,眾人都連連點頭,大理寺寺丞王帆也接口道:“我讚成裘兄的想法,李維正不以言獲罪的意思恐怕不僅僅指官員,還指在野的文人。鼓勵辦報就是給他們一個言論的渠道,不以言獲罪則是鼓勵他們批評朝政,或者提出自己的政治見解,以後大明的讀書人可就熱鬧了。”

“對極!以後給報館寫幾篇文章,還能賺點潤筆酒錢。”

眾人一起撫掌大笑,王帆目光一轉,見一旁的葉如棠一直沉默不語,便笑道:“葉兄,最不應該沉默的就是你,李維正娶了你兩個妹妹,你的消息要比咱們多得多,你說幾句。”

葉如棠現在已經做到了吏部郎中,手中小有實權,再加上他父親葉天明曾經權傾一時,所以他便是這幾個人的頭,葉如棠喝了一口酒歎道:“你們是知道的,我和李維正已經多年沒有往來了,哪有什麼消息,不過我關注的地方和你們不大一樣。”

眾人奇怪,紛紛問道:“葉兄關注哪裏?”

葉如棠搖搖頭道:“你們都在說什麼不以言獲罪、什麼鼓勵民間辦報,依我看,這些都是他削弱皇權的手段,當年太祖在世時,這種事情想都別想,結果呢?皇權大大加強,太祖掌握生殺大權,現在可好,誰都可以批評朝政,皇上也不能拿他怎麼樣。哎!皇上還是太年輕了,不了解李維正的野心啊!”

裘海正臉一沉,不高興地道:“葉兄這話我不讚成,太祖在世時那種高壓手段大家吃的苦頭還少嗎?動不動就製造大案,多少朝臣家破人亡,話稍有不順耳就拖出去打死,在他眼裏大臣們連草芥都不如,這就是皇權集於一人的後果,或許李維正有點野心,但他這種野心是削弱皇權,這有什麼不好?我看對大家都有好處。”

葉如棠瞥了他一眼,冷笑道:“你這樣說話可要當心點!”

裘海正卻哈哈一笑道:“不以言獲罪,我怕什麼?”

眾人不由一起大笑,“不錯!不錯!不以言獲罪,說得太妙了。”

吃完飯,葉如棠坐馬車回家,雖然葉如棠官已至吏部郎中,家裏也有一妻兩妾,還有了兩個兒子,但他依然和父親住在一起,沒有分出去住,葉宅很大,專門把西院劃出來給他們一家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