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市場已經飽和,75%市場已被占,我們還是另謀出路吧。
雖然隻有25%的市場,但我相信我們能開拓出去。
競爭對手條件太好,我們不可能戰勝他們。
對手很強,這是事實,但不可能樣樣都好,讓我們同心協力,從他們的弱點上做文章。
別人試了,但歸於失敗,與其費力不討好,還不如放棄。
別人試了,也許方法不對而失敗,與其懶惰等待失敗,不如動手試試其他辦法,任何失敗都可以找到原因而轉化為成功。
在我們的社會裏,因各種借口造成的消極心態就像瘟疫一樣毒害著我們的靈魂,並且互相感染和影響著,極大地阻礙了人們正常潛能的發揮,使許多人未老先衰,喪失鬥誌,常與失敗為伍。
不少人常用的借口還有“我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我沒有文憑”等。事實上,學習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學校教育、文憑教育,僅僅是千萬條求知途徑的一種。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為此而感到自卑和信心全無。
失敗者好找借口,而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向借口發起挑戰,去戰勝恐懼和憂慮。
克服憂慮,要抓住三個要點:
認清憂慮的危害,憂慮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隻能浪費你的寶貴時間;
對所害怕的事進行分析,找出一個或幾個解決問題的方法;
停止顧慮,工作起來,行動能讓你忘卻憂慮與恐懼。擺脫依賴的方法
如果你太依附他人或自己看不起自己,就很難作出一個自己滿意的決定。這是因為你有一種要經常取悅他人的強烈要求,你害怕別人的批評,因為你的自尊是建立在別人對你的尊重上麵的,沒有自主能力。
假如你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那麼將會對有可能出現差錯的決定優柔寡斷,而隻有當你確定準確無誤時,你才能作出決定。
如果你傾向於不介入或超然態度,那麼你就會不願意把觀點立場擺得太明了,以免卷入矛盾,你隻想保持一種疏遠的態度,覺得這樣保險些。
如果你覺得真正的障礙在於你無法作出決定,那麼有兩種方法可以克服這一障礙。
第一種方法是“即興決定”,但作出重大決定時,不能使用這一方法,而且永遠不能使用。當然在你作出小的不重要的決定時可以這樣。
堅持使用這一方法,直到你覺得自在自如,並相信自己能立即接受這種或那種決定。如果你僅有兩個選擇,你的第一選擇不用,就必須采用餘下的那一個,不能再用第一選擇,這種方法隻對某些決定有用,但如果作為一種克服弱點的療法,則是非常有用的。
如果要你作決定的事,隻有二項選擇,但這二項都能為你所接受,可以使用這種方法。如果兩種選擇不是都能接受的,則不能使用這種方法。這種方法並不是用於權衡兩種選擇的優劣,隻是為了幫助作出決定。例如:有兩種工作機會,第一種工作有一些好處,第二種有另一些好處。這兩種好處對你都很有吸引力,都能發揮你的專長,使你以不同方式得到提高,那麼你有幾天時間考慮作出決定?
現在來使用上述方法,“我想要哪個工作?我想要——”把空填上,記住,必須兩句話一次說,一句緊跟另一句,不得停頓,隨後如果你對自己的決定感到驚恐,馬上選擇另一個。你這時也許會感到輕鬆,立即進行下一步:拿起電話,把決定告訴對方,然後就可做下一個決定了。
第二種方法是基於兩個前提,第一前提是你無法做出決定,因為你害怕得罪或是傷害別人,也許你知道這並不是事實,但你仍然擔心。第二前提是兩個選擇你都不喜歡,而且對自己想幹什麼不一定清楚。
采用第二種方法,問題就更為複雜,但要快問快答。問題1如果除我自己絕對沒有誰幫我考慮,我將選擇什麼?我將選擇——,填上空白處,如果想到什麼,就采用什麼,如果你的念頭是“兩個都不喜歡”,實際上這已經是答案了。問題2如果沒有這兩種選擇,我該怎麼辦?留心溜進你腦子裏的第一個念頭,並高聲念出來。這個問題有些迷惑人,因為它提供的是全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