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4 作家病 01 所謂作家
■
01 所謂作家
《所謂作家》,一部長篇小說,甘肅作協主席王家達創作。著者用調侃的語言“致高貴讀者”道,他在書中“用一支禿筆記述了邊陲小城一群可愛的紳士和淑女高雅而富於刺激的生活以及他們的種種美德”。這些“紳士和淑女”,就是一群“所謂作家”。
作者的自白一點兒不錯:寫豆腐塊出身、愛當人麵摳腳趾縫的市作協黨組書記以身為“六品綠豆官”而沾沾自喜。《文藝春秋》雜誌主編則成天吞雲吐霧,不屑於當官。浪漫詩人“怪蛋”以“嫖風”為榮,一頓喝一斤二斤酒沒有問題。革命詩人“紅蛋”虛指江山,乃一時之“雄”。小說家“皮蛋”,沒寫什麼作品,卻已花錢躋身於多種“名人詞典”,名片上名頭密密麻麻。劇作家“操蛋”擅長將別人作品改頭換麵變成自己的影視劇上映,常用撈得的錢陪著“小蜜”逍遙。這“四大名蛋”之外,還有一位叫“胡球然”的才子,下鄉采風,當天就“采”到了漂亮寡婦的肚子上;給青年女作家改稿,就把那風騷女人“改”到自己的牙床上;看上小地方秦腔女演員美麗而功夫了得,就通過種種關節把人家調到市劇團,同時也將她“調”進自己懷抱裏。那位寫文章狗屁不通的“青年女作家”,不但以窈窕身體和巧盼媚眼“搞定”了文學雜誌的編輯及出版社總編,還傍上了大款和市領導,並以此換來了作品的出版以及拍電視劇的巨額投資,乃至一躍成為當地最火名人。您看看這一群可愛的紳士和淑女的“種種美德”,夠不夠刺激?這樣一群人會創作出什麼高雅作品,可想而知。
被譽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作家們,曾幾何時變成了這般模樣呢?據說這是適應“市場化”的結果。是市場和商品使“靈魂工程師”變成了奸商嗎?這個力量確實大得很。過去,人們把文學看作是神聖的,作家當然也就神聖,乃至近乎聖人了。現在,錢是人們追逐的目標,所謂文學,也成了賺錢工具,作家的“商人化”難免。有了錢,便能買來名;名大了,又會帶來更多錢,再加美女等等。如果說,《所謂作家》裏的作家是虛構的,現實中張揚“用下半截寫作”,叫喊“我愛美元”、“我是妓女”的種種作家,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吧。
可是作家從事的,畢竟不是一般工作。我說“不一般”,不是說它比別的工作一定高尚或高貴多少,而是說他不是做一頓大餐給人果腹,他的產品,是要影響別人的思想!肚子沒有思想,但它要吃飽吃好,不能吃得拉稀,甚至把人吃死;所以,大師傅也許別的方麵不行,他把飯做好了,就具有了職業道德。作家的產品要作用於別人思想,能一點兒不講究職業道德嗎?自己道德敗壞,是個白臉,便是唱紅臉也不像。如果說,大師傅要經過職業技術和職業道德考核才能掌勺,那麼一些人一不具備創作才能,二沒有道德底線,僅憑著狗苟蠅營,就可以混跡於文學界嗎?
好在,王家達說了:“如果《所謂作家》的續集產生,那必將是一首悅耳動聽的讚歌。”咱們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