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我們不難相信,牛頓憑他的驚人精力和卓越才華,完全可能因為一部《化學》而躋身於科學史上著名的化學家的行列,然而,這一遺憾卻留到了今天,牛頓也隻能是一個“煉金術士”!
1679年11月的一天,醉心於煉金術的牛頓突然收到一封胡克的來信。
由於此前牛頓和胡克一直通過書信探討光的本性問題。後來隨著胡克激烈措辭的日益增多,和平的討論轉化成了帶有火藥味的攻擊,所以,牛頓此時很不願意打開這封信,他不想讓它破壞自己長久以來的寧靜生活。
但是,恰恰出乎他的意料,胡克的這封信態度十分友好,言語也相當溫和,他在信中寫道:
“好久沒有聽到你的消息,不知道你最近在忙些什麼?是不是有什麼新的發現呢?
前不久,法國人莫桑第斯提出了關於行星運動的一些新看法,你可能已經聽說了,我想知道你是怎樣評價他的新思想的。
我這些日子一直在思考著天體運動的規律問題,直覺告訴我:支撐行星運動的力與行星和太陽間的距離成反比。
但我至今尚不能用理論或實驗來證明它是真理。
對於以上的許多難題,你的看法如何呢?我期待著你的回信。
胡克
牛頓從胡克的信中感到了和解之意,所以他即刻回複了信件,對胡克信中的一些困惑作出了解答。同時,胡克的這封信也引發了牛頓早期關於引力的思索,他開始重新考慮14年前自己在引力研究中懸而未決的問題。
早些時候,牛頓在力學研究中獲得過一個顯著的成果,即關於質量的概念。這一次,經過反複的思索和計算,加上把質量的概念運用到引力之中,他終於發現了引力存在的真正原因:正是物體本身存在著質量,它們之間才會相互吸引。引力由於物體質量的存在而無處不在。
至此,牛頓把他在太陽係中的這一偉大發現推廣到了宇宙萬物之中,並給它命名為萬有引力。
由於質量概念的介入,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也應運而生:如果兩個物體的質量分別為m1和m2,它們之間的距離為r,那麼,它們之間的萬有引力的大小F=Gm1m2/r(其中G為引力常數)。
在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後不久的一個午後,好友哈雷風風火火地來找牛頓,說是有急事要和他商量。原來,半年以前,在倫敦鬧市的一家咖啡館裏,胡克、哈雷和雷恩3個當時英國一流的科學家們,為了討論天體運動中的一些難題,爭得不可開交,最後,他們為此下了賭注:如果誰能在兩個月內拿出上述難題的解答方案,他將會得到雷恩價值40先令的書。
雷恩是一位知名學者,雖然出資不多,但畢竟是一份榮耀,3個學者回家後都紛紛忙碌起來。
可誰也沒有料到,兩個月內3個人中沒有一個提出合理的答案。半年過去了,仍不見任何眉目。這時哈雷想到了好友牛頓,為此,他專程來到劍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