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一株快樂的蘭花於我心(1 / 3)

4.種一株快樂的蘭花於我心

唐代著名的慧宗禪師常為弘法講經而雲遊各地。有一回,他臨行前吩咐弟子看護好寺院的數十盆蘭花。

弟子們深知禪師酷愛蘭花,因此侍弄蘭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風大作,暴雨如注。偏偏當晚弟子們一時疏忽將蘭花遺忘在了戶外。

第二天清晨,弟子們後悔不迭:眼前是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棵棵蘭花。憔悴不堪,狼藉遍地。

幾天後,慧宗禪師返回寺院。眾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準備領受責罰。得知原委後,慧宗禪師泰然自若,神態依然是那樣平靜安詳。

他寬慰弟子們說:當初,我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

就是這麼一句平淡無奇的話,在場的弟子們聽後,肅然起敬之餘,更是如醍醐灌頂,頓時大徹大悟……

記得初次讀到這句話時,我也曾怦然心動。在現實生活裏,現代人時常心為物役,有太多的患得患失。因此,我們錯過了許多的快樂和幸福。

“我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看似平淡的偈語裏,暗示了多少佛門玄機,又蘊涵了多少人生智慧:

我不是為了生氣而工作的,

我不是為了生氣而交往的,

我又何嚐是為了生氣而生兒育女的,

我又何嚐是為了生氣而生活的……

常言道: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況且事已如此,生氣又何益?從此將那棵快樂的蘭花栽種於心田,擁有了蘭心蕙質,我們的心境一定會盈滿幸福。

(陳文傑)

心靈感悟

“不生氣”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更是一種練達。李白懷才不遇不生氣,所以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傲岸不屈;蘇軾遠貶黃州,不生氣,所以有“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樂觀豁達。

因此,在無論我們遭遇何種磨難,我們都要保持不生氣,種一株快樂的蘭花於心田,讓人人擁有蘭心蕙質。很多事情需要等待

一對情侶在咖啡館裏發生了口角,互不相讓。然後,男孩憤然離去,隻留下他的女友獨自垂淚。

心煩意亂的女孩攪動著麵前的那杯清涼的檸檬茶,泄憤似的用匙子搗著杯中未去皮的新鮮檸檬片,檸檬片已被她搗得不成樣子,杯中的茶也泛起了一股檸檬皮的苦味。

女孩叫來侍者,要求換一杯剝掉皮的檸檬泡成的茶。侍者看了一眼女孩,沒有說話,拿走那杯已被她攪得很混濁的茶,又端來一杯冰凍檸檬茶,隻是,茶裏的檸檬還是帶皮的。

原本就心情不好的女孩更加惱火了,她又叫來侍者。“我說過,茶裏的檸檬要剝皮,你沒聽清嗎?”她斥責著侍者。

侍者看著她,他的眼睛清澈明亮,“小姐,請不要著急”,他說道,“你知道嗎,檸檬皮經過充分浸泡之後,它的苦味溶解於茶水之中,將是一種清爽甘甜的味道,正是現在的你所需要的。所以請不要急躁,不要想在3分鍾之內把檸檬的香味全部擠壓出來,那樣隻會把茶攪得很混,把事情弄得一團糟。”

女孩愣了一下,心裏有一種被觸動的感覺,她望著侍者的眼睛,問道:“那麼,要多長時間才能把檸檬的香味發揮到極致呢?”

侍者笑了:“12個小時。12個小時之後檸檬就會把生命的精華全部釋放出來,你就可以得到一杯美味到極致的檸檬茶,但你要付出12個小時的忍耐和等待。”

侍者頓了頓,又說道:“其實不隻是泡茶,生命中的任何煩惱,隻要你肯付出12個小時忍耐和等待,就會發現,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糟糕。”

女孩看著他:“你是在暗示我什麼嗎?”

侍者微笑:“我隻是在教你怎樣泡製檸檬茶,隨便和你討論一下用泡茶的方法是不是也可以泡製出美味的人生。”侍者鞠躬,離去。

女孩麵對一杯檸檬茶靜靜沉思。女孩回到家後自己動手泡製了一杯檸檬茶,她把檸檬切成又圓又薄的小片,放進茶裏。

女孩靜靜地看著杯中的檸檬片,她看到它們在呼吸,它們的每一個細胞都張開來,有晶瑩細密的水珠凝結著。她被感動了,她感到了檸檬的生命和靈魂慢慢升華,緩緩釋放。

12個小時以後,她品嚐到了她有生以來從未喝過的最絕妙、最美味的檸檬茶。女孩明白了,這是因為檸檬的靈魂完全深入其中,才會有如此完美的滋味。

門鈴響起,女孩開門,看見男孩站在門外,懷裏的一大捧玫瑰嬌豔欲滴。“可以原諒我嗎?”他訥訥地問。

女孩笑了,她拉他進來,在他麵前放了一杯檸檬茶。“讓我們有一個約定,”女孩說道,“以後,不管遇到多少煩惱,我們都不許發脾氣,定下心來想想這杯檸檬茶。”

“為什麼要想檸檬茶。”男孩困惑不解。

“因為,我們需要耐心等待12個小時。”後來,女孩將檸檬茶的秘訣運用到她生活中的各個層麵,她的生命因此而快樂、生動和美麗。

女孩恬靜地品嚐著檸檬茶的美妙滋味,品嚐著生命的美妙滋味。

(佚名)

心靈感悟

正如那位侍者所說:“如果你想在3分鍾內把檸檬的滋味全部擠壓出來,就會把茶弄得很苦,攪得很混。”

生命中的有些事是需要耐心等待的,遇到這樣的事情時,我們要把憤怒、自卑、嫉妒等情緒除去,把心靜下來,認真等待事情發生好的變化。認清煩惱的根源

一次,幾位分別多年的同學相約去拜訪大學的老師。在老師家裏,大家忍不住發起了牢騷,紛紛訴說著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壓力大呀,生活煩惱多呀,做生意的商戰失利呀,當官的仕途受阻呀……

老師笑而不語,從廚房拿出一大堆杯子,擺在茶幾上,讓大家自己倒水喝。這些杯子各式各樣,有瓷的,有玻璃的,有塑料的,有的看起來豪華而高貴,有的則顯得普通而簡陋。

大家正說得口幹舌燥,紛紛拿了自己看中的杯子倒水喝。

等每個人手裏都端了一杯水時,老師指著茶幾上剩下的杯子,說:“你們有沒有發現,你們手裏的杯子都是最好看最別致的,而這些樣子普通的塑料杯就沒有人選中。”

大家一看,果然是這樣。

老師接著說:“這就是你們煩惱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非杯子,但我們有意無意地會去選擇漂亮的杯子。如果生活是水的話,那麼,工作、金錢、地位這些東西就是杯子,它們隻是我們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杯子的好壞,並不影響水的質量。如果將心思花在杯子上,大家哪有心情去品嚐水的苦甜,這不就是自尋煩惱嗎?”

(袁小宇)

心靈感悟

生活中處處都包含哲理,有時候我們常常過於關注事情的表麵,而忽視了事物的本質,並陷入了煩惱。

這看似不合理,但在生活中卻常常出現。此時,如果我們能夠把心靜下來,換一種心態,我們將會有不同的發現。走錯的也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