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有人認為,我國黃土高原強烈的水土流失是人為破壞自然植被的結果,其實,人為因素隻是一個誘發因子,要搞好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必須充分認識其地質背景,改變急於求成的思想。另外,在治理措施上,要處理好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的關係以及調整土地利用結構與必要財物投入的關係。
從地質因素分析,水土保持工作應主要著眼於兩個方麵:一方麵是努力改變地表的抗蝕能力和水分保蓄能力,另一方麵是改變地表的坡度條件,減低水流的能量。其技術措施如下:
1生物措施
是治理水土流失並有效地保持水土的一項根本性措施。因為植被的覆蓋,可以防止暴雨對地表土層的衝擊,含蓄部分降水;植物根係可以固結土壤,增加有機質和團粒結構,提高土壤的抗蝕能力,阻滯地表徑流以及增加下滲等。據觀測,5~7年的幼林,鬱被度達到50%~70%,可以減少土壤衝刷量30%~60%。當樹冠全部鬱被,枯枝落葉與雜草形成地表覆蓋層以後,土壤衝刷可以完全控製。其具體措施如下:
(1)增加地麵覆被(或覆蓋)措施。包括農、林、牧(草)的植物及其枯落物的覆被在內,免耕、少耕法所保留的作物殘茬,人工利用各種秸稈以及工業產品等所做的覆蓋等。
(2)增加地表造率措施。農地的等高耕作,林草地下麵的枯落物等,都起到增加地表造率,減緩水流速度,減小衝刷的作用,同時,增加了滲漏,相應地減少了徑流,進一步起到防治侵蝕的作用。
2農業技術措施
在農業生產中,保持水土的主要措施有土壤改良、減緩地麵坡度和縮短坡長等。
(1)土壤改良,主要是通過對耕地平整深翻和施肥,使土壤形成較厚的海綿結構層,以增加土壤滲漏速度及增加持水能力。包括深耕、自然免耕法、底層耕鬆法,鑽破底層,增加有機質,多施農家肥,改良土壤團粒結構等措施,都有這樣的作用。
(2)減緩地麵坡度。各種形式的梯田,如水平梯田、隔坡梯田、反坡梯田、漸變梯田、水平階等等。
(3)縮短坡長。各種形式的地埂、截流溝、地中或底邊的軟墊(或稱寬底地埂),以及前麵所述各種梯田,都起到同樣作用。
3水利工程措施
根據不同的地貌類型,采取相應的工程措施。如黃土溝穀的治理,主要有柳穀坊、淤地壩、小水庫和護岸工程等。這些措施主要是削弱水流衝刷能力,變荒穀溝為川台地以及防止溝穀的擴展等。對末梢水文網流路的控製措施,包括排洪渠、導流溝,有縱坡的各種地埂軟墊等。對於黃土溝間地的治理,特別是保護黃土塬,減輕其因溝穀發展帶來的蠶蝕和破壞,必須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主要有溝頭封溝埂、坡麵截流槽和各種蓄水槽,如旱井、水窖、水塘(澇池)等。這是為了防止坡麵水流集中,或將永流引向無害地段,並蓄集起來以供利用,同時可以保護耕地,防止溝頭擴展。
此外,結合各地區的大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以及城鎮廠礦等建設所進行的水土保持工作也取得了重要經驗。如興修水庫,不僅可調節徑流,蓄水灌溉,改變土地幹旱狀況,而且可以提高較大範圍的侵蝕基準麵,配合支流和坡麵工程,更有利於減輕流域內的水力侵蝕。又如人工邊坡穩定、滑坡防護等方麵,都取得了顯著效果,豐富了水土保持的內容。
我國酸雨麵積大幅增加
在中國的大氣汙染中,酸雨和浮塵是最主要的汙染。十多年來,由於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日漸增多,酸雨問題越來越突出。現在中國已是僅次於歐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區。
我國酸雨主要分布地區是長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貴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廣東等省。在華北,很少觀測到酸雨沉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北方如候馬、北京、天津、丹東、圖們等地區也出現了酸性降水。酸雨給我國帶來的損失巨大,南方11個省直接損失可達44億元,間接損失無法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