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看見的鞠躬(2 / 3)

第二天,姑娘讓父親帶她去見國王。來到王宮,姑娘先向國王請安,然後說:“大王,您下達的任務,我們都完成了。您把這兩隻皮口袋穿在腳上,走到哪兒去都行。別說小刺,就是釘子也紮不到您的腳上!”

國王把兩隻皮口袋穿在腳上,然後在地上走了走。他為姑娘的聰明而感到驚奇,穿上這兩隻口袋走路舒服極了。

國王下令把鋪在街上的毛皮全部揭起來。很快,揭起來的毛皮堆成了一大堆,用它們做了成千萬雙鞋子。

大臣的女兒不但得到了國王的獎賞,而且受到全國老百姓的尊敬。自此後,人們開始穿鞋子,並想出了不同的樣式。

感悟心語

需求是社會前進的動力,而智慧卻是發明創造的前提,總是一些聰明人,一些先驅在完成這項使命,當人們在鋪地的時候,聰明的姑娘卻想到把腳包上。許多偉大的發明看起來也許並無甚新奇過人之處,但人的頭腦,就不一樣了,如果人人都能發揮最大的潛力,我們的生活條件會更好。

青蛙

一隻小青蛙厭倦了常年生活的小水溝——水溝的水越來越少,它已經沒有什麼食物了。小青蛙每天都不停的蹦,想要逃離這個地方。而它的同伴整日懶洋洋地蹲在渾濁的水窪裏,說:“現在不是還餓不死麼?你著什麼急?”終於有一天,小青蛙縱身一躍,跳進了旁邊的大河塘,那裏麵有很多好吃的,它可以自由遊弋。小青蛙呱呱地呼喚自己的夥伴:“你快過來把,這邊簡直是天堂!”但是它的同伴說:“我在這裏已經習慣了,我從小就生活在這裏,懶得動了!”不久,水溝裏的水幹了,小青蛙的同伴活活餓死了。

感悟心語

隻有敢於打破自己固有的圈子,才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才可能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那些死守習慣,不想脫離慣有軌跡的人永遠都是狹隘的,他們永遠不會有所突破。

米開朗基羅改雕像

有一塊上好的雕刻石材卻被一名拙劣的雕刻師給鑿壞了。他在應該是雕人物腿的部分誤鑿了一個洞,於是這塊不可多得的大理石就被遺棄在一個教堂裏了。

有一天,有人請來了米開朗基羅。他們認為,隻有他可以運用這塊大理石石材,並且能運用地非常出色。米開朗基羅看了看這塊石頭,得出了一個結論:他可以雕出美麗的人形,隻要調整姿態遮掩住被破壞的部位。

米開朗基羅決定雕刻手上拿著彈弓的年輕大衛。幾星期之後,米開朗基羅完成得差不多了,在作最後的修飾。一天,該市的市長進入工作室。他自以為是行家,仔細地品鑒了這項作品,最後他告訴米開朗基羅,雖然這是了不起的傑作,但是鼻子太大了。

米開朗基羅知道市長正好站在大雕像的正下方,因此視角不正確。他不說一句話,隻是招呼市長隨他爬上鷹架,到達鼻子的部位,他拿起刻刀和木板上的一些碎大理石,市長站在下麵的鷹架上。米開朗基羅開始用刻刀輕輕敲著,讓手上搜集來的石屑一點一點掉下去。

事實上他沒有改動鼻子,但是看起來好像在努力修改,幾分鍾裝模作樣之後,他站到一邊說:“現在看看吧!”

市長回答:“我比較喜歡這樣,你讓它栩栩如生了。”

感悟心語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生活申很多情況下我們很糊塗,並不是因為我們不聰明而是隻緣身在此山中。跳出自我設定的條條框框,你會發現裏麵的自己多麼幼稚可笑!

做自己的主人

小牛見母牛在農民的皮鞭下汗流浹背地耕地,感到很難過,就問:“媽媽,世界這麼大,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在這裏受苦,受人折磨呢?”

母牛一邊揮汗如雨,一邊無可奈何地回答:“孩子,沒辦法啊,自從咱們吃了人家的東西,就身不由己了祖祖輩輩都這樣啊!”

感悟心語

習慣一開始是你的主人,如果你被它奴役的時間長了你就會“身不由己”,你就成了它的奴隸。相反,如果習慣被你奴役慣了,你就成了習慣的主人。擁有好的習慣,就會擁有幸福美好的一生。

聰明的兒子

從前有一個擁有萬貫家財的大富翁,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所剩的日子也不多了,打算把遺產交待給自己的獨生子。

然而此時他的兒子在外地做生意,一時半會兒回不來。富翁的仆人很狡滑,他擔自己的遺產會落入仆人手中,於是就把仆人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