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7的出現引起了西方各國軍界的極大興趣。美、英、法三國相繼研製出了自己的肩射導彈,這些導彈各有千秋,比較起來肩射導彈家族中的“三劍客”更具特色。
K卡-50直升機
卡-50可實施近距低空快速攻擊,主要用於與敵直升機空戰,摧毀敵坦克、裝甲和非裝甲等技術裝備,以及殲滅敵在前沿或縱深的有生力量。它有許多突出的戰術技術性能特點:
(1)總體設計先進。采用兩套三葉式共軸反向旋轉的水平旋翼,無尾槳。與傳統的單旋翼帶尾槳式布局的直升機相比,該型機傳動和控製係統簡化,外部尺寸縮小。
(2)機動性能良好。裝有兩台克利莫夫TB3-117BK渦輪軸式發動機,單台推力2225軸馬力。由於增設一套旋翼,升力提高,加之反向旋轉的平衡作用,無須使用尾槳保持機身的平衡,從而提高了掠地飛行性能。最大時速300千米,實用升限4 000米,2 500米高度的爬升率600米/分,小角度俯衝最大速度350千米/小時,留空時間1.5小時。
(3)攻擊火力強。翼下有4個掛架,可攜載激光製導的“旋風”反坦克導彈16枚,有效射程8千米~10千米,可穿透900毫米的反衝爆裝甲;80毫米C-8M空對地火箭4組,共80枚。此外,機頭右側還裝有1門固定式30毫米2A42機炮,攜彈500發。
(4)防護性好。座艙采用裝甲防護,可防20毫米口徑武器的攻擊,並采用K-37型彈射座椅,可在任何高度將飛行員安全彈出。
(5)便於部署,適應性強。該機部分拆卸後可裝入伊爾-76運輸機空運。攜帶翼下副油箱可進行遠距離部署。按設計要求,該機可遠離基地進行至少2周的作戰部署,而無須地麵維護。
看不見的電子戰
電子戰隨著導彈的出現,又增加了製導和反製導的內容,並且滲透到陸戰、空戰和海戰的指揮、通信、偵察、偽裝、防空、空襲、反艦、反潛等作戰領域。現在,電子戰正在向外層空間擴展,運用空間軌道上運行的電子偵察衛星,偵察對方的雷達、通信的情報。美國等國還正在研製電子幹擾衛星、攔截衛星和反衛星,還有對付攔截衛星的假衛星。
電子戰的範圍,包括雷達對抗、無線電通信對抗、光電對抗、水聲對抗等。它的基本內容有電子偵察、幹擾、摧毀和反偵察、反幹擾、反摧毀等。
無線電通信對抗是電子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敵對雙方利用普通的無線電通信設備及專門的通信對抗設備,在無線電通信領域內進行的電磁鬥爭。它包括無線電通信的偵察、物理戰幹擾和反偵察、反幹擾。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次蘇軍包圍了一個德軍的重兵集團,蘇軍通信幹擾部隊對被包圍的德軍進行強烈的通信幹擾,使德軍重兵集團與希特勒大本營的通信聯絡中斷,最後俘虜了該集團的所有德軍。
電子戰實際是敵對雙方科學技術間的競爭,是看不見的,但它對現代戰爭的成敗起到了重大影響。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增編了電子對抗部隊,設立電子戰研究機構,有的還在統帥部及各軍兵種中建立了電子戰指揮機構。
空包彈
空包彈是隻有彈殼、少量裝藥以及底火的子彈,通常用於訓練和演習。
空包彈有兩種,收口式空包彈(無彈頭)、全形空包彈(有彈頭)。全形空包彈的彈頭由聚苯乙烯材料製成,在火藥燃氣的作用下進行降解(不是燃燒或熔化),比起傳統的收口式空包彈具有密封性能好、儲存期長的優點,槍口安全距離為7米,也比收口式空包彈的安全距離近。在軍事演習中使用空包彈,演習雙方一般不可能在幾米內互相射擊,所以也就不會傷人。
空地導彈
空地導彈是指從空中發射,專門攻擊地麵(水麵)目標的導彈。
空地導彈按照用途分,有反潛導彈、反艦導彈、反雷達導彈、反坦克導彈等。按照射程分,有遠程、中程、近程之分。按照飛行軌跡分,有彈道式、飛航式、機載巡航導彈等。空地導彈的組成部分和空空導彈差不多。
空地導彈對地麵目標的摧毀能力是很強的,它的隱蔽性好,可以從敵人的防空武器射程以外發射,盡量避免敵人地麵武器對戰鬥機的攻擊。但是,它的缺點也很明顯:造價高、維護複雜。
在海灣戰爭中,戰鬥機發射空地導彈擊毀了伊拉克的不少坦克,但是它也有不光彩的記錄,它也向自己人開火,打死打傷了多國部隊的官兵。有一次,在收複海吉夫的戰鬥中,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輛裝甲車,被A-10(綽號“雷電”)攻擊機發射的“小牛”空地導彈擊中,7名海軍陸戰隊的隊員喪生。也是在海灣戰爭中,有一天,駕駛A-10“雷電”攻擊機的美軍飛行員,發現沙漠中有一些坦克和裝甲車在活動,根據地麵指揮部的通報,當時這裏有伊拉克的裝甲車出沒。飛行員看見有一輛裝甲車正在高速行使,誤以為這輛裝甲車是伊軍的,於是立即向這輛裝甲車發射了兩枚“小牛”導彈,真是彈無虛發,兩枚“小牛”雙雙“頂”進裝甲車。糟糕的是,這輛裝甲車並不是伊拉克的,而是英國陸軍的,英軍被打死9人,打傷1人。戰後,美軍和英軍都有人控告“雷電”戰鬥機的飛行員,說他們是殺人凶手。
A-10使用的“小牛”空地導彈是用紅外成像製導的,裝甲車的發動機在工作時,會發出很強的紅外線,“小牛”導彈就會最終追蹤發動機的熱源,直奔裝甲車而去。“小牛”的射程為43.4千米,彈重289千克,彈長249厘米,彈徑為30厘米,戰鬥部重136千克,它安裝的是固體火箭發動機。
空空導彈
戰鬥機的另一把“劍”是空空導彈,這也是戰鬥機的常用之“劍”。
空空導彈是1944年開始研製的,到目前為止,已經發展了四代,形成了一個十分龐大的空空導彈家族。空空導彈的分類方法有多種,可以按照製導方式分,也可以按照攻擊方式分,還可以按照射程來分。如果按照射程分,可以分為:近距、中距、遠距三類。射程在10千米以內的稱為近距空空導彈,射程在100千米以內的稱為中距空空導彈,射程在100千米以上的稱為遠距空空導彈。
空空導彈主要由動力裝置、製導裝置、戰鬥部和引信幾部分組成。動力裝置為導彈飛行提供動力,製導裝置是導彈的“大腦”,它控製導彈的飛行方向,指引導彈飛向目標。戰鬥部裝有炸藥,用來摧毀和攻擊目標。引信的作用是引爆戰鬥部的。LLAV-25裝甲車
LAV-25裝甲車的乘員隻有3人,乘員是指專門駕駛和操縱裝甲車的人員。車中可載戰鬥人員6人。它的動力係統有8個輪子。我們知道,一般的汽車有4個輪子,其中兩個為主動輪,兩個為被動輪,汽車的發動機一般都連接在主動輪上,驅動主動輪來推動汽車前進。LAV-25裝甲車的發動機將8個輪子都連接上,也就是說,它的8個輪子都是驅動輪(主動輪),可想而知,它的動力是很大的。
駕駛員位於車內的左前方,動力裝置在車的右前方,炮手位於車內中頂部。6名載員分兩排背靠背乘坐,他們的前麵分別安裝6具觀察鏡,可以十分清楚地觀察到車外的情況。車體的兩側共有6個射擊孔,6名載員可以通過這裏向外射擊。更值得一提的是,車體的後部下方有兩個螺旋槳式水上推進器,有了這兩個水上推進器,裝甲車就可以在江河中浮航,它真成了名副其實的“食人魚”了。
LAV-25的主要武器是車頂部安裝的一門“大毒蛇”式機關炮,這門炮的射速快,殺傷力很強,既能對付步兵又能擊穿輕型裝甲車的裝甲。炮塔的兩側各配有一組煙幕彈發射器,每組有4具,必要時可以施放煙幕,掩護自己撤退。
LAV-25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它的車內安裝有空調裝置,可以在多種氣象條件下作戰,車內還可以安裝防原子、防化學、防毒氣的裝置,真可謂萬無一失了。
“食人魚”裝甲車可以裝進大型運輸機內空運到前線,也可以裝進運輸直升機內運送到前線,十分機動靈活。
L115A3狙擊步槍
L115A3狙擊步槍重6.8千克,長1 300毫米,發射0.338英寸(8.59毫米)槍彈時有效射程達一英裏(1 609米),彈體更重,不易因射程更遠發生偏轉。子彈初速由每秒838米提高到每秒936米。它是第一個采用0.338英寸“拉普—馬格蘭”口徑的用戶,屬於大口徑步槍。它的抗風偏能力和較遠距離上的彈道性能好於英國現在使用的L96A1狙擊步槍的7.8251毫米北約標準口徑彈。該槍彈采用250格令船尾型彈頭,彈速在超過1 200米時也下降不多,在1 000米處動能仍有1 770焦耳,在超過1 300米時還殺傷力巨大。射程也要超過其他狙擊步槍。除此之外,它還配備了高精尖的望遠式瞄準鏡,放大率是舊型號的兩倍。眼下,英國軍方已從這款新型狙擊步槍製造商英國“精密國際”公司那裏訂購了500多支L115A3。
此步槍在夜視瞄準、側向定位、激光測距和腳架支撐方麵都有很大的改進,精確性和隱形功能遠遠超過以往,能夠全天候作戰,更加適應惡劣環境。采用S&B5~25X56型晝用望遠式瞄準鏡。先進的望遠式瞄準鏡還可以穿透熱霾,在遠距離射擊時,熱霾的存在讓我們難以瞄準目標。”
藍綠光通信
藍綠光通信是激光通信的一種,它采用的光波長為0.45~0.57微米,介於藍光和綠光之間,稱為“藍綠光”。科學家們在試驗中發現,藍綠光波段的激光具有極強的穿透力,能穿透海水直至海洋深處,海水對它的吸收損耗很小,甚至可以說是“透明”的,像光線可順利透過玻璃那樣。這種現象被稱為海水的“藍綠窗口”,加上激光束能量集中,方向性很強,相幹性好,讓它充當深海通信的傳輸媒介是最理想不過了。
藍綠光通信試驗成功,為實現深海通信打開了方便的大門。今後,導彈核潛艇遊弋海底就可以與地麵、高空進行通信聯絡而不致被敵方偵察、幹擾和摧毀。在自動化指揮係統中,藍綠光的前景十分誘人。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競相發展的各國坦克
經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洗禮後,坦克在戰爭中顯示的威力使其名聲大振。世界各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發現了坦克的重要性,一些國家也開始不斷進行研製和生產,從此,坦克家族興旺起來。
20世紀的20年代至30年代是坦克發展的旺盛時期,由於各國研製者的設計不同和各國製造水平的不同,這期間生產的坦克五花八門,但卻充分顯示出當時各國坦克的發展水平。
聯合製導攻擊武器
聯合製導攻擊彈藥(JDAM)是為適應美國空軍和海軍發展要求而研製的,是一種用美軍現存的普通常規炸彈升級發展而來,利用衛星定位係統(GPS)引導的全天候、自動尋地常規炸彈。JDAM可以從距離目標大約15千米的地方發射,並各自攻擊所指定的目標。
執行任務時,任務數據先提前裝載到載機的計算機中,發射前,載機將釋放口令、目標匹配信息、武器終端參數輸入到JDAM(聯合製導攻擊武器)的製導係統中,JDAM(聯合製導攻擊彈藥)自動完成初始化。發射後,彈體中的GPS接收器開始工作,通過接收GPS衛星信號,控製炸彈尾部的小型尾翼,以調整炸彈落地前的飛行姿態並準確地擊中目標。
“勒克萊爾”坦克
勒克萊爾是法國一位將領的名字,他曾是戴高樂領導下的一名軍官,還當過巴頓指揮的法國第二裝甲師師長,1947年他在北非任法軍總督時,因飛機失事而遇難,法軍追授他為元帥。“勒克萊爾”坦克就是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的。
“勒克萊爾”坦克無論是在裝甲方麵還是在電子設備方麵,都超過了美國的M1型坦克。它的外裝甲是一種複合裝甲,用堅硬的陶瓷材料和較柔軟的金屬交替分層組合,尤如三明治那樣的結構。更為奇特的是,在它最容易遭到攻擊的部位覆蓋著“爆炸瓦”,這種神奇的“瓦”是由2張鋼片組成,鋼片之間裝有火藥,當這種“瓦”受到打擊時就會爆炸,使打到坦克上的炮彈、導彈無法打到坦克內,在坦克外麵就爆炸或偏離軌道,從而起到保護坦克的作用。
“勒克萊爾”的另一個特點是,在高速行駛中仍能準確地擊中目標。美國的M1型坦克在速度超過10千米/小時時,坦克炮便打不成了。在法國的坦克試驗中心;一輛“勒克萊爾”坦克以40千米/小時的速度疾馳過來,隻見它揚起炮口,“轟”的一聲,3 000米之外的一個行動目標被直接命中。它在起動5秒鍾內速度就能達到32千米/小時,它的最大時速可達75千米,最大行程為550千米。“勒克萊爾”坦克的變速箱完全自動化,還配備有履帶液壓減震製導裝置,所以它的推進係統功率極強,能夠越過1米多高的障礙物,並能在異常寒冷的冬天隨時起動。
“獵鷹60”陸基導彈
“獵鷹”的基本型號是地空導彈係統,可以發展成艦載型,或與高炮組成一體化火力單元。其主要作戰使命是攔截入侵的高機動、掠地飛行的戰鬥機、轟炸機、攻擊直升機等空中目標和空地、反艦導彈。陸基型采用輪式卡車底盤和五聯裝發射箱,機動靈活,用於伴隨地麵部隊進行野戰防空。一個作戰單元包含有搜索監視雷達車1輛,跟蹤照射車3輛,導彈發射車6輛和電源車1輛,能夠形成密集的防空火力。導彈為圓柱體彈身,雙X氣動布局,全長3.89米,彈徑208毫米,重220千克,最大機動過載35G,單級固體火箭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3馬赫,作戰高度30~12 000米。采用內裝鋼珠的預製破片戰鬥部,可殺傷較大範圍內的目標。攔截目標的最大飛行速度可達600米/秒,最大機動過載7G,基本涵蓋了各種戰機和空地導彈的性能範圍,因而“獵鷹”的作戰對象範圍較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