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湖神韻(3 / 3)

繞昭平湖行走,隨處可以看到人造階梯、平台。這是近年來昭平湖人開發建成的綜合性娛樂廣場。廣場依山傍水,采用本地優質石材構成主框架,順地勢自然伸至水麵。廣場周圍建有飛渡、垂釣園、人工浴場、碰樂車、兒童嬉水等項目,適應各個年齡層次遊客娛樂,不但能領略大自然古樸的風韻,又能享受到現代文明的氣息。這裏水域廣大,水色湛藍。泛舟湖麵,惟見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加之畫舫如織,槳聲藹乃,於是便構成了一曲情味別致的音樂和一幅風格獨特的畫卷。遇上秋高氣爽的傍晚,夕陽在天邊燃起萬道霞光,湖上金光燦燦,閃爍迷離,似看到一隻晚歸的水鳥,迎著霞光匆匆飛來,夕陽舞霞,漁舟唱晚,此時,展現在麵前的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絕妙景致。捕魚季節的晚上,湖邊篝火放歌,湖麵景色含韻。整個昭平湖,輕風微拂,水波不興,燈光明滅,漁歌互答。若身處其境,把酒臨風,寵辱皆忘,疑似仙境。

昭平湖風景名勝區內涵深厚,曆史文化源遠流長,是國家AAA級旅遊區、國家水利風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這裏是華夏劉姓的發祥地,也是一個水秀山青、自然風光獨特的旅遊勝地。景區內丘陵起伏、溝壑縱橫、煙波浩渺,獨特的地理地貌造就了:“一湖出平峽,萬源聚山川”的絢麗自然美景。湖波環繞的姑嫂奇石巧奪天工,聞名於世的墨子著經閣掩映在蒼鬆翠柏中,劉氏祖庭邱公城島隨湖水時隱時現,島上散落著夏商、周和漢時期的文物,有“中原文物寶藏之美譽”。湖東岸的劉姓始祖劉累墓地莊嚴肅穆,劉秀拜祖招兵台雄偉壯觀,湖西岸的中華墨子苑不久將對外開放,魯陽公揮戈返日處的遺址遺存神秘動人,氣勢宏偉的攔河大壩,絢麗多姿的平湖晚霞,令人歎為觀止。曆史文化博大精深,自然風光絢麗迷人!

真正賦予昭平湖神韻的是昭平湖管理局的領導與全體職工。

如果說昭平湖的成功修建,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心血,那麼,昭平湖的管理和發展無不現了曆代昭平湖人的聰明才智。

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鬥,昭平湖人逐步把沙河這個昔日肆虐的害河,訓服成今日安瀾的祥水,佑護著兩岸人民,把過去的荒山野嶺改造成如今的青山秀水、鳥語花香的公園,成為沙河上遊第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發電、養殖、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經多次續建和除險加固,防洪能力大大提高,與下遊的白龜山水庫,泥河窪蓄水工程聯合調度運用,是解決沙河沿岸防洪安全的關鍵工程,保護著下遊平頂山、漯河、周口等城市數百萬計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工農業生產,以及焦枝、平舞、京廣等鐵路大動脈暢通和京深高速、鄭石高速、G207、G107國道的防洪安全,同時承擔著平頂山市魯山縣、葉縣、寶豐縣、新華區及湛河區100萬畝灌溉任務和下遊城市、工業用水。昭平湖水庫的建成和運行對區域經濟發展和下遊千百萬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水庫流域內多年平均降雨量940毫米,近七成降雨集中在汛期6-9月份,多年平均入庫水量6.0億立方米。水庫自建成運用以來,共攔蓄2000立方米/秒以上洪水32次,其中攔蓄4000立方米/秒以上洪水14次,實測曆史最大洪水9350立方米/秒,發揮了重要的防洪錯峰作用,年均防洪效益3億多元。昭平台灌區開灌以來,累計灌溉農田1200多萬畝次,累計增產糧食180多萬噸,社會效益7.5億元,為下遊地區的農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水資源已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如何保護好珍貴的水資源,對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合理開發、有序高效利用,為當地經濟和社會和諧可持續的發展提供優質可靠的水利支撐,是全體昭平台人的共同心願。

打造昭平湖旅遊品牌,是全體昭平湖人的思想理念和工作宗旨。

近年來,昭平湖管理局領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勵精圖治,銳意進取,提升管理能力,成功完成了水管體製改革。全局職工以“人人愛平湖、個個講奉獻”和“湖衰我恥、湖興我榮”為己任,以更加務實的態度,更加高昂的鬥誌和飽滿的熱情,把握新的機遇,迎接新的挑戰。努力規範景區服務,加大景區美化力度,為遊客營造良好的旅遊環境,使昭平湖更具人文神韻!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昭平湖一定能名冠中原,光耀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