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堅守是力量的凝聚
堅持無疑是寂寞的,那些能夠達到,並且樂於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在常人無法忍受的寂寞中,收獲了冷靜和智慧,保持了清醒頭腦,終於成就了一番常人無法企及的成就。
隻要心頭時時燃燒著堅定的信念,一往無前地行進下去,就會驚訝地發現——很多所謂的遠方,其實真的並不遙遠。
1.人生就像天際的一顆恒星
教我們高等數學的老師其實是個哲學家。十多年前,我們麵臨著畢業,所有的老師都祝願我們事業有成,他卻在最後一堂課上說:“我們隨便聊聊吧!”
那是一個陽光很好的下午,教室外的梧桐樹華陰如蓋,陽光從葉間拋灑下來。他指著一束陽光問:“你們見到的陽光是現在的嗎?”
我們說:“當然是現在的。”
老師說:“錯,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它發出的光線需要走8分鍾才能到達地球。我們現在所見到的陽光,是太陽8分鍾之前發出的,不是現在。”
我們茫然,不知老師為什麼聊天文方麵的話題。
他卻繼續說道:“在所有的恒星中,有一顆星叫天狼星,它距離我們地球10光年;牛郎星和織女星,離我們長達27光年;而現在距離我們最遠的恒星在8萬光年之外。”
“我們所看到的天穹,都不是現在的模樣。而現在的天狼星,我們在10年後才能看見,現在的牛郎織女星要在27年後才看見。”
“同學們,人生就像天際的一顆恒星,我希望你們從現在開始,努力地發光,10年後,20年後,我就能見到你們最亮麗的人生。”
從來沒有一種經曆能像這堂課讓人刻骨銘心。
(陸勇強)
心靈感悟
時間是漫長的,也是公平的。沒有今日的努力,就沒有後來的成功。
為了取得將來的輝煌,我們需要從現在起,耐得住寂寞,認認真真地為將來而努力。臘梅越是天寒地凍,越會鮮豔奪目;人生,越是拚搏,越能贏得日後的輝煌。默默地堅守希望
如果別人告訴你,隻有百分之一的希望,那麼你會認為它是有希望,還是沒希望?
戰時在桂林,等車非常困難。有一天在馬路上看到一張小招貼,說有一部車子開昆明,還有三個空位。招貼上的日子已經過了好幾天了,哪裏還有什麼希望。
誰知正是人人看了都以為沒有希望的這三個位子,居然還有兩個空著,正等著我和一個女同學——兩個抱著何妨一試的心理去碰碰運氣的人。
而且,由於這次長途旅行,那位女同學變成了我的妻子。
又有一次,我的一個朋友急於要去某個城市,而交通卻極其不便,等好幾個月也難得有一次機會。
終於我聽到一個消息,我服務的那家公司買了兩部新車,正好要開到那個地方去。我趕快去找運輸部的主任。可是,他對我說:“遲了,太遲了,老早都滿了,都是我們自己公司的眷屬。”
我沒有立即走開,我嚐試著去捕捉那個看不見的希望。
在我臨走以前,他才說:“這樣吧,你讓你那個朋友明天一早帶著行李來,如果臨時有人沒來,他就可以走了。不過,這隻是百分之一的希望。”
回去之後,我問朋友們:“你們說,這件事到底是有沒有希望?”
“百分之一的希望就等於沒有希望。”
“希望就是希望,無所謂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我呢,我一個晚上沒有說話,這兩種觀念不斷地在我心中鬥爭。而一個人對於明知沒有希望的事,是很難提起勁兒去做的。
第二天,我起得很早,天還沒亮。我們決定去試試,隻當作一次演習好了。我們要走很遠一段路,還要扛著行李。
一路上我們都不想講話,一個不知成敗的等待,盤據在我們心中。我們緊張而又沉靜地等著,等著。
兩部車停在街邊,要走的人一批跟著一批來了,大家都充滿了興奮。隻有我跟我的朋友不斷地看著手表。
已經到開車的時間了,我們隻等車子開動,證明我們的希望是完全破滅了。
正在這時,那個主任過來了,大聲向我說:“你的朋友呢?叫他趕快交費吧,有一個人沒有來,我們再等一刻鍾,如果他還不來,那就是你朋友的了!”
我們交了錢,卻還不能高興,反而更加緊張。要是那個人終於趕到了呢?
漫長的一刻鍾之後,終於,我的朋友上了車。
回去之後,朋友們都驚異、懷疑,說我在撒謊。這時我才知道他們全體都不相信這是可能的,包括那個說“希望就是希望”的人在內。雖然如此,我還是非常感激他那句話:希望就是希望,無所謂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佚名)
心靈感悟
希望就是希望,無論它的可能有多少,隻要有可能,它就有希望,而所有的希望都是為那些時刻為希望準備著的人準備的。
堅守希望常常是讓人焦慮的,越是如此,我們越要耐得住寂寞,堅持下去。也許堅持下去還是失敗,但也有可能會成功。
對於一個常常選擇放棄希望的人來說,他又怎麼會有機會呢?磨難是陪襯果實的綠葉
在100多年前,比利時有個小木匠,名字叫阿道夫·薩克斯。他能活下來簡直是個奇跡。
小時候,他吞過縫衣針,誤食過硫酸,被磚塊砸破過頭,不幸從樓上跌落過,還曾摔倒在點燃的爐火上,但這些都沒能阻止他在21歲時發明一件奇特的樂器。
這樂器有與單簧管類似的哨頭,還有拋物線形圓錐管體,而金屬圓筒竟帶風琴那樣的按鍵。
一開始,阿道夫想把這件新樂器介紹給世界音樂權威集中的地方——巴黎音樂界,但阿道夫煞費苦心,也沒有一個法國樂器商把這個比利時來的無名小輩放在眼裏。法國音樂界的名流們更喜歡用自己熟悉的樂器。
一晃9年過去了,阿道夫的願望始終沒有實現,他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木匠。
機會終於來了,一位作曲家為阿道夫爭取到了一個在巴黎音樂會上演出的機會,還特意為他譜寫了一個曲子。
就在去演出的路上,意外又一次降臨,阿道夫的樂器從馬車上掉下來,摔成兩半兒。
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的阿道夫心情是如何懊惱。不過阿道夫沒有打道回府,而是抱著破損的樂器登上了舞台,吹奏時他的雙手一刻也不能離開樂器,否則銅管就會掉下來。
正因為如此,阿道夫沒法兒翻樂譜,隻能憑記憶演奏。有幾次,他由於緊張忘記了譜子,就幹脆持續吹一個長音,直至想起譜來再繼續演奏。
法國觀眾從來沒聽過這樣柔和優美、蕩氣回腸的音樂,頓時喜歡上了這種樂器。演出結束後,阿道夫一連謝了五次幕,台下仍然掌聲不絕。
這種能奏出特殊效果的樂器一下子成了巴黎音樂界的寵兒。一支樂隊用這種樂器參加音樂大賽,輕而易舉地奪取桂冠。法國政府也將這種樂器列為軍樂隊必備樂器。
這種樂器是什麼?就是世人皆知的薩克斯管,是用發明者的名字來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