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獨孤無敵震後世(2 / 2)

“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悔恨無已,乃棄之深穀。”三十歲前,正當闖蕩江湖、建功立業的時候。青春熱血,難免犯下錯誤。此時的獨孤求敗,便是這樣的。武功比起少年的時候,自然精進了許多,但是人生觀卻變得模糊了起來。這是這個年紀的人經常犯的錯誤。誤傷義士的來龍去脈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能夠知道的,是金庸想要傳遞的人生哲學--人年輕的時候都會犯錯的,而且會是不堪回首的錯誤。當我們年老體弱的時候,再回首,依舊羞愧難當。唯有“棄之深穀”,以期引以為戒。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三十歲後,圓滑老辣,於人於事,漸漸看透。所謂大智若愚、大勇若怯。結合到武學之道,也是這個意思。此時的獨孤求敗,橫行天下,無人可比。春風得意之際,想必也開始回首前塵、總結半生。這個時候,終於明白了,所謂的高手,不過就是這麼回事,天下無敵卻又如何?因此,他收起了以前的狂放,慢慢的,變得注重起個人的修為來了。重劍便是這個時期獨孤求敗心境的最佳解讀,也是百曉生對於不惑之年的最佳解讀--舉重若輕、沉穩老成。“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四十歲後,漸近知天達命的年紀,也正是漸近“無劍”的時刻。此時,獨孤求敗依然無敵於天下,可說已經感受到了獨居頂峰的那份寂寞。當人已經完成了一生的夙願、達成了一生追求的目標之後,其實,人生也已經基本到了盡頭。這個時候、這把年紀,人還有什麼追求的呢?還有什麼欲念呢?沒了,也不應該有了。如果都到了此時,還存欲求,必為貪欲妄求。這是獨孤無敵的人生哲學,亦是獨孤無敵的劍道。此時,他已經漸漸到了無欲無求的時候,放棄手中的劍,隻是時間問題。知天命之年,就是人到了這個年紀,已經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歸位了。獨孤無敵埋劍葬劍,便是知道了自己劍的生命,已經到了終點。“無劍”便是如此。

“無劍勝有劍”,在武學上,可說是至高無上的修為,在人生態度上,同樣被百曉生推崇為極致。這裏補充一句,所謂的無劍,不一定就指的是無形劍氣。知天達命,便是收放自如、隨遇而安的人生觀。同理,無劍也是隨心所欲、物我兩忘的境界。這種境界,不需要劍,不代表就一定沒有劍。隻是沒有用劍的理由而已。無形劍氣也罷、以掌代劍也罷,都是一樣的意義,並無長短高下之分,隻有手段方法各異。唯有收放自如、隨心所欲,方為“無劍”;物我兩忘,於人於事再不執著,才是“無劍”。

歐陽浩看完百曉生對於獨孤無敵的記載評價,感慨萬千。自己的“龍象般若功”練到了第八層,已經覺得可以橫行天下,但是與獨孤無敵相比無論是從功力技法,還是境界上都有一定的距離。但歐陽浩相信憑自己的努力一定能達到他的境界,甚至超越他,因為自己還年輕。歐陽浩頓時覺得豪氣衝天。

藐視天下,才能征服天下。

紅牙催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

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

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

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溫侯神射世間稀,曾向轅門獨解危。

落日果然欺後羿,號猿直欲勝由基。

虎筋弦響弓開處,雕羽翅飛箭到時。

豹子尾搖穿畫戟,雄兵十萬脫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