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七十七章 深遠布局(2 / 2)

李維正跪下謝恩道:“朕願盡心竭力輔佐陛下!”

此時的朱允炆已經完全被已經收回利爪的李維正迷惑住了,他精神也好了很多,又笑道:“朕現在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很多事情需要彼此溝通,才能真正了解到問題的真相,比如黃子澄反複對朕說,李愛卿會阻撓反對朕的新政,朕便信以為真,沒想到其實不是這麼回事,朕確實要多和李愛卿多交流溝通才對。”

李維正也慚愧地道:“陛下說得對,其實臣今天來也是想向陛下說明一事,蜀王和張翼確實是臣所殺,隻是臣怕

陛下責怪,才隱瞞了真相,實際上臣完全是為了陛下才殺了他們,臣如果早點告訴陛下真相,也不至於發生早朝的不愉快。”

“為了朕殺他們?”朱允炆一愣,他連忙問道:“愛卿能不能說明白一點,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李維正歎了一口氣道:“臣在和張翼商量削蜀王藩時,遭到了張翼的堅決反對,當天晚上,張翼便派人向蜀王報信了。臣就懷疑張翼在漢中時已經和蜀王結盟了,他要擁立蜀王,因為臣帶進四川的兵力不多,又和藍玉打了一場惡戰,損失慘重,而張翼擁有二十萬大軍,一旦發難,後果不堪設想,當臣得知張翼秘密去德陽會晤了蜀王。便先下了手,隻是因為這件事臣沒有證據,所以不敢說實話,結果天下都以為臣是為了私奪張翼之兵,讓臣背了惡名,要知道張翼的二十萬大軍臣部署在了河南一線,是為抵禦燕軍南下,這何談一個‘私’字?”

說完,李維正長長的歎了口氣,從懷中掏出了張翼的虎符,放在朱允炆麵前,“這就是調動那二十萬大軍的虎符,陛下可以隨時調動這支軍隊,這是朝廷之軍,臣完璧歸趙,以示臣的清白。”

朱允炆有些感動了,他拿起了麵前的虎符,看了半晌,他點了點頭道:“朕不會讓愛卿背惡名,朕會正式向天下宣布,削蜀王藩。”

“臣謝陛下厚恩!”

李維正恭恭敬敬磕了一個頭,又道:“另外,為了更有效地對付燕軍。臣建議成立一個臨時軍務參議堂,專門討論協調對燕軍的作戰事宜,由兵部主導,朝廷六部和各個職能部門派主事級別的官員參與,這樣有什麼困難可以當麵提出來,可以防止各部之間推諉扯皮,以利於大家眾誌成城對抗燕軍,陛下以為如何?”

朱允炆沉思了片刻,便道:“朕準了!”

李維正和朱允炆之間的一番深談,似乎有了實質性的效果,當然,朱允炆病體依舊,沒有什麼明顯起色,但他和李維正會晤之後,卻發出一連串的旨意,重新啟用葉天明為戶部右侍郎,任命黃子澄為河南布政使;正式下旨開放海禁,並宣布大明王朝從此不以言獲罪,允許民間辦報、正式削蜀王藩和剝奪張翼的爵位等等一係列重大事宜。

這幾件事儼如重磅炸彈般在朝野上下引發了強烈的反響,尤其是不以言獲罪,這是宋朝才有的開明製度,竟然在大明王朝重新出現了,這令剛剛經曆了朱元璋強權壓製後的士人們無不歡呼雀躍,紛紛相約,共飲一醉。

由於這條措施是與開放海禁同時頒布,而人人都知道開放海禁必然是李維正的決定,由此許多人都猜測,‘不以言獲罪’或許就是李維正提出來的。

就仿佛要解釋這件事情一樣,李維正又正式宣布了不以言獲罪的前提,那就是不得在公開場合攻擊和用言語羞辱皇帝陛下,這就更加證實了這條重大措施是皇上和李維正共同決定,也正是這件事徹底扭轉了李維正在士人心目中的軍閥形象。

另外,正式削蜀王藩和剝奪張翼的爵位兩件事連在一起,便使人立刻明白了其中的關鍵,他們二人被殺恐怕是和削藩有關,看來其實是李維正奉旨行事。

但還有一條消息卻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那就是成立臨時軍務參議堂,由各部各寺派主事以上級別的官員參加,由兵部主導,協調對燕軍的作戰事宜,這份奏折也是李維正所提出,但朱允炆在批準這份奏折時卻發現到了一個細微的變化,和李維正當時和他說起的時候相比,奏折上似乎多了‘以上’兩個字,由各部各寺派主事以上級別的官員參加,不過心情愉快的朱允炆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這件事他也沒有和‘不以言獲罪’地重大決策並列,而是作為一個普通的政令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