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迷路的雜種狗
當卡爾大約7歲或8歲的時候,有一天在放學途中,他發現了一隻迷路的雜種狗。它是隻被丟棄的雜種狗,可是對一個小男孩而言,它是隻非常可愛的雜種狗。卡爾叫它“切斯特”,從此他們片刻不離。卡爾隻在去上學的時候沒跟它在一起。有一次,他甚至偷偷把它帶到課堂去。不過老師通知了卡爾的父母,他回家後便被打了一頓,並且必須答應從此不再帶它去學校。
有一天,卡爾發現切斯特的右眼下方有個小傷口,之後陸續有其它的傷口出現在它的毛發下麵和耳朵四周。他知道自己的父親絕不會在一隻流浪狗身上花任何錢,所以用自己的方法,每天用肥皂清洗它的傷口,然而情形愈來愈糟。等到最後他不得已求助父親時,想必他的沮喪和絕望的神情一定十分明顯。父親並未責罵他,父親看看他,再看看狗,甚至沒問兒子什麼,便叫他帶著狗一起到車上去。
父親開車來到鎮上的獸醫診所。醫生隻看了一眼傷口,便立刻了解了病情。他走到他的藥櫃前,取出一整盒藥丸——那是可以醫治小狗的藥丸。他似乎並不覺得特別嚴重,隻吩咐卡爾在頭3個星期,早晚讓狗各服一粒藥丸,接下來3周每天早晨讓狗服用一粒。醫生告訴卡爾,如果情況不見好轉,6個星期後再帶狗回來複診。
卡爾高興極了,他的狗會好起來的。當天晚上,他給它吃了第一顆藥,然後第二天早上上學之前又給它吃第二顆。由於那天卡爾急著去上學,便把盛藥的盒子就放在書桌上,而忘了把它放在抽屜內。它們一定是味道很好的藥丸,至少對狗來說是如此。因為那天白天不知什麼時候,切斯特跳到書桌上,把藥包咬開,將所有藥丸都吃進去了。
卡爾從學校回家後,·發現它倒臥在臥室地板上沉睡,從此不再醒來。那些原本可令它逐漸好轉的藥丸,就在片刻之內全部被吃完,終於奪走了它的生命。
感悟心語
世間萬事萬物都存在著度的法則,過頭了或未到火候都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相反會物極必反。由此可見,根據實際情況把握一個度。
把自己變“窮”
一次朋友講了這樣一樣故事:
有一次,我趴在沙發上小憩,正瞥見一枚晶亮的10元硬幣,滾落在客廳一角。我呼喚兒子:
“看哪,有10塊錢在地板上,誰先搶到,就歸誰!”
很多父母大概已經猜到了,最後去搶那10元硬幣的是我自己。現在孩子寧可把握時間多翻幾頁漫畫,也不肯挪動雙腳去撿區區10元。
又一次,我叮嚀大兒子把隨手放置的200元零用錢收好,不然,我會沒收雲雲……我威脅的話還沒話完,大兒子慷慨地回了一句:“你要呀?你收吧,送給你。”
我知道,時代不同了!我沒有辦法讓兒子理解我們這一代貧窮的經曆,他們頂多故作被感動狀地聽我“講古”,聽罷仍然故我。
但是,與家人同舟共濟地在貧窮中奮鬥,是多麼重要的人生經曆啊!我可以認定那段吃苦的歲月,是支持我這半生努力上進的力量源頭。我還記得和哥哥姐姐一張張粘獎券袋的日子,我粘得那樣努力,因為那是我所能與父母分勞的工作。
我還記得每一次開學前,母親把一個藍布袋解開,摩挲著每一個她喜愛的金飾,講述著每一個首飾的來曆,再默默地把金飾交給父親帶走……大概到讀完大學時,藍布袋已經空了。那個時代,要是聽說有人在路上撿到了5毛錢,孩子都要津津樂道地傳頌著某人的運氣,並張大眼搜尋著自己經過的每一方寸土地。誰又想得到,若幹年後,大刺刺躺在地上的10元錢,卻引不起孩子們瞧一眼的興趣。
我坐了一個下午,追憶自己每一段清苦而努力的過程。於是,我替自己和孩子下了一個決定——我們家必須要變“窮”。
我向工作的補習班請了長假,他們同意讓我過半年閑散的日子,換換心情,充充電。我再欺騙孩子:媽媽身體不好,必須辭職休養,以後靠爸爸一個人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房屋貸款、汽車貸款……重點就是——我們家變窮了,不要說電玩卡帶、超人、怪獸買不起,連吃飯都很勉強了。為了“劇情”逼真,我還陸陸續續地向他們兄弟倆借錢——因為媽媽沒買菜錢了。
一大早上。大兒子捏著—張黃色的通知單,充滿猶豫的眼神說:“媽媽,羊奶不要再訂了,一個月要450元,我不想再訂了!”我很費了一番唇舌才讓他帶了錢到學校訂羊奶。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有沒有聽懂“家裏雖然很窮,但訂羊奶的錢—定會有”的道理。
但家裏既然很窮,做母親的似乎也不應該駐足任何櫥窗或框台之前了。偶爾,我會忘形地想看清楚某一件衣服的式樣,或是某一項電器的售價。這時,兒子會很好意地大聲提醒我:“媽媽走啦,不要看啦,我們家那麼窮,等你看了喜歡,又買不起,會很痛苦的。”
我能說什麼?我隻能在路人的側目與售貨員的注視下倉皇而逃了。最尷尬的一次,是在一家書店裏,小兒子取下了貨架上一盒最小的樂高玩具,央求我買。大兒子在我還沒來得及反應時,便奪過玩具,放回貨架,高聲怒斥弟弟:“還敢買玩具,一盒100多塊,家裏已經沒錢買菜了,還要為難媽媽!”我隻好牽著正義的哥哥與號啕的弟弟,在眾人溫暖而同情的注目下離開。
又是一個清晨,但我較平常晚起了半個鍾頭,狼狽地朝梳洗妥當的大兒子手中塞了50元:“對不起,來不及做便當了,到學校訂個便當好了。”兒子遲遲沒有動,我正不耐煩地想催他,卻發覺他的淚水在眼中打轉:“我拿走50元,你今天有錢用嗎?”
到這裏,我已經有罪惡感,這一段母子受難記,不能再演下去,留個回憶就夠了。這一段貧窮的試練,不能說沒有效果。起碼,這兩兄弟見到錢包中的錢,也懂得是種幸福了。眼看著兩個兒子都有點守財奴的傾向了,我最近又在想,我是不是該出個點子,讓他們知道:
金錢其實也沒有那麼重要,而且我們也沒那麼窮。
感悟心語
我們應該從節約每一分錢開始,這樣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