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1 / 1)

去廣東新興縣采風,到國恩寺。這是六祖惠能出家的寺院。

進了寺院,當地接待我們的朋友,請寺院裏的住持給我們講講六祖惠能的成長史。先講惠能是第一個把印度佛教改良成有中國特色佛教的大師,接著講了惠能怎樣艱難曲折成為大師的故事。這住持和尚地方口音很重,我沒完全聽清楚,但大意我是聽懂了。

惠能聰慧過人,悟性極高,勤勞善良,有經天緯地之襟懷。但五祖法師卻讓他去後院做劈柴淘米掃院等雜務,不讓他來聽經(很像孫悟空的學藝路徑)。讓他臥薪嚐膽,韜光養晦,裝傻充愣。為啥?怕遭他人嫉妒並加害。直到五祖法師想讓弟子們寫一佛門偈語,一直想做六祖的神秀和尚大張旗鼓地寫了“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在神秀和尚誌得意滿時,五祖法師卻不滿意,對神秀和尚說:“汝作此偈,未見本性,隻到門外,未入門內。”這個批語,等於否了神秀和尚繼承六祖的可能。惠能終於繃不住了,寫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五祖滿意了,欲傳六祖位於惠能。

神秀和尚急了,怒火中燒了,無惡不作了,誓要除去惠能。惠能隻有脫僧袍換俗裝,躲獵戶家裏避難,才逃脫神秀的追殺。多年後,惠能才出山到韶關登蓮座講經布道。看看,俗世間為爭一重要位置弑父母誅兄弟的事,在佛門依然存在。俗世的鬥爭都是政治鬥爭,佛門裏的爭鬥也與俗世無異。我不知道印度佛門裏是否有這等故事,惠能的故事是真有中國特色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佛本來是肉眼凡胎父精母血的人。人能做出的事,佛家弟子也會做。隻有看透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者,才能成佛。

我輩活在俗世,爭來鬥去,搶來奪去,有幾個能悟透“本來無一物”的?悟不透,必然會惹塵埃。

阿彌陀佛。我能成佛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