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看見的鞠躬(1 / 3)

無人看見的鞠躬

朋友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東京坐過一次小巴,是那種很不起眼的小型公共變通工具,從澀穀車站到居住社區集中的代官山。上車就注意到司機是位嬌小的女孩,穿著整齊的製服。戴著那種很神氣的筒帽,還有非常醒目的耳麥。我們上車的時候她就回頭溫柔地說“歡迎乘車”,我立刻就覺得這樣的車程是溫馨愉快的。路途中我發現這樣的司機最忙的可能是嘴。因為她戴著耳麥,時刻都在很輕柔地說著什麼。比如“我們馬上要轉彎了,大家請坐好扶好哦”,“我們首麵有車橫過,所以要稍等一下”,“變綠燈了,我們要開動了”,“馬上要到站,要下車的乘客請提前做好準備”。

我覺得這樣也挺有趣.一邊坐車一邊還可以猜猜人家說的是什麼。到了其中一站的時候,司機講了很多話。正當我們猜測得難解難分的時候,車門打開了。上來一個同樣打扮的女司機。她朝車裏的乘客們深鞠一躬,說:“接下來由我為大家服務,請多關照。”

哦!原來她們是要交接班了!然後她下車繞到駕駛位,和之前司機交接工作。她們簡單交談了幾句。然後互相深深地鞠躬,接著交換位置。新司機握好方向盤,同樣溫柔地說:“我們馬上要開動了,請大掌注意安全。”這時之前的司機在路邊對乘客說:“謝謝大家,祝大家一路平安!”?車開動了。我無意中回頭,發現之前的司機靜靜地在朝我們行駛的方向鞠著90度的躬。許久許久。

我多麼多次那次乘車時的細節,重點就在這個無人看見的鞠躬。那天下著小雨,在社區邊安靜的小路旁,一位嬌小的女孩誠心誠意地對著她的乘客離去的方向深深地彎下腰去。這個場麵讓我當時就相當有感觸,平平靜靜地定格在我的記憶中。

很多人都覺得日本人的禮數太羅唆。我親身經曆的那次交接班的過程也很可能會讓你覺得過分複雜和矯情。我也無意推崇某些具體的做法,我甚至也覺得過多的客套話和沒完沒了的鞠躬其實已經不太適合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可是我感動於這個無人看見的鞠躬。這讓我覺得,職業的操守、行為的準則不是遵守給別人看的。如果你沒有從心裏理解和接受一種做法,你就沒有辦法發自內心地把它做得透徹到位。別人監督的時候當然可以很好地表現,沒有人看見的時候呢?是否也能同樣地好自為之?其實,我們的操守教育也好,誠信教育也好,就是期待看到大家在人前人後都能以一貫的標準要求自己吧!

感悟心語

沒人看見的時候,你也會鞠躬嗎?

場麵話

某甲在一公家單位服務,十幾年沒有升遷,於是透過朋友牽線,拜訪一位經管調動的單位主管,希望能調到別的單位,因為他知道那個單位有一個缺,而且他也符合資格。

那位主管表現得非常熱烈,並且當麵應允,拍胸脯說:“沒問題!”

某甲高高興興地回去等消息,誰知半個月、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一點消息也沒有,打電話去,不是不在就是“正在開會”,問朋友,朋友告訴他,那個位置已經有人捷足先登了。他很氣憤地問朋友:“那他又為什麼對我拍胸脯說沒有問題?”他的朋友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感悟心語

做人需要說場麵話,沒有場麵話,場麵就談不上場麵,但是場麵話不一定要信,因為那隻是應付場麵而已。

鞋的由來

這是幾千年以前的事情了。

那時,有一個國家。因為鞋子還沒有產生,所以人們都赤著腳,即使是冰天大雪地也不例外。國王喜歡打獵,他經常出去打獵,但是他進出都騎馬,從來不徒步行走。

有一回他在打獵時偶爾走了一段路,可是真倒楣,他的腳讓一根刺紮了。他痛得“哇哇”直叫,把身邊的侍從大罵了一頓。第二天,他向一個大臣下令:一星期之內,必須把城裏的大街小巷統統鋪上毛皮。如果不能如期完工,就要把大臣絞死。

一聽到國王的命令,那個大臣十分驚訝。可是國王的命令怎麼能不執行呢?他隻得全力照辦。

大臣向自己的下屬官吏下達命令,官吏們又向下麵的工匠下達命令。很快,往街上鋪毛皮的工作就開始了,聲勢十分浩大。

鋪著鋪著就出現了問題,所有的毛皮很快就用完了。於是,不得不每天宰殺牲口。一連殺了成千上萬的牲口,可是鋪好的街還不到百分之一。

離限期隻有兩天了,急得大臣消瘦了許多。大臣有一個女兒,非常聰明。她對父親說:“這件事由我來辦。”

大臣苦笑了幾聲,沒有說話。可是姑娘堅持要幫父親解決難題。她向父親討了兩塊皮,按照腳的模樣做了兩隻皮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