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 南 鯝
雲南鯝屬鯉形目,鯉科,鯝亞科,鯝屬。雲南鯝體長,略側扁,腹部圓,腹棱自腹鰭末端開始延伸至肛門。吻短而鈍圓,鼻孔距眼較距吻端近。眼側上位。口小,橫裂,下頜具發達的角質緣。上頜厚而稍突出,下唇很薄,無須,側線略下彎,側線鱗72~77。背鰭具後緣光滑的硬刺,背、腹鰭起點相對;胸、腹、臀鰭均短小;尾鰭叉形,生活時背部灰黑色,兩側及腹麵銀白色。背鰭灰色,臀鰭淡紅色,尾鰭橘紅色。
雲南鯝喜生活在水質清澈、透明度大、溶氧高的水域,多在水體的中下層活動。食性雜,除攝食浮遊動物外,也食藻類和有機碎屑等。產卵期為5~6月,在沿岸礫石灘上繁殖,卵黏附於礫石上孵化發育。
夜猴
夜猴長相十分奇特,身體隻有鬆鼠那麼大,四肢特別細長。身上長滿密毛,非常美麗、柔軟。夜猴臉部長著短稀的毛,尾巴長得很結實,好像一根木棒似的拖在身後。
夜猴獨特的標誌是它的那對眼睛,這在動物世界裏可以算是獨一無二的。它的眼睛有四個特點:麵部長著圓溜溜的大眼睛,大得出奇;這對眼睛的虹膜會顯現出紅、黃、褐色混合在一起的美麗色彩,眼睛周圍還有白色的頷毛,眼睛上方長有棕黑色的額毛,相互映襯,顯得更加美麗;眼珠凸出,眼球表麵蒙著一層透明的角膜,好像大玻璃球似的;更奇異的是,它的眼睛集光能力很強,在近於漆黑的環境裏,它照樣能捕捉到正在飛行的昆蟲。
夜猴像貓頭鷹一樣,也是在黑夜裏活動,因此它又叫鴞猴。在夜間,它正是憑著那雙獨特的眼睛去尋找食物的。夜猴端坐的時候,頭部低下,體背彎曲成弓狀,雙手安放在胸下麵,兩足內彎,隻有尾巴露在外麵,遠遠看去,仿佛一隻絨毛球。如果它沒有那身濃密的“毛外衣”,赤裸裸的流線型身軀,又好像一條“魚”。夜猴的踝關節較長,足上有一個寬闊的大拇趾,其他四趾相對,顯得很特別。它的手指細長,指間長短比例跟人類相似,指端龐大的肉墊上還長有指紋。夜猴的毛淡棕灰色,雜有一些橄欖綠色。這是它在樹上的巧妙偽裝。英國猿猴專家漢密爾頓教授發現,夜猴的叫聲複雜多變,令人驚奇。這種夜猴能發出“嘁嘁喳喳”、“唧唧嘖嘖”的尖叫聲,還能發出奇特的“隆隆”聲,敲銅鑼似的“堂堂”聲音十分洪亮,時高時低,時細時粗,變化多端,在密林中引起響亮的回聲。夜猴的這種複雜多變的叫聲,在世界猴類中是很獨特的。
科學家發現,夜猴是一種十分敏感的動物,它們對於突如其來的動作、聲音反應相當強烈。特別是當它們打盹或睡覺的時候,遇到刺激就會立刻躍起,快速奔跑。如果遇到別的動物阻擋,它們會張嘴就咬。
菌 綠 素
菌綠素存在於綠色硫細菌的葉綠素中,與光合作用中光能的吸收和轉換有關係。菌綠素a是紅色光合細菌中起主要同化作用的色素,在綠色光合細菌中也有少量存在。菌綠素b存在於紅色假單胞菌屬和莢硫菌屬的細菌中。菌綠素a和b的基本結構是四氫卟吩。菌綠素c又稱綠硫菌葉綠素-660、菌綠膠和菌綠素d(綠硫菌葉綠素-650),與少量菌綠素a同時存在於綠色的光合細菌中,它們都可各自分成多種結構極近似的成分。菌綠素c和d,與茵綠素a和b類似,可以看成是二氫卟吩的衍生物,但是前者不能和葉綠醇形成酯、而是和法泥醇(C15H25OH)形成酯。菌綠素的光吸收帶,在活細胞中較之在有機溶劑中,更偏向長波長區。例如茵綠素a在乙醚中主要吸收帶在357.5和770納米波長處,而在活細胞中,變成在380,890,870,850,800納米附近表現極大的光吸收。各種起同化作用色素吸收的光能隻有通過菌綠素(近紅外光區的吸收帶在最長波長處的形式)後,才能被利用。
人工種子的應用
人工種子是指通過組織培養手段,育成具有完整個體結構的胚狀體,然後在其表麵包上一層有機化合物作為保護胚狀體並提供營養物質的種皮,繼而獲得可代替種子的人工培養物。目前,已獲得人工種子的植物有胡蘿卜、芹菜、苜蓿、水稻、番茄、萵苣、花椰菜、玉米、西洋參、山茶等,現除人工種子的包囊材料及包囊方法外,還有苜蓿、芹菜、圓白菜和萵苣等培養分裂組織的方法在美國或日本獲得了專利。
人工種子的生產一年四季皆可進行,需用的空間小,也無需占用很多土地,而且胚狀體在培養過程中又具有繁殖速度快、數量多等特性,因此,人工種子在農業生產上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日本的麒麟公司和美國生物投資、植物遺傳公司在這方麵進行了很好的嚐試。他們利用人工種子大量繁殖了栽培芹菜、萵苣F-1代雜種和水稻新品種,1克愈傷組織培養6個月後,芹菜能形成1000萬個胚狀體、萵苣能形成10萬個、水稻能形成250個。
人工種子的生產要達到全麵實用化階段,首先必須獲得大量同步化的胚狀體,其次必須掌握胚狀體遺傳變異的抑製技術,另外還必須改進胚狀體的包囊材料和包埋方法,最後還必須研究提高人工種子成苗率的技術。袁隆平培育中國雜交水稻
中國科學家袁隆平1964年首先開始進行水稻雜交研究。為了培育不育係,袁隆平在水稻揚花季節,在稻田裏尋找到一棵不育株,在短短幾年之內先後用了上千個品種,做了3000多個組合,但由於材料親緣關係太近,因而未能把不育特性保持下來。1970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李必湖來到海南島尋找野生稻。同年10月23日,李必湖在一片沼澤地裏,偶然發現了一株夢寐以求的雄花敗育的野生稻簡稱“野敗”)。他們把它栽在試驗田裏,精心培育,又進行人工授粉,終於獲得了一些種子,為三係的選育成功打開了第一個缺口。
1971年春,中國農業部把雜交水稻列入重大科研項目,“野敗”分送南方10省市20多個科研單位進行研究,組織科研攻關。先後使用上千個品種,做了上萬個雜交組合,與“野敗”進行回交轉育。1972年,江西萍鄉市農科所顏龍安等育成了第一批水稻雄性不育係和保持係,解決了第二個難題。為了尋找“恢複係”,人們選用了國內外1000多個品種進行測交和篩選,找到了100多個有恢複能力的品種。張先程等先後在東南亞品種裏找到了一批優勢強、花藥發達、花粉量大、恢複率在90%以上的恢複係。三係終於配套成功,育成了首批具有強大的優勢和獨具特點的雜交水稻。由於袁隆平對中國雜交水稻的巨大貢獻,1981年6月6日,袁隆平等榮獲中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袁隆平被稱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
螢火蟲的基因植入玉米
美國科學家用“基因槍”把基因子彈射入玉米細胞內,獲得了改變了遺傳性狀的玉米植株,這種植物能夠把它們新獲得的基因傳給下一代。
在美國農業部和孟山都公司的研究項目中,科學家們轉移了兩個基因:一個基因是可以讓玉米細胞在存在生長抑製劑的情況下生長。另一個基因是從螢火蟲基因中獲得的,它使玉米細胞發出很微弱的、肉眼看不見的光。
迪卡爾希公司的科學家轉移了一個使玉米細胞能抗某種農藥的基因。這項基因轉移技術將使得能夠把遺傳技術應用於玉米,使科學家們能夠較快地培育出新的抗病蟲害和抗農藥的玉米新品係。Z
鯮
鯮屬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鯮屬。俗名吹火筒、尖頭鱤、馬頭鯮、鴨嘴鯮、鴨嘴鱤、鶴嘴鱤、長嘴鱤、喇叭魚、大筒嘴。
鯮體細長,略呈圓筒形。腹圓無棱、頭細長,前部稍成管狀,吻部平扁似鴨嘴形。口較小,上位,下頜向上傾斜,且長於上頜。頰部側扁。眼小,位於頭側上方,距吻端近;眼後頭長為吻長的2.5倍左右。下咽齒細長,末端微彎曲。鱗細小,背鰭起點在腹鰭上方之後;尾鰭分叉深,下葉稍長於上葉。體青灰色,腹部銀白;胸鰭淡紅色,背鰭、腹鰭和臀鰭灰白色,尾鰭後緣微黑色。
窄譜抗生素
某種抗生素能抑製和殺滅的微生物的範圍叫抗菌譜。抗菌譜窄的叫窄譜抗生素。
脂質
脂質包括中性脂肪和類脂。前者主要是供給能量,後者多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脂質的基本組成為脂肪酸,有必需脂肪酸和非必需脂肪酸之分。必需脂肪酸主要有3種,即亞油酸、亞麻酸和花生四烯酸。這3種必需脂肪酸的生物活性不相同,以花生四烯酸的為最大,亞油酸的為其次,亞麻酸的為最。動物缺乏必需脂肪酸時,就會生長遲緩,出現皮膚症狀(脫毛、濕疹性皮炎、鱗皮等)。有人報道幼兒缺乏必需脂肪酸時也有同樣症狀。但成年動物和人很難產生缺乏症狀,這是因為體內有較大量亞油酸儲存之故。必需脂肪酸缺乏,可引起細胞膜磷脂的脂肪酸組成的改變,因而影響膜的功能;並可減低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的前體為18碳和20碳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有人建議以測定血中三烯酸和四烯酸的比值,作為必需脂肪酸是否缺乏的指標。這是由於脂肪酸代謝過程中有酶係統的競爭作用。當亞油酸缺乏時,由亞油酸延長碳鏈並經脫飽和作用而生成花生四烯酸的量減少,另一族脂肪酸——油酸的代謝加強,大量生成二十碳三烯酸,因此血中三烯酸與四烯酸的比值乃有增高。人的必需脂肪酸需要量按其熱量計約為每日熱能需要量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