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由職業是我的“正途”(2 / 3)

她畢恭畢敬地把它拿出來,由於長期佩戴,它已經很舊了,但一邊有細小的心形花型圖案環繞,另一麵簡單地刻著:“貝恩與愛瑪,永恒的愛。”

“但這隻是個銅幣啊,”我說,“你不是說是金的或銀的嗎?”

她把那件信物放好,點點頭,淚盈於睫:“說來慚愧。如果當晚他回來,我見到的可能隻是銅幣。這樣一來,我見到的卻是愛。”

她目光炯炯地麵對著我:“我希望你聽清楚了。小姐,你身為護士,目前的毛病就在這裏。你隻見到銅幣,見不到愛。記著,不要上銅幣的當,要尋找珍愛。”

我沒有再見到班奇太太。

她當晚死了。不過她給我留下了最好的遺贈:幫助我珍愛我的工作,做一個好護士。

(佚名)

心靈感悟

生活中的很多人都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並常常抱怨工作是禍殃,勞動是不幸。這種抱怨不僅不利於我們工作的進步,同時還會影響我們的心情。

麵對我們不喜歡的工作時,如果我們不能去更換工作,那我們就去試著愛它。因為有了愛,我們也許會發現其實原本不好的工作也有好的一麵。選擇低姿態進入

有一位商人和朋友一起跑到大西北,準備投資建設一條生產石板材的生產線。

可到了那裏一看,雖然有大好的石礦資源,但是市場並不見好。因為大西北經濟發展水平低,居民們的家庭裝潢很少用價格昂貴的花崗岩。

商人在那裏考察了一段時間,覺得這不是自己大幹一場的地方,他放棄了自己最初的想法,回到東南沿海去了。

他的朋友卻看中這裏豐富的石礦資源,和當地人辦起了軋石廠,這些石子隻能用來給附近的農民造屋和鋪路用。

商人勸告朋友,這不是賺錢之道,這是在浪費時間和金錢。如果在別的地方搞一個項目,隻要適銷對路,不出幾年就可以收回投資,實現營利。

朋友沒有聽從商人的勸告,努力辦好他的軋石廠。

幾年後,開發大西北的號角吹響了。他的軋石廠有了新機器,因為開發大西北必須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碎石成了搶手貨。

商人聞知後趕到西北,他和當地政府談判,他想投資建設一家大型的軋石廠並洽談建設板材生產線的計劃。

但是,商人被告知,他的朋友已把合作意向書交到了政府有關部門,已經審批立項了。

現在,商人的朋友已是一家大型建材公司的總裁,資產過億元。沒有人會想到一個軋石廠的老板在短短幾年內會成為一家大企業的老總。

如果當年他不以低姿態在貧困的大西北呆下來,而轉走他方,他就不可能有如今的成就。

(丘吉)

心靈感悟

一個人要想成功,以高姿態來要求,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你很少會抓到成功的機遇。

但如果你換一種方式,以低姿態進入,你就會發現隱藏著的希望,就像地底湧動的岩漿。每個行業都可以優秀

在宋朝的時候,有個叫葉元清的人被點為狀元,葉元清騎著高頭大馬,得意洋洋地在街上走著。

來到一個路口時,隻見一個樵夫不避不讓,照舊往前走,衙役們高喊讓道,樵夫才停在路口說:“新科狀元有什麼了不起!如果我小時候能夠上學,現在也是一個狀元!”

葉元清聞言大怒,喝道:“山村匹夫,如此不自量力!還是老老實實砍你的柴去吧!”

樵夫不以為然地說:“天下學問多的是,就說砍柴吧,我想怎麼砍就怎麼砍,你能嗎?”

狀元不信。椎夫拿過一塊方木,在上麵畫了一條線,舉起斧頭往下一劈,正巧沿線劈開了木頭。

這時,又走過來一個賣油翁,嚷著說:“這有什麼了不起,如果我是樵夫,我也能這樣!”

葉元清一聽,就說:“好!我買你一斤九兩油,但得用手倒。”賣油翁哈哈大笑,合出一個小瓶,又在瓶口放了一個銅板,拿起油桶便倒。隻見油如同一根線一樣落入錢眼中,稱一稱,一點不差。

狀元看了兩人的表演,歎了口氣說:“真是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啊!”

後來,人們又把三十六行改為三百六十行,就成了我們現在說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了。

(朱佩)

心靈感悟

總有一些人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好,沒地位,沒前途,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工作隻有社會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因此,無論我們幹何種工作,我們都應該安下心來,認真地去幹,就一定能幹好。修車攤響起薩克斯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日。一天忙碌的工作結束,整個城市已被釅釅的夜色籠罩。我帶著滿心的疲憊,隨著清冷的車流茫然前行。

遠處,一陣薩克斯聲悠然飄來。一曲《回家》,婉轉低回溫情洋溢,寒冷的街道頓時有了一絲溫暖。

冷風中蜷縮的心,也緩緩打開。

是誰家學藝的孩子,如此勤奮?我循著前方一片亮著燈光的窗口,想著窗內是怎樣溫情融融的一家。薩克斯聲越來越近,我循聲望去,那聲音來自路邊。

寒風中,一個中年男子,穿件舊夾克衫,微低著頭。抱著薩克斯的身體,隨著音樂的節拍輕輕晃動,認真而投入。不時有路人經過,再回頭張望,那男子一心專注地表演。

他似處無人之境,無視路人的目光。又似處於流光溢彩的舞台,用全身心的演繹與觀眾交流。說不清是好奇心還是動人的樂曲,讓我駐足。

那男子的身邊是一輛很舊的三輪車。裝著輪胎和工具。很顯然,他是這修車攤的主人。旁邊有三兩個人圍著,不知是等著修車,還是隻為聆聽。

一曲終了,那男子長出一口氣,笑著說:“哪位修車?”

一個小夥子開口:“師傅,我車胎紮了,您給補一下。”薩克斯手憨厚地一笑說:“咋不早說,大冷天的在這凍著傻等。”

“師傅,您吹得真好聽,我不忍心打斷。”小夥子一臉的真誠。

“我吹薩克斯就是圖一樂,給大夥修車才是正業呀。修好了車,趕緊回家。”

“你在這上學吧?一聽你這東北口音,就知道是我的小老鄉。”薩克斯手嫻熟地擺弄著車子。“我也離開家好幾年了。”他的眼神像這暮色,有些迷蒙。

“老鄉,那您為啥離開家呢?”

在這異鄉的城市,一聲老鄉,叫人敞開心扉。“我和愛人以前都是國企職工,前幾年企業改革,親戚說,這個城市民風淳樸,好過活。我就憑著在工廠學的修理技術,帶著一家人,在這生活下來。”

“靠修車生活,夠苦的,還有心思玩薩克斯?”東北的年輕人說話夠直爽。

“苦嗎?我不覺得啊。一家人有吃有穿,健健康康地守在一起。”

修車男子的眼亮亮的,望著那把薩克斯說:“還有它陪著我,還有大夥,都愛聽我吹它。”

說話間,車子修好了。小夥子遞出的零錢被薩克斯手擋回。

“小姑娘,你的車咋了?”我一驚,好似偷聽被人發現似的。四顧攤邊隻剩我一個人了。

“師傅,您給我的車把上安個車鈴吧。”我心裏佩服自己的機靈。

“您要收攤了嗎?”我是想再聽他吹一曲。

“收攤,兒子學琴也該到家了。”

“您兒子也吹薩克斯嗎?您吹得那麼好!”

“他學鋼琴,好幾年了。彈得可好了,這孩子有音樂細胞,隨我。”他笑成一朵花,質樸燦爛。

我按下一串清脆的鈴聲,與暮色中的薩克斯手道別。

(馬迎輝)

心靈感悟

“靠修車生活,夠苦的,還有心思玩薩克斯?”年輕人的話也許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

但修車人用他的行動告訴別人,無論我們做什麼工作,無論我們處於何種處境,我們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態度,並愉快地生活。一種寂寞的人生

有一個人總是落魄不得誌,便有人向他推薦智者。

智者沉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問:“這水是什麼形狀?”

這人搖頭:“水哪有什麼形狀?”

智者不答,隻是把水倒入杯子,這人恍然:“我知道了,水的形狀像杯子。”

智者搖頭,輕輕端起杯子,把水倒入一個盛滿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便一下融入沙土,不見了。

這個人陷入了沉默與思索。過了很久,他說:“我知道了,社會處處像一個規則的容器,人應該像水一樣,盛進什麼容器就是什麼形狀。而且,人還極可能在一個規則的容器中消逝,就像這水一樣,消逝得迅速、突然,而且一切無法改變!”

“是這樣,”智者拈須,轉而又說,“又不是這樣!”說畢,智者出門,這人隨後。

在屋簷下,智者用手指著青石板上的“小窩”說:“一到雨天,雨水就會從屋簷落下,看這個凹處就是水落下的結果。”

此人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裝入規則的容器,但又應該像這小小的水滴,改變著這堅硬的青石板,直至破壞容器。”

智者說:“對,這個窩會變成一個洞!”

人生如水,我們既要盡力適應環境,也要努力改變環境,實現自我。

我們應該多一點韌性,能夠在必要的時候彎一彎,轉一轉,因為太堅硬容易折斷。

唯有那些不隻是堅硬,而更多一些柔韌彈性的人,才可以克服更多的困難,戰勝更多的挫折。

(羅蘭)

心靈感悟

如水人生其實是一種寂寞的人生。當我們在盡力適應環境的時候,我們要克製自己的各種衝動,默默在自己可能並不喜歡的環境地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