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自我實現者的缺陷
好人往往由於他的公式化而令人可望而不可及,但這卻是小說家、詩人和隨筆作家常犯的錯誤,因為是他們把好人寫得過於完美了。人們把自己對完美的希望,以及對自己缺點的罪惡和羞愧,投射在各種各樣的人身上,對於這些人,普通人對他們要求的遠比自己給出的更多。因此,教師和牧師通常被認為沒有歡樂,沒有世俗的欲望和弱點。我認為大多數試圖描寫好人(健康人)的小說家把這些好人塑造成自命不凡的討厭鬼,提線木偶,或者不真實理想的虛假投影,而不是還他們以本來麵目:身體強健、精神飽滿、朝氣蓬勃。我們的研究對象會表現出人類的許多小缺點:他們也有愚蠢的、揮霍的、或粗心的習慣;他們會顯得頑固、令人厭煩或惱怒;他們並沒有擺脫淺薄的虛榮心和驕傲感,特別是在涉及到他們自己的作品、家庭或孩子時,他們也常常發脾氣。
我們的研究對象也會有無情的表現,而且往往是強烈的、出乎意料的。必須記住,他們是非常堅強的人,在需要的時候,他們能超越常人的能力表現出一種外科醫生式的冷靜。假如他們有誰發現自己長期信任的人不誠實,就會果斷地中斷這種友誼,而絕不會感到惋惜和痛苦,就像一個與自己並不愛的男人結婚的婦女,在決定離婚時表現出的幾乎近於殘忍一樣。他們中的一些人能很快從哀悼親友死亡的情緒中擺脫出來,以至顯得有些無情。
他們不但具有這種無情的堅強,而且外界的大眾輿論也無法左右他們。有一次,當一位婦女在一次聚會上被介紹給他人時,她因對方乏味的庸俗套詞而大大激怒,因而有意讓自己的言行使對方感到震驚。也許有人會說,她這樣做未嚐不可,但人們不僅會對她本人而且會對主持聚會的主人采取完全敵對的態度。雖然這位婦女原本想要對這些人疏遠,但男女主人卻並不想這樣做。
另外一個例子是,比如我們的研究對象非常專注於個人世界以外的因素。當他們全神貫注或者沉醉於自己的興趣時,當他們熱切地專注於某個現象或問題時,他們可能變得對周圍事情心不在焉,毫無幽默感,忘記了他們一般的社交禮貌。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喜歡聊天、逗樂、聚會等,而且這些特點往往表現得非常明顯。他們的言行可能使別人感到很痛苦、震驚、羞辱或者感情受到傷害。這種超然獨立至少從旁人來看是令人不快的,它的其他後果上麵已經列舉過。
他們犯錯誤有時甚至會由於自己的仁慈,例如,出於憐憫心而與某人結婚;在與神經病患者、不幸的人和大家討厭的人的相處中陷得太深,事後又感到後悔;有時為無賴行騙開了方便之門;由於付出的東西超出了適當的範圍,從而有時易滋生寄生蟲和精神變態者等等。
在此再重申一下,他們也有罪惡感、焦慮、悲傷、自責以及內心的矛盾衝突。這些現象並非源於神經病,然而,大多數人(甚至包括大多數心理學家)卻無視這一事實,往往根據以上現象就把神經病強加給他們。
我認為,這些情況足以給我們以教誨,我們都應明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其實,好人、善人,乃至偉人,都是可以發現的。事實上確實存在著創造者、先知、哲人、聖人、巨人和發起人。即使這些人十分罕見、鳳毛麟角,也能推動人類走向光明前景。然而,他們有時也會流露出易怒、暴躁、乏味、自私或沮喪等弱點。為了避免對人性失望,我們必須首先放棄對人性的幻想。他們之間既有相似之處但又迥然不同。他們同迄今描述過的任何一類人相比,都有著更加徹底的個人化,同時又有著更加完全的社會化,有著對人類的更深刻的認同。
實現自我價值的內在動力
人性、自我、複雜的社會生活以及自然和客觀現實,都可以被自我實現者以哲人的態度接受,這自然而然地為他的價值係統提供了堅實基礎。這些接受價值,在整個日常的個人價值判斷中占很大一個比例。他所讚成或不讚成的,他所反對的或提倡的,他所高興的或厭惡的,往往可以理解為這種接受的潛在特質的表麵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