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RH陰性血型隻占3‰~4‰。RH陰性A型、B型、O型、AB型的比例是3∶3∶3∶1。
RH陰性者不能接受RH陽性者血液,因為RH陽性血液中的抗原將刺激RH陰性人體產生RH抗體。如果再次輸入RH陽性血液,即可導致溶血性輸血反應。但是,RH陽性者可以接受RH陰性者的血液。在人類紅細胞上存在一種特殊的抗原,與恒河猴紅細胞上的抗原相同,稱“RH”抗原,凡含有這種抗原的為RH陽性,不含這種抗原的為RH陰性。在白種人中RH陰性者較多,占15%,而我國漢族人群中絕大多數為RH陽性,RH陰性者不足1%。
RNA
核糖核酸(簡稱RNA)是由至少幾十個核糖核苷酸通過磷酸二酯鍵連接而成的一類核酸,因含核糖而得名,簡稱RNA。RNA普遍存在於動物、植物、微生物及某些病毒和噬菌體內。RNA和蛋白質生物合成有密切的關係。在RNA病毒和噬菌體內,R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RNA一般是單鏈線形分子,也有雙鏈的如呼腸孤病毒RNA,環狀單鏈的如類病毒RNA,1983年還發現了有支鏈的RNA分子。
染 色 體
人類基因組是由23對染色體(共46個)所構成,每一個染色體皆含有數百個基因,在基因與基因之間,會有一段可能含有調控序列和非編碼DNA的基因間區段。人類擁有24種不同的染色體,其中有22個屬於體染色體,另外還有兩個能夠決定性別的性染色體,分別是X染色體與Y染色體。1號到22號染色體的編號順序,大致符合他們由大到小的尺寸排列。最大的染色體約含有2.5億個堿基對,最小的則約有3 800萬個堿基對。這些染色體通常以細絲狀存於細胞核內,若將單一細胞內的染色體拉成直線,那麼將大約有6英尺長。
在人類個體的體細胞中,通常含有來自親代的1到22對體染色體,再加上來自母親的X染色體,以及來自父親的X或Y染色體,總共是46個(23對)染色體。
染色體組
染色體組指配子中所包含的染色體或基因的總和,現已作為專門的術語廣泛使用。H.Winkler(1920)最初提出,單倍性的一整套染色體為一個染色體組。這一組染色體與從屬於它的原生質一起應成為分類學上的一個單位。這是最先所給與染色體組的基本概念。
染色體多態
在正常健康人群中,存在著各種染色體的恒定的微小變異,包括結構、帶紋寬窄和著色強度等。這類恒定而微小的變異是按照孟德爾方式遺傳的,通常沒有明顯的表現效應和病理學意義,稱為染色體多態。
榕、柳合抱的奇樹
在四川中江縣倉山古鎮有一株垂柳老樹,柳樹樹齡至少有上百年了。這株樹現已被一株黃桷樹(榕樹)的須根緊緊擁抱纏繞,柳樹樹身則被黃桷樹吞噬掉了一大半。兩株屬性完全不同的樹木,同時生長,樹幹樹葉同樣茂密。
據當地人介紹,這株黃桷樹,原來隻是一棵很不起眼的小樹苗,先是寄生在老垂柳的樹幹上,後來,逐漸用它那繁茂的須根占據了老垂柳的整個身心。最終,便長成了這株奇樹。樹通高約15米,樹冠覆蓋麵積約100多平方米,樹幹直徑約1米。為了保護好這株榕、柳合抱的珍稀怪樹,當地人們用條石壘砌起高1.5米的護欄,將它圍住。
榕樹能獨木成林
獨木怎麼成林呢?人們也許會感到奇怪。有一種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生長的大樹就能創造出這樣的美妙景觀。它的名字叫榕樹。榕樹是一種壽命長、生長快、側枝和側根都非常發達的樹種。它的主幹和枝條上可以長出許多氣生根,向下垂落,落地入土後不斷增粗成為支柱根,支柱根不分枝不長葉,具有吸收水分和養料的作用,同時還支撐著不斷向外擴展的樹枝,使樹冠不斷擴大,這樣,柱根相連,柱枝相托,枝葉擴展,成為遮天蔽日、獨木成林的奇觀。榕樹的果實小鳥很喜歡食用,堅硬不能消化的種子也就隨著鳥糞四處散播,除了在熱帶地區的那些古塔、牆頭、屋頂上可以看到小鳥播種的小榕樹外,甚至在大榕樹上也生長著小鳥播種的小榕樹,構成了樹上有樹的奇特景觀。
蠑螈
蠑螈又叫火蜥蜴,全世界大約有400多種,分屬有尾目下的10個科,包括北螈、蠑螈、大隱鰓鯢(一種大型的水棲蠑螈)。它們大部分棲息在淡水和沼澤地區,主要是北半球的溫帶區域。
蠑螈身體短小,有4條腿,皮膚潮濕,體長大約在10~15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顯眼的模樣。中國大蠑螈體型最大,體長可達1.5米。
蠑螈主食昆蟲、蠕蟲、蝸牛和一些小動物,包括它們的同類。同其他兩棲動物一樣,靠皮膚來吸收水分,因此需要潮濕的生活環境。環境到攝氏零下以後,它們會進入冬眠狀態。
大多數成年的蠑螈白天躲藏起來,晚上才出來覓食。有些則在繁殖季節才從地底下出來,或者是到溫度和濕度適合於它們生存的時候,才會露麵。有些種類的蠑螈,特別是無肺螈科的蠑螈完全是陸棲動物,它們過著遠離河流和池塘的日子。
人類基因組計劃
人類基因組計劃是由美國科學家於1985年率先提出,於1990年正式啟動的。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我國科學家共同參與了這一價值達30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這一計劃旨在為30多億個堿基對構成的人類基因組精確測序,發現所有人類基因並搞清其在染色體上的位置,破譯人類全部遺傳信息。與曼哈頓原子彈計劃和阿波羅計劃並稱為三大科學計劃。
人類遺傳性疾病
遺傳病是指遺傳物質發生改變或者由致病基因所控製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傳遞和終身性的特征。因此,遺傳病具有由親代向後代傳遞的特點,這種傳遞不僅是指疾病的傳遞,最根本的是指致病基因的傳遞。所以,遺傳病的發病表現出一定的家族性,父母的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裏攜帶的致病基因,通過生殖傳給子女並引起發病,而且這些子女結婚後還可能把致病基因傳給下一代。
人類的聲帶
人類的聲帶又稱聲壁,是發聲器官的主要組成部分。位於喉腔中部,由聲帶肌、聲帶韌帶和黏膜三部分組成,左右對稱。聲帶的固有膜是致密結締組織,在皺襞的邊緣有強韌的彈性纖維和橫紋肌,彈性大。兩聲帶間的矢狀裂隙為聲門裂。發聲時,兩側聲帶拉緊、聲門裂縮小,甚至關閉,從氣管和肺衝出的氣流不斷衝擊聲帶,引起振動而發聲,在喉內肌肉協調作用的支配下,使聲門裂受到有規律性的控製。故聲帶的長短、鬆緊和聲門裂的大小,均能影響聲調高低。成年男子聲帶長而寬,女子聲帶短而狹,所以女子比男子聲調高。青少年14歲開始變音,一般要持續半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