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事情交給專業人士去做
加州是一個治安很好的地方,我卻非常不幸地在那裏遭遇過一次搶劫。
那天,我和朋友佛利在一個市場裏買小飾品。忽然,一個黑人猛地撞了我一下,搶過我的包跑了。我奮力追了上去。
我一邊追一邊向前麵的路人們呼喊幫助,幫我攔住他。路人們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思,但他們卻一個個都閃開身來,給劫匪讓開了一條路,任劫匪逃竄而去,然後紛紛掏出電話。我心裏一陣痛心:這麼多的路人,居然都是膽小鬼,居然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拔刀相助。
我極不甘心地繼續往前追,我覺得憑我的速度應該可以追上那個可惡的劫匪。我的身後佛利也追了上來。追過了好幾條街之後,我依舊緊緊地咬著劫匪不放。那劫匪似乎也越來越緊張,一邊跑一邊不住地回頭望。就在這時,他一個不小心,重重地摔倒在地上。我心中一陣狂喜,心想這下我可以收拾你了。我在心中早已暗自估量過,憑我高大的身材是足以對付瘦小的劫匪的。
可就在我要衝上去抓劫匪的時候,我忽然被一個人死死地扯住了,險些將我扯倒。我回頭一看,原來是佛利。我想來得正好,一起來收拾劫匪。沒想到佛利卻順勢抱住我,說道:“我終於追上你了!”
我一陣驚訝,我說:“快放開我,我要去抓劫匪呀!”
佛利死死地抱住我,一臉嚴肅地說:“不用你抓!大家已經報警了!”
我一陣泄氣,回頭看時,劫匪早已逃之夭夭了!
我極為憤怒和不解地責問佛利說:“你不幫我抓劫匪也就罷了,為什麼要阻攔我去抓劫匪呢?”
他笑著解釋說:“因為抓劫匪不是我們的專長,我們應該將事情交給專業人士去做,比如警察!”
麵對這美國式的幽默解釋,我隻是鄙夷地一笑,冷冷地想:膽小也就罷了,居然還找個美麗的托詞。
警察很快就到了,頗為熱情地為我備了案。走出警局,我心中一陣失落,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找回我被搶的包呢。回想起路人的淡漠和佛利的怯懦,我的心中隱隱作痛。
可就在第二天,警局就來了電話,說劫匪抓獲了,要我去領包。
我欣喜若狂地來到警局,見到了警長。警長見我是個外國人,便順口講起了他們抓劫匪的情況,他說:“劫匪是個慣犯,身上帶著匕首,曾試圖用匕首襲擊我們的警員,幸好我們的警員非常警覺,才把他製服了……”我聽到這裏,心中一陣寒戰,心想:幸好昨天佛利拉住了我,如果以昨天那般粗心大意去抓那個連警察都敢反抗的劫匪,現在可能就生死難卜了。
感悟心語
在生活中,我們似乎總是喜歡跨越自己的能力企圖做更多的事情,而往往將失敗和傷害徒加於身,而“將事情交給專業人士去做”卻是多麼理智的做法呀!因為隻有將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我們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失敗及傷害,才能得到最大的成功,從而得到人才甚至人性的最佳優化!
老鼠殺人
有一個樵夫上山砍柴,在山洞邊休息的時候,看到一群老鼠正啃噬著一具屍體。
他驚慌地跑下山,遇到路上的人就說:“我看到一群老鼠在吃人。”
路上的人驚慌地跑下山,沿路告訴別人:“有一隻老鼠會吃人。”
有的人覺得“有一隻老鼠會吃人”沒有什麼說服力,於是表現出驚慌的樣子說:“有一隻老鼠像老虎,會吃人。”
這句話逐漸蔓延到鄉村與城市,人人自危地告訴孩子:“某某森林有一隻老鼠大得像老虎,經常出來吃人。”
這個消息後來傳入城裏,許多電視和報紙紛紛報道:“在某某森林,出現了一群像老虎那麼大的老鼠,據傳已經有不少人遇害,至於有多少人遇害,警方正在查證中;至於老鼠為何會長得像老虎,有關單位正在調查研究,是否與20年前的核能外泄有關;許多專家都建議在事實真相尚未厘清之前,民眾不宜前往那片森林……”
從此,再也沒有人去過那一片風景秀美的森林,因為真相永遠無法厘清。
感悟心語
當你遇到小的困難時,也許你會認為它就是你今生無法跨越的鴻溝,因為你把小的困難已經誇大到無限大了。
思維的區別
從前,有一個海島,島上有很多沉積了多年的大顆的珍珠,價值都非常昂貴。可誰也無法接近這個海島,隻有棲息在海岸附近的海鳥能飛行往來在這個島上。
很多人慕名而來,帶有槍支彈藥,捕殺飛回岸邊的海鳥。因為這種海鳥每到白天都會飛到島上去吃光如明月的珍珠。
時間長了,海鳥漸漸地滅絕,即使剩下的幾隻也過得膽戰心驚,隻要一聞到人的氣息,看到人的蹤影,就會早早地逃走。
後來,來了一個很有智慧的商人,他在海岸附近買下大片的樹林,並在樹林周圍圍上柵欄,不讓閑雜人走進他的樹林。同時,他嚴厲告誡他的仆人,不許在樹林裏捕捉或驅趕海鳥,更不許放槍。
於是,當海岸其它地方的槍聲一響,就會有海鳥在驚慌逃竄中不經意闖進他的樹林。時間一長,海鳥漸漸地都留在他的樹林裏棲息。它們也因此不必再為安全而戰戰兢兢。
等海鳥在他的樹林裏逐漸安定下來的時候,他開始用各種糧食果實等,做成味道鮮美的百味食物,撒給這些海鳥吃。海鳥貪吃百味食物,吃得十分飽滿,就把肚中的珍珠全部吐了出來。
日複一日,這個商人就成了百萬富翁。
感悟心語
在對待一些問題上,人與人的思維隻存在一種看不見的細微的區別,但是由不同的思維得出的結果卻有著驚人的差別。
動物的想像力
威斯特諾普先生在維也納的動物園裏觀察到一隻熊,它把熊掌伸出柵欄外,有意地,甚至用心地把柵欄外的一個小水池裏的水攪出一個旋渦,以此方法,讓浮在水麵上的一塊麵包移至它能抓到的距離內。
觀察家認為,大象和熊等動物,都具有這樣的想像力。要知道,這樣的想像力並不是隨時都能派上用場的,因為動物在大自然中,不需要從偷出發,就可以獲得食物。
感悟心語
動物的想像力超出人類對他們的認識,即動物憑借它們對周圍環境的想像力,完全可以達到適者生存的狀態。
魚骨刻的老鼠
在一個遠方的國家,有兩個非常傑出的木匠,他們的手藝都很好,難以分出高下。
有一天,國王突發奇想:“到底哪一個才是最好的木匠呢?不如我來辦一次比賽,然後封勝者為‘全國第一的木匠’。”
於是,國王把兩位木匠找來,為他們舉辦了一次比賽,限時三天,看誰刻的老鼠最逼真,誰就是全國第一的木匠;不但可以得到許多獎品,還可以得到冊封。
在那三天裏,兩個木匠都不眠不休地工作,到第三天,他們把已雕好的老鼠獻給國王,國王把大臣全部找來,一起做本次比賽的評審。
第一位木匠刻的老鼠栩栩如生、纖毫畢現,甚至連鼠須也會抽動。
第二位木匠的老鼠則隻有老鼠的神態,卻沒有老鼠的形貌,遠看勉強是一隻老鼠,近看則隻有三分象。
勝負即分,國王和大臣一致認為第一個木匠獲勝。
但第二個木匠當廷抗議,他說:“大王的評審不公平。”
工匠說:“要決定一隻老鼠是不是像老鼠,應該由貓來決定,貓看老鼠的眼光比人還銳利呀!”
國王想想也有道理,就叫人到後宮帶幾隻貓來,讓貓來決定哪一隻老鼠比較逼真。
沒有想到,貓一放下來,都不約而同撲向那隻看起來並不象老鼠的“老鼠”,啃咬、搶奪。而那隻栩栩如生的老鼠卻完全被冷落了。
事實擺在麵前,國王隻好把“全國第一”的稱號給了第二個木匠。
事後,國王把第二個木匠找來,問他:“你是用什麼方法讓貓也以為你刻的是老鼠呢?”
木匠說:“大王,其實很簡單,我隻不過是用魚骨刻了隻老鼠罷了!貓在乎的根本不是象與不象,而是腥味呀!”
感悟心語
人生的競賽往往是這樣,獲勝者往往不是技巧最好的,而是最接近人性的,因此隻有靠邏輯做事才能更符合自然規律,才能更容易成功。
同情害死人
有一天,一隻小猴子在森林中,不小心被樹枝戳傷了胸部,於是它捂住傷口搖搖擺擺的回家。一路上遇到其它的猴子就出示傷口,以博取它們的同情,猴子們為了表示關懷,也都撥開它的傷口,仔細的檢視,並且七嘴八舌的建議它如何治療,於是原來的小傷口逐漸變成了大傷口,並且嚴重感染發炎了。就在小猴子奄奄一息時,其它的猴子為了表示友愛,紛紛跑來看它,再三撥開傷口檢視,甚至希望它恢複活力,抱著它活蹦亂跳的,經過這三番兩次的折騰,小猴子承受不了,終於氣絕身亡了,其它的猴子不相信它竟因如此小傷而死,一再的撥弄它,希望能使它起死回生,一直到小猴子的屍體發臭,才黯然的把它埋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