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開發員工創造力
富創造力的人若要全心投入工作,就必須對所從事的研究項目滿懷興趣。你必須使他們對所從事的工作保持濃厚的興趣,否則,他們會喪失動力,因而也就不能發揮本身的潛力。確保所有從事某個研究項目的人——不管他們參與整個項目還隻是其中一小部分——均目睹工作圓滿完成。他們需要分享工作完成後的輕鬆感,以及圓滿完成工作的成就感。
當員工提出一個不俗的研究設想時,便應委以重任和給予資源以完成這項工作。委任革新者不僅能激發他的工作能力,並能證明他能否承擔更重要的責任。
大部分富創造力的人往往通過自己的信仰方式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他們自我激勵,但別人賞識他們完成的工作也是同樣重要。對於管理人員而言,若要以非正式形式經常讚賞員工的工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經常深入基層。富創造力的人需要一個不拘形式的工作環境,以便自由地彼此閑談某個概念或問題。他們同時需要避開存在各個部門或辦公室的騷擾。大部分人都需要有私人的,或至少私人的工作環境。
細節35學習:隻有通過學習才能保持執行力
作為企業的一員,員工有權力隨著企業的發展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和發展空間;同樣,員工也有義務將自己的才智貢獻於企業和社會,從而實現自己的價值。在當今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中,要想在一個團體中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潛力,員工必須主動學習,而員工自我意識的覺醒則是對學習最大的激勵。
一、培養學習能力在新的形勢下,學習能力具體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麵:①熟練地使用多種工具書的能力;②閱讀學術書籍和科技刊物的能力;③查找文獻資料的能力;④檢索數據庫的能力;⑤在因特網上查閱信息的能力。
首先要紮實掌握基礎知識。素質教育不是“應試教育”,但素質教育並不是對基礎知識的排斥和抵製;相反,不練好一定的基本功,就難有“功夫”的長進,就達不到學習能力提高的預期目標。處在接受義務教育階段的青少年,決不可浮躁冒進,急功近利,心存幻想。對業已步入社會而基礎知識欠牢的人而言,趁早盡快“充電”才是上策。
其次,老師是個拐杖,既要會用,又要會舍棄。對待拐杖的正確態度是,開始要利用它,又要盡快適時地丟掉它。我們向老師學習,目的是為了超越他,為了爭取個人學習的主動權,為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在心理上擺脫對老師的長期依賴性,把自學精神自主意識貫穿到學習過程中去,保持學習的主動性,盡可能嚐試著將學習進程安排在老師講解和傳授之前。
第三,多思考,多動筆,多總結。要鞏固學習的成果,總結學習所得,尤其是要了解某些學習方法是否對自己最有效,就必須多動筆,以及時修正學習方法,碰撞和載錄自己的思維火花與靈感,感受進步的喜悅,從而訓練和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應用能力和思維能力,並進一步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
第四,盡可能嚐試去做。別人能做的,你也能做。改變那種把腦袋視為統計數據和堆砌知識的倉庫的觀念,將大腦用於思維和創新,用於貯存“怎麼做”的方法論。知識經濟時代更重要的是知識的應用,要大膽地嚐試著獨立構思,獨立應用工具書,獨立收集資料,甚至獨立設計、獨立製作,久而久之,我們在工作上就輕車熟路,遊刃有餘。
第五,要掌握學習的基本技能。現時代的學習,決不僅是過去的“聽聽寫寫”,決不僅僅是翻翻書本,看看報紙,聽聽老師的講授。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化進程的加快,為學習開辟了廣泛的天地,但對學習的技能也提出了更高、更現代的要求。比如不懂電腦的應用,就談不上到因特網上查閱信息,獲取新知識,就談不上去網上大學隨心所欲地接受教育,進行遠程學習。
二、精通自己的職業
你的專長就是你的與眾不同之處。這種專長可以是一種手藝、一種技能、一門學問、一種特殊的能力或者隻是直覺。
最高效工作的人,總是以專長作為自己成功的後盾,因為這是他的能力和強項之所在,是他成功的重點因素。在企業中,遊戲規則是每一個人依靠他的能力。當有很多人需要你提供的服務,而你又變得不可替代時,你往往就成為了一個重要人物。那麼如何變得不可替代呢?那就是說,你要通過學習培養自己的專長。
大家都知道:福特的專長是製造汽車,愛迪生的專長是發明各種令人激動的“玩意”,皮爾?卡丹的專長是服裝的設計與製作,曾憲梓的專長是做質量最好的領帶,阿迪?達斯的專長是製鞋,迪斯尼的專長是畫動畫,蓋茨的專長是編寫軟件與管理,巴菲特的專長是對華爾街的曆史與現狀了如指掌。上麵所提到的這些人一開始都不能算是重要人物,但由於他們專長的不斷發展,加上其他條件的配合,他們獲得了成功。
三、隨時充電不斷前進
若想留住員工的心,最好的辦法就是隨時給員工充電,讓員工感覺到自己永遠在前進,在適應著社會的需要。
沒有在IBM工作過的人,恐怕也聽說過這樣一個說法:“在一間黑屋裏坐滿許多企業互不相識的員工,突然開燈後,IBM的員工能準確地認出自己企業的人。因為IBM的人腦門都貼有一個藍色標簽”。有人這樣描述IBM的員工:“健康的自信,一種脫離優越感、盛氣淩人,自以為是和傲慢無禮的自信。這種自信不但讓對方感到很得體,也會使與之交往的人產生一種信賴。你可能會問,這種魅力緣何而來?
我們可以從了解IBM對員工的培訓計劃中尋得答案。在IBM,從員工培訓到領導培訓,從剛入門的新人到工作幾年、十幾年的員工,企業每年都是會為每位員工安排培訓計劃。在這方麵的投入非常非常大,占到整個營業額的兩個百分點。
為了讓新進的員工熟悉企業的經營理念、規定,所有員工都必須接受企業安排的培訓。有人將這種培訓稱為“魔鬼訓練營”,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培訓過程非常艱辛。除行政管理類人員隻有為期兩周的培訓外,IBM所有銷售、市場和服務部門的員工全部要經過3個月的“魔鬼”訓練,內容包括:了解IBM內部工作方式,了解自己的部門職能;了解IBM的產品和服務;專注於銷售和市場,以模擬實踐物形式學習IBM怎樣做生意,以及企業工作和溝通技能、表達技巧等。這期間,十多種考試像跨欄一樣需要新員工跨越,包括:做講演,筆試產品性能,練習扮演客戶和銷售市場角色等。全部考試合格,才可成為IBM的一名新員工,有自己正式的職務和責任。之後,負責市場和服務部門的人員還要接受6至9個月的業務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