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有趣作家(1 / 1)

11 有趣作家

新年度諾貝爾獎揭曉,又有了關於國人為什麼沒有獲這個獎的議論,但是總的說,人們的“諾貝爾獎情結”,似乎已經淡化了——老是人家獲獎,這事好像不跟咱們有關了。有人甚至酸溜溜地著文說:“逐漸落後於時代的‘諾貝爾獎’,我們大可不必有什麼‘情結’,因為在中國的土地上,有許多有趣的問題需要我們去解釋,有許多改革的事業需要我們去完成。”——妙論!

可是我想如果咱們真有人得了諾獎,那舉國的沸騰程度,至少總比得了若幹個奧運金牌或奧斯卡獎,都要激烈、狂熱得多吧。

諾貝爾獎的地位, 及其對一個國家的科學文化意味著什麼,不用我說。咱們經常愛說的一句話,就是“為國爭光”。我想大多數國人,肯定是樂見哪怕有一個中國人獲得半項諾貝爾獎呢。那是多麼風光榮耀之事啊!光那豐厚獎金,也夠誘人的。可咱們得不了。咱們怎麼能沒有一個作為衡量最高成就尺度的“諾貝爾獎”的“情結”呢?咱們沒有得這個獎的原因很多,不是我能分析透徹的。不過正如楊振寧博士所說,在不很遠的將來,咱們終有得獎的一天。

中國人在物理化學醫學生理學領域,肯定會得諾貝爾獎。中國科學家曾率先合成牛胰島素,獲諾貝爾獎評委會首肯,但是咱們提出的得獎名單為14人,不符合人家評選規則,便“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了。不管怎麼說,這表明咱們有獲獎能力。那是要靠科學精神和實幹的。但是諾貝爾獎不會待見那些揣著紅包,打著科學旗號,給什麼“核酸”之類吹噓的顯赫“科學家”。老百姓一聽這“核”那“酸”,真覺得深奧之至、效力無邊啊。還不得諾貝爾獎?哎,盡管諾貝爾獎百年曆史上不無失誤,但她怎麼也不會把這個神聖的大獎頒給明火執仗的騙子。還有抄襲作假沽名釣譽之類,已成為中國學界公開的腐敗現象。這樣鬧哄哄的“科學家”一多,把人心都搞亂了,對咱們摘取科學王冠上的明珠,能沒有影響?

中國經濟學家也可能得諾貝爾獎。但是,那些歪曲鄧小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理論的大牌“經濟學家”,他們不問少部分人是勤勞奮鬥“先富”,還是巧取豪奪“先富”, 運用語言霸權一概為富人大唱讚歌,說什麼盡管窮人食富人喝剩的清湯,披富人扔下的舊衣,而“隻要窮人‘覺得’公平就是公平”,還說經濟學就是“不講道德”,他們能問鼎諾貝爾獎嗎?國企改革,大量國有資產反掌之間盡入少數人囊中,咱們的大“經濟學家”卻不容別人有一點兒質疑,大罵不同意他們觀點的人是為了“出風頭”雲雲。他們還以自己的優越地位為籌碼,優哉悠哉地當著“獨立”董事,心安理得拿著紅包——拿紅包沒關係,關鍵是要為老板效勞。我想,既講經濟科學,至少還講點兒良心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她可不管你在你的國家是多麼“主流”,多麼“獨立”,多麼不可一世吧。

中國文學曆史悠久,文學巨著和巨人層出不窮。就說現代,如果不是某種陰差陽錯,沈從文和老舍等,便是諾貝爾獎得主了。今天,也不乏為文學事業潛心努力之人,他們有獲得光榮的諾貝爾獎的希望。但是——不得不在“但是”後麵做一點兒文章,因為今日中國文壇,實在讓一些汙七八糟的勞什子弄得令人看不下去。影響巨大的官場大作家宣揚“躲避崇高”,崇尚沒頭沒腦打打殺殺的金牌武俠作家受到頂級理論家大肆追捧,摩登憤青作家要“耍流氓”、“玩心跳”,專製皇權和暴發戶成為大批作家大賺其錢的最時髦題材,更年輕一代美男美女作家就更了不得啦——他們要用“下半身”寫作呢。有人說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個“西方的獎”,但即使如此,她遵循的總是“高尚和純潔的理想”原則,如果她麵向東方,恐怕也難以青睞咱們的這些大行其道的渣滓吧。

綜上可看到,在中國土地上,“有趣的問題”及其“解釋”,還真頗為繁複。而咱能有不同於此的趣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