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交流感情不僅應該屬於戀愛時期,同樣也是貫穿夫妻白頭到老的一條紐帶。夫妻相愛雖然是出自內心不是口頭上的,但老是埋藏在心底,妻子又怎能了解?有些丈夫不善於表達,或感到勞累沒有時間表達,實際上還是對夫妻思想溝通感情交流認識不夠。丈夫若能真正了解到妻子的心理需求,就會自覺去滿足她,並在滿足妻子的過程中使自己也獲得快樂。

夫妻經常進行思想交流,不僅能滿足彼此的心理需要,還能增加相互了解,有利於鞏固和發展夫妻關係,及時消除誤會,也能防止“第三者”插足。作為妻子來講,對不善交談的丈夫采取嚴厲的或破壞性的態度是不足取的,既不要與丈夫采取對抗態度,也不宜像“祥林嫂”那樣無休止地反複嘮叨,以免使丈夫更加沉默,惜言如金。即使善於交談的人,也並非任何時候都愛說話的;即使不善言談的人,在心情愉快時也是話語較多的,所以,妻子要善於觀察丈夫的心態,善於抓住丈夫開口的機會,引導丈夫講話。

(2)夫妻心理協調

在實際的生活中,有些夫妻經常打打鬧鬧,無一日安寧,可有些夫妻卻甜甜蜜蜜,十分恩愛。這是為什麼呢?病根就在於夫妻之間能否進行心理協調。

矛盾是客觀存在的,夫妻之間也不例外。事實上,即使是恩愛夫妻,有時難免也會產生相反意見,發生心理離異。如果能及時妥善處理,便會很快彈出悅耳動聽的“家庭幸福曲”;相反,如果處理欠妥,就會發生心理離異,甚至導致家庭解體,夫妻感情破裂。誰都希望家庭能和睦,夫妻恩愛白頭偕老,那麼,夫妻之間如果一旦產生了矛盾,發生了心理離異以後,又有什麼辦法促使離異的心理轉化,重新取得協調呢?下麵一些方法,可供參考:

態度遷移法

夫妻中的一方主動改變心理狀態,並表現出來,以觸動、感化對方的心理,使另一方的態度也隨之產生心理效應。例如,一方主動向對方打招呼,通過自己的言語、舉動、麵部表情、姿勢和語調等等,讓對方去辨認,覺察自己的心情和領會言外之意,從而取得重新和解。隻要一方能真正動之以情,待之以誠,見之以行,曉之以理,便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這裏,一定要克服“大丈夫主義”或“一定要你先認錯”的錯誤觀念。希望能得到對方的溫存和體諒,是夫妻雙方的共同心理,也是取得心理協調的基礎。

將心比心,相互體諒

夫妻間鬧矛盾並不可怕,怕的就是離心。其實,隻要換位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一想,也就不難解決了。例如,妻子如果能想每次上、下班都要丈夫恭送,必定會影響丈夫的休息和健康,何況膽子是可以鍛煉的;丈夫如能想一下,半夜三更妻子隻身行走多有不便,而且不安全,萬一出了意外怎麼辦?關心妻子、保護妻子是做丈夫的責任和義務。如果彼此都能將心比心,相互體諒的話,心理便會協調,也就不會產生離異了。

開誠布公,及時交換意見

夫妻間有了誤會、隔閡以後,應該開誠布公,及時交換意見,千萬不要悶在心中。不失時機地及時交換意見,可使雙方的誤會及時得到解除,使雙方在交換意見中不斷增加信任感和恩愛感,而不使問題積壓,誤會增多,矛盾加深。

思甜不憶苦

夫妻間產生心理隔閡後,應回憶一些對方關心自己、體貼自己的事。隻要夫妻雙方都能冷靜地多想想共同相處時的歡悅往昔,便容易達到“心有靈犀一點通”,從而使夫妻雙方增加發展新的和睦關係的信心和自覺性。這樣,舊的裂痕容易得到彌補,而且還能增添新的感情。

調整情緒和誌趣

每個人在工作過程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難免會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這種心情有時也會帶到家裏,此時,及時調整情緒就顯得至關重要。要將自己的“負性情緒”及時消除掉,迅速“滅火”,而不是將配偶當作“出氣筒”,發一通牢騷。至於配偶,應該因勢利導地作些疏通工作,而不是“火上加油”、“煽風點火”。此外,夫妻間的性格、情緒、誌趣、愛好等存在著差異是難免的,此時,便要相互適應,彼此調整情緒,調適好誌趣互補,這樣,才有助於夫妻間的心理協調。

相互尊重、相互吸引

別以為夫妻朝夕相處就用不著尊重。實際上,尊重是心理協調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僅要防止出現“男尊女卑”、“我說了算”的情況發生,而且還要共操家務,同管孩子教育,關心對方老人健康。婚後生活再也不會像婚前那樣每天在花前月下、耳鬢廝磨了,婚後的生活會顯得單調、刻板、乏味。因此,更需要不斷地增添更具活力的愛情內容。

互相信任、互相忠貞

這是最根本的因素。純潔的愛情,像眼睛一樣容納不了半點灰塵。對愛人不忠誠,必定會使兩人心理不相容,從而達不到心理協調。

相互性格適應

大多數家庭的破裂都有一個“性格不合”的理由,實際上既已結為夫妻,就應該在性格的適應方麵下些功夫。夫妻雙方都要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不斷地培養和改變自己的性格來適應對方,或以柔製剛,或以剛製柔,但是,千萬不要有誰製服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