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1 / 2)

第三十三章

父子工廠倒閉

在諾貝爾出外求學的兩年時間裏,父親的事業也有了實質性的飛躍發展,嶄新的廠房代替了以往的矮小和陳舊的窩棚,擴大了規模,提高了效率,生產了大量的武器、車輪、鋼管、機械零件、暖氣裝置等。

1852年7月,諾貝爾終於回到了日思夜想的親人身邊。與親人共敘離別之情後,第二天諾貝爾就到工廠上班了。他先從實習生做起,除學習各類機械車床的操作外,也學習機床的修理和故障的排除。這些都是會把人搞得滿身油汙的笨重粗活,可是,諾貝爾卻對工廠的這種現場實習興趣濃厚。

另外,他還跟著大哥羅伯特學習辦公室中的事務,例如將鋼鐵原料和各種機械的價格記下來,做成賬目或統計表,還研究公司各方麵的業務。

每到晚上,他仍不間斷地閱讀各種有關火藥和機械製造的參考書,並進行機械改良的設計和新產品的研製。

諾貝爾每日超負荷工作,往往太陽下山以後,他依然留在工廠實驗室裏從事各種研究。

由於父親發明的水雷用的是黑色火藥,而黑色火藥煙多、爆炸力弱、效果不好,隻能在子彈和火焰中使用,所以諾貝爾在這一時期,還幫助父親搞水雷的試驗,後來,終於使新型水雷的研製順利完成。

在1853年,伊曼紐爾被授予帝國金質獎章,表彰他在俄國工業中的“勤奮和技藝”。

在諾貝爾年輕的心裏,對“父子工廠”裏生產的大批的武器,一直就持懷疑、不解和反感的態度。諾貝爾認為,自己選擇科學研究的道路,是為了給人們帶來幸福,為促進世界的文明發展出力,但是,家族事業的發展似乎與他的願望正好是相背離的。有一次在與父親探討起這個問題時,父親頗富哲理的觀點幫助諾貝爾解決了困惑,並影響了諾貝爾很長一段時間。父親說:“武器可以製造和平!我們可以不造武器,但不能阻止別的國家擁有武器,所以一旦戰爭發生,我們就無還手之力。武器並不是造成戰爭的直接原因啊,我們製造的武器如果非常強大,強大到隻要一使用,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裏毀滅敵我雙方,這樣也許就不會再發生戰爭了。”

1853年,國際形勢嚴重惡化,俄國與英、法國之間的戰爭爆發了。俄國沙皇下令全國的製造廠,大力生產武器和現代化裝備。

盡管在這個很多方麵都落後的國家,招收技術工人和原料供應方麵都相當困難,可諾貝爾父子依然用他們的智慧生產了大量的鐵器製品、大炮和蒸汽機等。這個工廠建造的兵艦,甚至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仍然在服役。

政府大批的訂單使老諾貝爾滿懷信心,他決定動用全部資金作為投資:擴建廠房、購機器、備原料、雇工人。他們重新修建了一座工廠,製造各種專門的機器和武器。

“父子工廠”試製的水雷引起了政府的興趣,他們要老諾貝爾製造大批水雷,並盡快用這些水雷在俄國的海域內設防。由於當時俄國的海軍不如英國,所以這種主要用於防禦的水雷就非常有用了。他們製造的水雷在戰爭中起了巨大的威懾作用。

不久,俄國政府交給了他們一項重要工程,諾貝爾一家對這項工程本沒有經驗,但他們依靠諾貝爾在美國學到的知識和出訪英國時帶回來的圖紙,終於交付了俄國政府從未製造過的機器。1年之內,他們製造了3台蒸汽發動機,還有5台螺旋槳推進器。而在生產這些之前,他們還得預先製造汽錘、鑽床等大型的工作母機以及準備鑄造、鍛爐等重要設備,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