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來訂購硝化甘油的人也越來越多,諾貝爾工廠也在不斷擴大生產。
偏偏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令諾貝爾終生遺憾的事故。
對事業的執著
1864年的夏天,諾貝爾的弟弟埃米爾放暑假回到了斯德哥爾摩。這位在俄國出生並長大的小弟秉承了諾氏家族的優良品質,聰明勤奮、工作認真,他極受全家人的寵愛,並且全家人都以他為驕傲,因為他是諾貝爾兄弟中惟一一個讀到大學的人。
受諾貝爾的影響,埃米爾也酷愛化學,他曾發現,顆粒狀炸藥經硝化甘油滲透後會產生更強的爆炸力。這一點給諾貝爾在改良炸藥性能方麵有很大的啟發。埃米爾這次回來的目的,是設法簡化硝化甘油的製作過程,以便節約時間和費用,最終增加它的產量。
21歲的埃米爾正處在根本不知疲倦、不知什麼叫失敗的年齡。他每天都在工廠實驗室,抓緊從事簡化硝化甘油製作過程的工作,假期不長,他想利用有限的時間取得巨大的進展。
9月3日,諾貝爾和他的父親為了簽訂一份重要的合同,要進城去。
臨行時,他們再三叮囑埃米爾:“埃米爾,你應該很清楚硝化甘油的特性,一定要多加小心!”
“你們放心去吧,這裏交給我好了。”這是埃米爾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就在當天中午,諾貝爾和他的父親正在洽談合同時,收到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試驗車間爆炸,速歸!”
等他們趕回工廠的時候,整個工廠已經變成了一片火海,凶猛的火勢根本無法讓人靠近。
等到大火撲滅後,人們從殘留的灰燼中找出五具遺骸,其中一具便是諾貝爾最疼愛的小兄弟埃米爾——這個性情溫和、善解人意、頭腦聰明又辦事認真的青年,為研製強力炸藥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這個飛來橫禍令老諾貝爾悲傷萬分,以致於突然患了中風,在此後8年的有生之年中一直臥床不起;母親卡羅琳更是悲痛欲絕,終日以淚洗麵。
手足情深的諾貝爾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之中:“什麼事情不好做,什麼事業不能幹,為什麼偏要去擺弄危險的炸藥呢?”
他原本就虛弱的身體經過長期勞作和過度悲傷,終於支持不住了。他從小就有的胃病又複發了,同時,還診斷出患了心髒病。
病床上的諾貝爾經過冷靜地思索,他感到自己一定不能被這些挫折擊倒,威力強大的炸藥是會造成一些事故,但另一方麵,它卻能更大地造福於人類,所以從事這一工作的人,包括他自己在內,都值得冒著生命危險去研究和開發利用它。
他決心從悲傷中勇敢地走出來,重新奮起。他的新奮鬥目標是:找出硝化甘油最安全的使用、存放和大規模製造的方法。如果成功,就是對弟弟最好的紀念。
於是,諾貝爾在製造硝化甘油炸藥的同時,也開始對它進行著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