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瞬間,我非常絕望,不單極端的辛苦化為泡沫,更有無窮的委屈和沮喪。
老人看我失魂落魄的樣子,讓我進他的小屋歇口氣。喝著他沏的熱茶,我心灰意冷。
伴著窗外瀑布般的水龍,老人緩緩地說:“你以後會有大出息。”
我說:“我是一個大傻瓜。”
他說:“所有學生裏,隻有你一個人來上學了。看,暴雨是一個篩子。膽小的,思前想後的,都被它篩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膽量和最不怕吃苦的人。”
那一刹那,好似空中打了一個閃電,我的心被照得雪亮。也許我不是3000名學生當中最聰明的,但今晚的暴雨,讓我知道了,我是3000名學生中最有膽量和毅力的。
從那以後,我就多了份自信。你曉得,天地萬物都會齊來幫助一個有自信的人。所以,我就一步步地有了今天的成功。
我說:“那位老人,是你人生最重要的導師啊!”
(俞傑)
心靈感悟
作家列賓說過:“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關於毅力的名人故事可謂不勝枚舉,幾乎每一個成功的名人,無不具有堅強的毅力。這種堅強的毅力可以表現在一些對大事的堅持上,也可以表現在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上。紮根山鄉三十載
燕山深處,長城腳下,他從事農技推廣工作一幹就是30年。無論是作為普通技術員,還是作為科技副鄉長,他癡心鑽研板栗生產技術,先後有“板栗幼樹開心、拉枝、磕芽早豐技術”、“板栗盛果期的‘三促兩控管理法”、“水浸板栗編織袋保鮮技術”、“板栗初盛果樹移植技術”等四項技術獲得了國家級發明專利。
他主持攻關完成的“有機板栗生產技術”、“輪替更新、回縮修剪、替碼結果”等新技術不僅獲得了省市科技進步獎,更重要的是正在全縣、全市乃至全省、全國的板栗產區推廣。
他先後在全縣最主要的三個板栗產地灤陽鎮、灑河橋鎮和漢兒莊鄉任職,每到一處他都把自己的技藝手把手地向農民們毫無保留地傳授。
30年的耕耘,他用科技改變了成千上萬戶栗農的命運,他用幹事、為民的精神帶富了一個又一個鄉鎮。
他,就是被鄉親們稱為“板栗財神”的河北省遷西縣漢兒莊鄉科技副鄉長安立春。
今年51歲的安立春是個地地道道的山裏人,從小他就聽說家鄉的京東板栗很有名。
1975年,安立春成為灤陽鎮的一名農業技術員,然而在走村串戶,上山下嶺的摸爬滾打中,他發現鄉親們稱為“鐵杆莊稼”的板栗樹帶給他的不僅僅是兒時那種自豪感。
遷西北部是京東板栗的故鄉,百姓們守著“大自然的恩賜”日出而做,日落而歸,板栗的收入占到農民收入的一半以上。但是板栗樹生長緩慢,結果周期長,一棵栗樹從種到見果至少得15年以上,至盛果期得20年以上,且畝產隻有幾十斤,由於得不到近期效益,栗農治山植果的積極性受到嚴重影響,靠板栗致富更是幹部、群眾遙不可及的夢想。
“京東板栗”是老祖宗留下的家產,我有責任、有義務把它發揚光大!”帶著這種沉甸甸的責任,帶著改變山鄉命運的理想,安立春開始了漫長的求索。
他拜名師,學書籍,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無數次為向在楊家峪村蹲點的板栗專家王福堂求教,他騎著自行車翻山越嶺走了幾十千米山路,有一次回來時由於天黑路窄一頭掉到道邊的小河溝裏。
最嚴重的是2002年4月在研究山地板栗盆栽效應時,他自己開著擴穴機,放炮震穴,不料機器側翻,滾燙的水箱水灑了他一身,後診斷為三度燙傷,植皮麵積占至他身體的10%。
年邁的老母親心疼地說:“別再搞板栗研究了,看你經曆了多少次險,小命都快搭上了!”
安立春一邊安慰親戚朋友,一邊更加堅定了研究板栗的決心。
半年修養後,他又一次鑽進熟悉的板栗林裏,為摸索栗樹鬱閉徒長問題,他拿自家的板栗樹做實驗,螺旋環剝不料造成3棵大樹枯死,損失上萬元。可安立春毫不氣餒,直至實驗成功。
回首往事,安立春這樣解釋說“如果我放棄了就會留下終身遺憾,當時我心理總想,連日本人都在研究咱遷西的京東板栗,我這個栗鄉人更要爭口氣,靠科學技術讓我們的板栗數量多起來,品質好起來,讓鄉親們的日子富起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安立春成了板栗栽培管理方麵的行家裏手。1986年開始,他聯合4戶承包了本村的200畝荒山,先上水利工程,栽植板栗5000株,由於采取了嫁接、連年修剪、放炮擴穴等新技術,5年後板栗產量就達5000千克,轟動了全縣。
從1991年開始,安立春因科技工作突出被提拔為科技副鄉長,他更忙了。
為把自己掌握的板栗管理新技術宣傳到栗農手中,發揮最好效益。他每年都要主持舉辦學習班十幾場,開現場會三次以上,還把新技術編成板栗管理“三字經”,編印成小冊子無償發放到栗農手中。
對於貧困的栗農,安立春不僅幫技術,有的還自己掏腰包,提供樹苗,跑前跑後幫著籌措資金。對此有些人不理解:當師傅的都得留一手,你太實在了,啥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夥,人家可都發大財嘍!
為更好地向鄉親們傳授技藝,他還把妻子、兒子、女兒全都“拉下水”,她們全都成了“土專家”、“田秀才”。灤陽鎮黃石哨村是安立春的老家,村民李印海一家七口人,本人、父親、母親和弟弟都是殘疾人,還要供兩個孩子上學,生活十分困難,為此夫妻倆三天兩頭吵架。
安立春看在眼裏,主動幫技術、幫資金,幫助老李一家承包了5畝山地板栗樹,又在5畝耕地裏建起了高標準矮化密植板栗園,現在李印海一家年收板栗3000千克以上,僅此一項可收入2.5萬多元,靠科學種植板栗實現了脫貧致富,收入多了,生活好了,一家人和睦了,他們逢人便誇:“這都是立春一家子給咱帶來的福氣啊!”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安立春的帶領下,他所工作過的三個鄉鎮板栗產量已達到全縣總產量的一半。以漢兒莊鄉為例,他到漢兒莊鄉工作4年,推廣他研究的板栗第三代管理技術,使全鄉板栗產量連年攀升,已由2002年的1500噸至4000噸,今年預計將突破5000噸大關,增產200%,全鄉人均板栗達到250千克,僅此人均實現收入2500元以上。
伴隨著全縣板栗產業的蓬勃發展,安立春也成為遠近聞名的“板栗專家”。此時,一些優厚的待遇,發展的機會也頻頻向他招手,可他一一都拒絕了。有位板栗營銷大戶想請他去“單幹”,承諾年薪10萬,被他婉言謝絕。
安立春說:“我的事業就紮根在這群山、這栗林裏,我的人生價值就體現在鄉親們的致富中。”
源於對事業的投入和熱愛。安立春一刻沒有停止過,在板栗產業上的開拓、創新。為解決板栗栽植成活難的問題,他研究實驗成功了板栗幼樹“開心、拉枝、磕芽、早豐技術”,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實現了板栗“一年栽、二年壯、三年嫁接、四年豐產”的目標。在漢兒莊鄉漢兒莊村、小龍灣村聯片搞了1000畝示範園,此1000畝是栽植後第四年,2005年畝產達100千克,高產地塊達到300千克,河北省林業廳專家幾次考察後,將此確定為全省唯一的“板栗新技術示範園”。
近年來,外商對板栗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安立春在全鄉大力推廣有機板栗生產技術,目前全鄉已有10個村得到了日本農林省的有機認證,年創外彙1000多萬美元。
另一方麵,他研究出了板栗結果樹的“三促兩控管理法”,滿足了外商“一級果由500克90粒降至500克60粒”這一近乎苛刻的要求。
漢兒莊鄉大韋莊村栗農韋俊來在12畝圍山轉果園使用“三促兩控管理法”後,板栗產量從原來的不穩定500千克至1000千克,2004年達到2800千克,2005年達到3000千克,且全部是一級果,今年板栗還未下樹,日本客商就與他簽定了收購合同。
為解決板栗難儲藏,栗農損失嚴重的問題,他精心研究出了“水浸板栗編織袋儲藏法”,據估算每年可為栗農增加效益上百萬元。
此外,安立春還注重板栗樹下的研究開發,把板栗枝梢做成食用菌棒,樹間作食用菌,變廢為寶,今年在四樓溝、漆棵嶺兩個村形成了區域化生產,可創效益200多萬元。
紮根山鄉三十載,科技富民終無悔。安立春就像一株淳樸而有智慧的板栗樹在大山深處不知疲倦地奉獻著。
他鑽研的板栗管理新技術,在為本地幾萬栗農年創收益上億萬的同時,正迅速飛出大山,周邊的遵化、遷安、寬城、興隆、青龍等地,遠到邢台、山東、湖北、陝西等板栗產區,他的先進技術正得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