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2 / 2)

1889年5月,瑪妮雅終於告別了希究基村,返回華沙。

瑪妮雅看望了哥哥、父親之後,便到傅普卡斯基家做家庭教師了。1890年秋天,瑪妮雅和傅普卡斯家的契約也滿了,瑪妮雅又回到了華沙的家裏。

回到家之後,瑪妮雅便和哥哥、姐姐商量,讓父親辭去現在的工作。父親聽從了兒女們的勸說,回到了華沙,一家人終於又團聚了。

瑪妮雅在華沙又找了幾份家庭教師的職位,整天地忙碌著。

瑪妮雅一個人漫步在華沙街頭,心頭思緒萬千:自己中學畢業也快8年了,但卻一直沒有實現留學的願望,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踏上巴黎的土地。

星期天,瑪妮雅去看望表兄約瑟夫·波庫斯基,他現在正在經管農工業博物館。

波庫斯基問瑪妮雅:“你想不想到這個博物館來做化學實驗?”

原來,這個表麵上叫做農工業博物館的地方,實際上是專教波蘭青年科學的研究所,叫農工業博物館是為了躲避俄國官方的注意。

瑪妮雅曾經學過化學,但卻從沒有親手做過實驗,現在一聽說有這樣的機會,立刻高興地答應了下來。

第二天,瑪妮雅就來到了表兄的研究所,開始了她的化學實驗。研究所離瑪妮雅的住處有點遠,而且她每天白天都要出外教書,到傍晚才能來研究所中做實驗,不過,好學的瑪妮雅對這些一點兒也不在乎。

每天晚上,瑪妮雅都是一個人在二樓的實驗室中做實驗,因為這時別的人都已經下班了。

一開始的時候,因為沒有人指導,瑪妮雅就一邊看書一邊做實驗,所以實驗的結果總是不太令人滿意。後來,她慢慢地掌握了做實驗的技巧,也嚐到了成功的快樂。

就是這個博物館的研究室,決定了瑪妮雅一生的奮鬥方向。

1891年的秋天,瑪妮雅在收到姐姐布羅尼雅的來信後不久,姐姐和姐夫卡基米·德魯斯基叫她去巴黎留學。此時,瑪妮雅已快24歲了,做家庭教師已6年了,可是,為了實現留學夢想,瑪妮雅告別了華沙,登上了去巴黎的火車。

1891年11月3日,在索爾本大學理學院新生注冊表處,瑪妮雅以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基的波蘭籍女學生的身份注冊了瑪妮雅。

在最初的幾個星期裏,瑪麗遇到了兩個大難題。

第一個難題是她自己也沒有料到的語言障礙。她覺得自己的法語基礎很紮實,所以沒有參加法語補習班,就直接去聽課了。

可是,她太樂觀了,她的法語程度對日常會話或讀書是沒多大的問題,可是在索爾本大學聽課時卻還不夠熟練。教授在用熟練的法語講課時,講得太快,有些句子她根本聽不懂,最多隻能聽清幾個單詞。

還有一個困難就是她的學曆還無法與別的同學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