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指一定範圍內多種多樣活的有機體(動物、植物、微生物)有規律地結合所構成的穩定的生態綜合體。
這種多樣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種多樣性,物種的遺傳與變異的多樣性及生態係統的多樣性。其中,物種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它既體現了生物之間及環境之間的複雜關係,又體現了生物資源的豐富性。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複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由遺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係統多樣性等部分組成。遺傳(基因)多樣性是指生物體內決定性狀的遺傳因子及其組合的多樣性。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在物種上的表現形式,可分為區域物種多樣性和群落物種(生態)多樣性。生態係統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性。遺傳(基因)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基礎,生態係統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點。
生 物 學
生物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門類,研究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的規律。根據研究對象,分為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等;根據研究內容,分為分類學、解剖學、生理學、遺傳學、生態學等。它是研究生物各個層次的種類、結構、功能、行為、發育和起源進化以及生物與周圍環境的關係等的科學。人是生物的一種,也是生物學的研究對象。
生物倫理學
生物倫理學是根據道德價值和原則對生命科學和衛生保健領域內的人類行為進行係統研究的學科。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主要研究生物醫學和行為研究中的道德問題,環境與人口中的道德問題,動物實驗和植物保護中的道德問題,以及人類生殖、生育控製、遺傳、優生、死亡、安樂死、器官移植等方麵的道德問題。
生 態 學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環境,及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關係的生物學分支學科。
生物的生存、活動、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間、物質與能量。生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對周圍環境某些物理條件和化學成分,如空氣、光照、水分、熱量和無機鹽類等的特殊需要。各種生物所需要的物質、能量以及它們所適應的理化條件是不同的,這種特性稱為物種的生態特性。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同種個體之間有互助有競爭;植物、動物、微生物之間也存在複雜的相生相克關係。人類為滿足自身的需要,不斷改造環境,環境反過來又影響人類。
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與多樣化,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近代生態學研究的範圍,除生物個體、種群和生物群落外,已擴大到包括人類社會在內的多種類型生態係統的複合係統。人類麵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等幾大問題都是生態學的研究內容。
生 理 學
生理學是生物科學的一個分支,是以生物機體的生命活動現象和機體各個組成部分的功能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科學。
嗜皮菌科
嗜皮菌科是放線菌目的一科。雛形菌絲體縱橫分裂呈磚牆狀,形成球菌狀或立方形細胞,後者在適當條件下長出鞭毛,能遊動;一般無氣生菌絲;革蘭氏染色陽性;不抗酸。
嗜皮菌屬:雛形基內菌絲末端尖細,有與主絲成直角的側枝,菌絲粗大,直徑可達5微米,表麵有粘鞘,內部通常有8個平行排列的球形細胞,釋放後形成帶5~7根細長鞭毛的遊動孢子。
好氣兼性嫌氣菌:適溫37℃,加10%二氧化碳,能促進生長;可能形成氣生菌絲,但分隔和孢子形成推遲,通常在複雜有機培養基上生長;接觸酶陽性;從葡萄糖、果糖產酸。能侵害哺乳動物非角質化表皮,引起牛、羊、馬和其他食草動物患天然發生的鏈絲菌病,很少見於人類。多數研究者認為隻有剛果嗜皮菌1種。
地嗜皮菌屬:基內菌絲為有分枝、無莢膜的管狀體,內部縱橫分裂成磚牆狀。細胞立方形,0.5~2.0微米。僅隱暗地嗜皮菌1種,分離自美國各地(特別是內華達州的阿馬戈薩沙漠)。菌絲體在透射光照下呈暗綠色,瓊脂上的菌落呈暗褐至黑色。在加酵母精的合成培養基上生長好;好氣,適溫24~28℃,37℃生長減弱,50℃不長;對實驗動物無致病性。
神 經 節
在周圍神經係統內,神經元細胞集中的地方,形狀略膨大,稱神經節。如腦神經節、脊神經節等。
神 秘 果
神秘果樹是一種小喬木,高約3~4米,一年四季結果不斷。它的果實並不大,長約2厘米,直徑約8毫米,剝去紅皮,露出白瓤中間的一顆大種子。
神秘果樹原產西非熱帶地區,當地居民常常用它來調節食物的味道,它能使酸麵包變得甜而可口,使酸味的棕櫚酒和啤酒變甜。吃過酸、辣、苦、鹹的食物之後,嚼上幾口神秘果,立刻變成甜的味道。奇異的神秘果真不愧為一種能改變味覺的果實。
為了揭開神秘果的奧秘,科學家對這種果實進行了詳細的化學分析,並分離出一種能改變食物味道的糖蛋白。這種物質本身並不甜,可是,它的溶液能對舌頭上的味蕾感受器發生作用。原來,我們的舌頭上有許多味蕾,能分別感覺酸、甜、苦、辣、鹹等味。吃了神秘果以後,舌頭上的味蕾感受器暫時被麻痹,被抑製了,而那些對甜味敏感的味蕾感受器卻被興奮、活躍起來了。
我們知道,不論哪種酸味的水果,總是含有一些果糖,隻是因為酸性成分大於甜性成分,所以,我們感覺到的隻是酸味,而無甜味。可是,吃了神秘果以後,情況就變了,隻能使你感覺出甜味而感覺不出酸味來。但是,神秘果中的這種糖蛋白的作用並不是永久性的,少則半小時,多則兩小時,以後就會失效。糖蛋白的作用並不能改變食物本身的酸味,隻能起到改變舌頭上味覺的作用。現在,西非的一家公司開始用神秘果製成丸劑出售。這種丸劑的味道,跟新鮮果實的味道沒什麼兩樣,它可以專門用來調節人們的味覺,供人們享用。
神經係統
神經係統是機體內起主導作用的係統。內、外環境的各種信息,由感受器接收後,通過周圍神經傳遞到腦和脊髓的各級中樞進行整合,再經周圍神經控製和調節機體各係統器官的活動,以維持機體與內、外界環境的相對平衡。
人體各器官、係統的功能都是直接或間接處於神經係統的調節控製之下,神經係統是整體內起主導作用的調節係統。人體是一個複雜的機體,各器官、係統的功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互相聯係、互相製約;同時,人體生活在經常變化的環境中,環境的變化隨時影響著體內的各種功能。這就需要對體內各種功能不斷作出迅速而完善的調節,使機體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化。實現這一調節功能的係統主要就是神經係統。
神經膠質細胞
神經膠質細胞又稱膠質細胞,是神經組織中除神經細胞以外的另一大類細胞,其數量為神經細胞的10~50倍,而總體積與神經細胞的總體積相差無幾(神經細胞約占45%,神經膠質細胞約占50%)。在常規的神經組織切片中,通常神經膠質細胞的體積比神經細胞小,直徑為8~10毫米,和最小的神經細胞的直徑相似。膠質細胞沒有傳導能力,但對神經細胞的正常活動與物質代謝都有重要作用。
神奇的鴿眼
把鴿子放在傳送帶邊,讓藥盒依次從鴿子眼前通過,每當鴿子叼住包裝不合格的藥盒時,就喂它一些食物,以資“獎勵”。這樣訓練一段時間,鴿子就可以替人上班了,而且是十分稱職的“檢驗員”。
鴿子眼睛的神經相當發達,多達100多萬個神經細胞。憑著這一點,鴿子可以在人眼根本看不清的距離上發現飛翔的老鷹,而且可以分清是吃腐肉的兀鷹,還是吃活物的老鷹。鴿子是實行“一夫一妻製”的鳥。憑著它的眼睛,能在幾百隻鴿子中認出自己的配偶。即使長期離巢,它一旦回到故鄉,也能認識自己的家。
仿生學家們已經研究證實,鴿眼的這些本領是因為它的視網膜上有六種類型的神經節細胞,有的管亮度,有的管方向邊,有的管水平邊,分工明確,各負其責,互不幹擾。擔任廢品檢驗員的鴿子,隻不過是因為利用了管方向邊(朝著某個固定方向運動的物體和全部邊緣。這類神經節細胞對外界環境的光線強弱、物體的顏色都“熟視無睹”,不發生反應,隻看到向某一固定方向運動的物體的邊緣,而向另一個方向運動的物體邊緣則不發生反應。)的那一類神經細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