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此景,令蘇秦無地自容,慚愧而傷心。他關起房門,不願見人,對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
“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認小叔子,父母不認兒子,都是因為我不爭氣,學業未成而急於求成啊!”
他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又重振精神,搬出所有的書籍,發奮再讀,他想道:“一個讀書人,既然已經決心埋頭讀書,卻不能憑這些學問來取得尊貴的地位,那麼,書讀得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於是,他從這些書中撿出一本《陰符經》,用心鑽研。
他每天研讀至深夜,有時候不知不覺地伏在書案上就睡著了。每次醒來,都懊悔不已,痛罵自己無用,但又沒什麼辦法不讓自己睡著。
有一天,讀著讀著實在困倦難當,不由自主地撲倒在書案上,但他猛然驚醒——手臂被什麼東西刺了一下,一看是書案上放著一把錐子,他馬上想出了製止打瞌睡的方法:錐刺股(大腿)。
以後每當要打瞌睡時,就用錐子紮自己的大腿一下,讓自己猛然“痛醒”,保持苦讀狀態。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鮮血淋淋,目不忍睹。
家人見狀,心有不忍,勸他說:“你一定要成功的決心和心情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這樣自虐啊!”
蘇秦回答說:“不這樣,就會忘記過去的恥辱;唯有這樣,才能催我苦讀!”
經過“血淋淋”的一年“痛”讀,蘇秦很有心得,寫出了揣摩時事的名篇。這時,他充滿自信地說:“用這套理論和方法,可以說服許多國的君主!”
於是蘇秦開始用“錐刺股”所得的學識和“錐刺股”的精神意誌,遊說六國,終獲器重,掛六國相印,聲名顯赫,開創了自己輝煌的政治生涯。
(秦淮)
心靈感悟
一個普通的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是不容易的,這需要具有常人所不具有的毅力。忍常人不能忍之辱,吃常人不能吃之苦,必能做常人不能做之事。以堅持不懈的信心和毅力,感動自己,感動他人,才能獲得成功。一條道路走到底
她說她隻是賣茶的,也永遠是個賣茶的。
1987年,她14歲,在湖南益陽一個名叫衡龍橋的小鎮賣茶,一毛錢一杯。
茶水盛放在一個個透明的杯子裏,上麵蓋著方方正正的小玻璃片遮擋灰塵。鎮上的農貿市場人來人往,她的茶水小攤就設在市場旁邊。
因為她的茶杯比別人大一號,所以賣得最歡。沒人清楚一毛錢一杯的茶水一天下來她究竟能有多少收成,大家看到的,隻是她總在歡歡喜喜地忙碌著。
1990年,她17歲,原來的同行要麼嫌賣茶收入太低而早早鳴金收兵,要麼轉行另謀出路。唯有她,還在賣茶。
隻是,她不再在小鎮上賣了,而把攤搬到了益陽市裏;不再賣最簡單地從大茶壺裏倒出的茶水了,改賣當地特有的“擂茶”。
擂茶製作起來很麻煩,但也賣得上價,小杯三元,大杯五元。而不管大杯小杯,她的杯子又比旁人的都必須要“胖”一圈。所以,她的小生意又是忙忙碌碌。
1993年,她20歲,仍在賣茶。不過賣的地點變了,在省城長沙,攤點也變成了小店麵。
屋子中央擺一個雕茶幾,客人進門,必泡上熱乎乎的茶請你品嚐。客人盡情享受後出門時,或多或少會掏錢再拎上一兩袋茶葉。
不知我們中間有幾人能把一杯茶水堅持賣十年之久?何況在如今風起雲湧的商界,總是不時冒出各種各樣快速致富的神話。
但她做到了,長達10年的光陰中,她始終在茶葉與茶水間打滾。隻是,她已經擁有37家茶莊,遍布於長沙、西安、深圳、上海等地。福建安溪、浙江杭州的茶商們一提起她的名字,無不豎起大拇指。
這是1997年,她24歲,正是一個婦人最美麗而成熟的年齡。事業有成又天生麗質的她,甜美的笑容在一本知名財經刊物的封麵上格外燦爛地綻放,在照片下有行文字:我的成功沒有秘訣,隻不過是一條道走到底。
翻開那本雜誌的第一頁,就能讀到有關她的詳細報道。在文中的最末一段,她說了本文開頭那一句:“我隻是賣茶的,也永遠是個賣茶的。”接著她又說:“我一定會一條道走到底。若幹年以後,你會發現本來習慣於喝咖啡的國度裏,也會有洋溢著茶葉清香的茶莊出現,那也許是我開的……”
她的名字叫孟喬波,我認識她是在2003年10月16日。仔細看了她遞給我的名片,我發現那上麵印有香港和新加坡的茶莊地址。
她果真已經把茶莊開在大陸以外去了!麵對我采訪時的一連串發問,她舊話重提:成功沒什麼秘訣,隻不過是一條道走到底。
(蔡成)
心靈感悟
社會上常有一些人,在年輕時懷有遠大理想,但並不能堅持為理想而長久地奮鬥,隨著年華的逝去,一事無成。
世界上並不缺少有理想的人,缺少的隻是能將理想實現的人。成功屬於少數人,那是因為這些少數人能夠堅持“一條道路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