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略施小計,就完成了對人的考核。
還有一則故事。黃鼠狼愛上了一個美少年,就哀求愛神幫它一把,把它變成一個美女。愛神答應了它,它也果然成了披著婚紗的新娘子,就要嫁給那個美少年了。可也就在這個時候,愛神決定再度考核考核它,於是悄悄變成母雞,出現在“新娘子”的麵前。新娘子一見母雞,也就立刻迫不及待地往上一撲——也就這麼一撲,它也原形畢露,又成了黃鼠狼。
神的考核,的確太機智太巧妙了。
第三個故事同樣意味深長。森林裏住著百鳥百獸,有一天神來到這裏,對百鳥百獸說:“你們中要是有誰覺得自己還不夠漂亮,不妨告訴我,我將幫助它。”不料森林裏的生靈都覺得自己漂亮,竟然互相挖苦起來——猴子嘲笑馬的臉太長,馬則嘲笑兔子尾巴太短,兔子則嘲笑猴子長了個紅屁股……一時間吵得昏天黑地。突然,孔雀紅著臉說了一句:“大家都比我漂亮,和大家比我是最醜的一個。”神聽了點了點頭,立刻給了孔雀一個天下最美的尾巴!而其它的鳥獸,也就無可奈何地一直後悔到今天。
妙!神隻要問一個問題,就可以讓所有的靈魂都曬一曬太陽!
感悟心語
每一個人從誕生到成長不免要經曆各種各樣的考驗,就讓我們記住每一次考驗,給我們切膚的教訓吧!
監獄可能不夠用
拿破侖·希爾曾經做過一個這樣的試驗,他問一群學生:“你們有多少人覺得我們可以在三十年內廢除所有的監獄?”
學員們覺得很不可思議,這可能嗎?他們懷疑自己聽錯了。一陣沉默以後,拿破侖·希爾又重複了一遍:“你們有多少人覺得我們可以在三十年內廢除所有的監獄?”
確信拿破侖·希爾不是在開玩笑以後,馬上有人站起來大聲反駁:“這怎麼可以,要是把那些殺人犯、搶劫犯以及強奸犯全部釋放,你想想會有什麼可怕的後果啊?這個社會別想得到安寧了。無論如何,監獄是必需的。”
其他人也開始七嘴八舌討論:“我們正常的生活會受到威脅。”“有些人天生壞改不好的。”“監獄可能還不夠用呢!”“天天都有犯罪案件的發生!”還有人說有了監獄,警察和獄卒才有工作做,否則他們都要失業了。
拿破侖·希爾不為所動,他接著說:“你們說了各種不能廢除的理由。現在,我們來試著相信可以廢除監獄,假設可以廢除,我們該怎麼做。”
大家勉強地把它當成試驗,開始靜靜的思索,過了一會兒,才有人猶豫地說:“成立更多的青年活動中心應該可以減少犯罪事件。”不久,這群在10分鍾以前堅持反對意見的人,開始熱心地參與了,紛紛提出了自己認為可行的措施。“先消除貧窮,低收入階層的犯罪率高。”“采取預防犯罪的措施,辨認、疏導有犯罪傾向的人。”“借手術方法來醫治某些罪犯。”……最後,總共提出了78種構想。
感悟心語
當你認為某件事不可能做得到時,你的大腦就會為你找出種種做不到的理由。但是,當你真正相信某一件事確實可以做到,你的大腦就會幫你找出能做到的各種方法。
一棵樹
有一棵樹,樹上攀滿了猴子——每層的枝丫上都有,還有的正往上爬。上麵的猴子往下看,看到的都是笑臉,下麵的猴子往上看,滿眼都是屁股。
如果有果子,頂層的猴子先吃,吃完了總要拉,下麵的猴子得到的是上麵猴子的屎。往上爬的猴子的臉總得先貼許多猴子的屁股,能爬多高不僅取決於爬樹的技巧,也可能取決於貼屁股的數量。
最頂層的猴子不用貼其他猴子的屁股了,但它的屁股得防備被其他欲取代它的猴子踹上一腳,然後從樹上掉下來。暴風雨來了,樹要斷了,上麵的猴子拚命用樹枝打下麵的猴子,樹上亂作一團,混亂中有猴子紛紛往下掉。掉在地上的猴子得到樹上掉下來的果子,算是不幸之後的賠償。樹的負擔輕了,一切又慢慢恢複正常。
感悟心語
一些人都喜歡美好的東西,都想得到得不到的東西,但從來都不考慮這些東西到底適合不適合自己。
抬起兩隻腳的後果
在印度哲學家奧修的書中講過一個故事。奧修對一個人說,站立時我有辦法讓你的左腳不能抬起來。那個人就笑他,腳是我自己的,你怎麼能讓我抬不起來呢。於是奧修就對他說,你先把你的右腳抬起來。等那人照辦後,他又說,別放下你的右腳,再把你的左腳抬起來。那人自然做不到了。
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做得越多,就得到越多,機會和可能性越多。可有時候卻是恰恰相反,因為做了一件事卻可能使我們陷入絕境。
還記得剛入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老師問我們有什麼夢想,回憶一下那些夢想絕大多數驚天動地,比如成為國家領袖、宇航員、科學家、世界首富、電影明星、首席間諜……就連律師、醫生這類比較時髦的職業都很少進入考慮之列。而老師看著未來的棟梁們,聽得眉開眼笑,以後可以借著“名人之師”的名義發達了。
不過,當然不可能一個班都成為時代英雄。過了17年,又遇到了昔日的同學,大家的理想幾乎全部變成了:在40歲前還完房子的貸款;在5年內晉升為主任;嫁個合適的人;把父母接到城市裏生活……要說我們班最大的英雄,應該數那個男生,一舉讓老婆生了對雙胞胎。
感悟心語
大家都比童年生活幸福了好多倍,但在前景問題上想像力卻越來越差。因為我們剩下的時間越來越少,我們做得已經夠多了。更糟糕的是,我們不僅做了很多,我們做錯的也很多,每個人這些年都犯過或多或少的錯誤,這些錯誤讓我們失去了對可能性的想像。我們總是在一個人、一家公司或一件事上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做了太多的事,多到無法再重新開始。
善良的實用價值
我個人對此有過體會:這人一開始就會給你良好的印象,從彼此陌生到成為朋友隻是72小時內的事。多日的相處之後,他(她)用盡了善心,將你感動得一塌糊塗。忽然有一天,他(她)可憐巴巴地提出一個要求,你會毫不猶豫地答應……以後的日子裏,各種要求會不時出現,直到有一天,某個要求觸及你的人格尊嚴問題……於是,你開始考慮拒絕,但又覺得對不起他(她),陷入內心的困惑與矛盾中。
然後,你開始懷疑自己,緊接著懷疑對方。漸漸地,他(她)的善良成為你的心理負擔……你不得不開始退縮、回避……
如果將善良投資到人際中,它會有很高的實用價值,不在近期,就在遠期。這是一些有遠見的聰明人深深懂得的小道理。因此,這些人在投資他(她)的善良時,往往有迫不及待的表情,令你感覺不安,感覺自己像條魚,承受著釣翁劈頭蓋腦撒下的餌。
“有目的”決定了善良的虛偽,“無目的”決定了善良的真誠。但有時候我們難以判斷麵前的善良到底有沒有目的——尤其是那種作為長期投資的善良。因為從表象來看,善良的麵目大抵相似。這是令人厭倦的事,當善良也需要接受者去掂量的時候,當時的場景是很滑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