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由職業是我的“正途”
總是有人問我,“為什麼畢業不工作”。這問題後麵,接著下來一般是:“你讀計算機,研究生畢業,大好前途呀……”
善意之下,隱含這樣一層意思,仿佛我現在沒有前途。他們認為我現在的身份是自由股民,走的不是“正途”。
這種說法根據在於我學而不用,是一種浪費,而浪費是一種罪惡。仿佛我應該去工作,是因為我學了計算機,這不是我的邏輯。
我的邏輯是這樣的:我之所以學計算機,是因為我喜歡,我還有其他愛好,還有其他能力,為此我還想做做其他事情。
至於為什麼要做股民,那是我其中的一個興趣,對我而言,炒股是個相對公平的數字遊戲,在該遊戲中,金錢是獎品,比的是心智,不需涉及我不擅長的人際關係。這雖是我本身的意願,但讓我作出決定,還有別的原因。
對於“正途”,我還有這樣的看法:它是條陽關大道。但和整個世界相比,一條路總是太窄,而且太多人爭著往裏擠,對此我並不喜歡,除非接受擁擠是我的一種樂趣。
陽關大道還有一個特點,那就在於:在路上所有人都在往一個方向走,仿佛被什麼所驅趕著。
對於這種現象,作家王小波先生生前作出如下比喻:“大家都順著一個自然的方向往下溜,最後準會在低窪的地方彙齊,擠在一起像糞缸的蛆。”
這比喻讓我十分恐懼,以至它打消了我的選擇“正途”的最後一絲願望。
後來,別人不再問我原因,轉而問將來的打算,這個問題一時難以說清,還好我聽過一個故事,可以用來回答:在路上,有一隻第一次出洞的老鼠,它覺得世間好大。它想吃,它想玩,它想嚐試這世間所有有趣的事物。可是,它遇到一隻貓。
於是老鼠拚命跑,貓在後麵追。跑呀跑,追呀追,終於有一天,老鼠再也不想跑了,它停下來,想閉上眼睛,等待貓爪的來臨。
這時,它卻聽到貓說:“你走吧,我隻是想告訴你,以後的路再沒有貓追你。”貓說完走了。老鼠站在那裏,好像明白了什麼。
我講這個故事,目的並非為了讚揚那隻可愛的貓,我隻是覺得,自己像那隻明白了什麼似的老鼠。對於將來,這隻老鼠雖然有點迷茫,可它還年輕,在沒有貓的日子裏,它跨出了第一步。
(佚名)
心靈感悟
“正途”工作穩定,旱澇保收,因此擠到此途的人熙熙攘攘,現在的“正途”有點不堪重負,路越來越窄。我們為何不稍微偏一點,走一條另外的路呢。
其實“正途”之外的路,雖然多一點風險,卻寬闊、自由,風光無限。少製定空頭計劃
人們在指責一件事物根本無法實現時,總喜歡說“你這是白日做夢”。在實際生話中。熱衷於做白日夢的人還真不少。
曾看過一篇文章。有位農婦不小心打破了一個雞蛋,她想像著:一個雞蛋經孵化後可變成一隻小雞,小雞長成母雞,母雞又下很多蛋,蛋又孵化成很多小雞。
最後農婦深深歎息:“天哪!我失去了一個養雞場!”她越想越痛苦,越想越悔恨。
這不是在作賤自己嗎?
有位彩民,買了幾年彩票也未中大獎。有一次。隻差一個號碼竟使他與百萬大獎擦肩而過。他陷入了痛失良機的悔恨之中。並由此想人非非,開始做“白日夢”。
如果中了大獎,首先要保證安全。隻有連夜攜帶全家老小,遠走高飛,到一個不為人知的地方,買一棟新房子重新安家。才能保證全家人的安全。
但這不成了“越獄逃犯”?再說一家人一夜之間突然消失.那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哩!現在的罪犯都具備高科技本領,即使孫悟空也難逃如來佛的手掌心。要是被罪犯盯上了,全家恐怕要遭滅頂之災。哎呀.太可怕了!不行!不行!
如果中了大獎,采取財產分散的辦法也許最可靠。應該召集兄弟姐妹及所有的七大姑、八大姨,根據血緣關係的遠近,評估各人家底的厚薄,再參考平日對我們家的貢獻,論資排輩,合理分配,這活脫脫一個大富翁在救災扶貧。
但還有一幫狐朋狗友怎麼辦?左鄰右舍向你借錢怎麼辦?如此算來,隻怕還要倒貼老本。不行!不行!此方案也絕對不行。
捐贈慈善事業吧?自己不是白幹了?不合算。投資項目吧!又沒這個能耐……
為了這張沒有中獎的彩票,這位彩民費心傷神,自尋煩惱。
人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機遇,一旦抓住了,小則能獲得快樂,大則能改變命運。但這機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們也可能會失去各種各樣的機遇,還會犯各種類型的錯誤。對自己的過失,切不可無限悔恨,死揪不放。要知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重要的是總結經驗,少犯錯誤。
就像那位農婦,如果她這樣想:幸虧隻打破了一個雞蛋,隻失去了一個養雞場。以後要做事小心點,若不打破雞蛋,那不就擁有無數個養雞場了嗎?她自然越想越快樂,也就不會因為這區區小事而自責自怨了。
(佚名)
心靈感悟
魯迅說過:“幻想飛得太高,落在現實上的時候,傷害也就格外沉重。”很多人做的“白日夢”,其實就是一種幻想,就是盲目追求那些根本無法實現的目標。其結果除了痛苦還會有什麼呢?
因此,充實的人生還有麵對現實,忍耐住寂寞,過自己平淡且又實際的日子。排在第二也不錯
美國有一家租車公司,長期以來卻以第二自居,贏得好評。
這家租車公司原本經營不善,由於冗員太多,員工工作態度又散漫,車子交到租車者的手中,單就表麵肮髒的程度,就會被譏誚是“逃犯開的車子”,名聲到此地步,怎會不能麵臨倒閉的邊緣。
盡管如此,這家租車公司的市場占有率仍有一席之地,屈居第二,隻是離市場占有率第一名的租車公司,有好大一段距離,而第三名的公司正在奮起直追,已是相差不遠。
其後來了一位經營之神“奚得”先生,在內部采取重罰重賞的方式,要求員工服務品質加以改善。另外一方麵,找尋廣告公司做形象廣告。
負責廣告的創意大師“彭巴克”先生,在兩個星期後告訴奚得先生:廣告就坦白直率地告訴大家,我在租車業中,排名第二。
奚得先生深感懷疑:“我們第二,為什麼人家還是租我們的車子?”
答案是:“我們更努力。”
奚得先生接受了這則廣告,之後公布於眾,坦坦白白毫不諱言“自己差,但我們更努力。”這樣不隻對內部員工有所警惕,對顧客而言,他們看到了一個努力向上的團體,也看到了它的改變。
不久之後,業績急速上升,市場占有率愈來愈接近第一名,但是第一名的業績也無衰退,受害者是第三名。
延續這則經典廣告的金句有:“其實當老二也不錯,我們有更努力的空間。”
在所有的車子上,都貼了奚得先生的電話,如果租車者發現車不清潔,有煙蒂等情況,可以直接打電話給他。因為:“我們第二,所以要更努力。”
有一段時間,他們自認逼近了第一,便放棄了第二的主張,結果業績下滑,因為大家認為他們不想再努力了,這是始料未及的事。
至今美國租車市場的占有率排行榜,第一仍是第一,第二仍是第二,可見對手絕非弱者,也在加倍努力。誰是贏家?顧客。
(彼得)
心靈感悟
在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商場競爭中,人人要爭第一,可是有時如果某一個人能把心態調整好,敢於並樂於屈居人第二,就不必參與這些競爭。
這樣既可以換了心靈的寧靜,也可以靜下來認真提高自己的能力。愛自己的工作
在我遇見班奇太太之前,護理工作的真正意義並非我原來想像的那麼一回事。“護士”兩字雖然是我的崇高稱號,誰知得來的卻是三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替病人洗澡,整理床鋪,照顧大小便。
我帶上全套用具進去,護理我的第一個病人是班奇太太。
班奇太太是個瘦小的老太太,有著一頭白發,全身皮膚像熟透的南瓜。“你來幹什麼?”她問。
“我是來替你洗澡的。”我生硬地回答。
“那麼,請你馬上走,我今天不想洗澡。”
使我吃驚的是,她眼裏湧出大顆淚珠,沿著麵頰滾滾流下。我不會理會這些,強行給她洗了澡。
第二天,班奇太太預料我會再來,準備好了對策。“在你做任何事之前,”她說,“請先解釋‘護士’的定義。”
我滿腹疑團地看著她。“唔,很難下定義,”我支吾道,“做的是照顧病人的事。”
說到這裏,班奇太太迅速掀起床單,拿出一本字典。“正如我所料,”她說,“連該做些什麼也不清楚。”
她翻開字典上她做過記號的那一頁慢慢地念:“看護;護理病人或老人;照顧、滋養、撫育、培養或珍愛。”她“啪”地一聲合上書,“坐下,小姐,我今天來教你什麼叫珍愛。”
我聽了。那天和後來許多天,她向我講了她一生的故事,不厭其煩地細說人生中的教訓。
最後她告訴我有關她丈夫的事:“他是高大粗壯的莊稼漢,穿的褲子總是太短,頭發總是太長。他來追求我時,把鞋上的泥帶進客廳。當然,我原以為自己會配個比較斯文的男人,但結果還是嫁了他。”
“結婚周年,我要一件愛的信物。這種信物是用金幣或銀幣蝕刻上心和花圖案交纏的兩個名字簡寫,用精致銀鏈串起,在特別的日子交贈。周年紀念日到了。貝恩起來套好馬車進城去,我在山坡上等候,目不轉睛地向前看,希望看到他回來時遠方揚起的塵土。”
她的眼睛模糊了:“他始終沒回來,第二天有人發現那輛馬車,他們帶來了噩耗,還有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