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1 / 2)

第十章

“快拍,千萬別放過這個機會啊!”

拍攝完畢後,愛丁頓教授的心情再也無法安定下來了,他決定連夜衝出底片,看一下能否拍到了自己需要的東西。一張,照片上隻是一個白色的球;二張,一片模糊的黑團;最後一張出來了,灰色的天幕上,緊挨著太陽有了幾個清晰的黑點。

愛丁頓教授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他小心地收起了這張珍貴的照片,沒有大肆張揚,此刻,拍攝任務已經結束,他隻是希望立刻返回倫敦,會同另一支隊伍拍到的照片,那時恐怕才能得出一個肯定的結果。

幸好,在那個特殊的日子裏,遠征索布臘爾的另一支遠征隊遇到了一個晴天,順利地拍攝了一組清晰的照片。

愛丁頓教授坐下來,認真地觀察了那組照片:太陽的周圍分布著十幾顆星星,十分明顯地可以看出星星明顯向外偏轉了一個角度。毫無疑問,愛因斯坦的理論是完全正確的,但隻有愛丁頓教授確信。

1919年11月6日下午,英國皇家學會和皇家天文學會在倫敦舉行了聯合會議,聽了遠征隊歸來後的觀測報告,英國科學界舉足輕重的人物都出席了這次會議,人們懷著激動的心情,期待著一個盼望了很久的結果。

皇家學會會長——電子的發現者湯姆遜教授站起來向大會致詞。在他的身後,是一張巨幅的牛頓畫像,湯姆遜莊嚴的聲音響了起來:

“今天,我要把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在這裏告訴大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

“相對論對於引力的解釋是正確的,我們的實際觀測己經證實了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把它告訴世人,我想,這也是我們的先驅牛頓教授所期盼的。”

英國科學界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德國,愛因斯坦聽說後,心情也十分地激動。

1919年11月7日開始,愛因斯坦成了歐洲各大報紙上的焦點人物,盡管當時沒有幾個人真正懂得廣義相對論的內涵,隻是媒體的力量,使他成為一個盡人皆知的熱點人物。

科學是永遠沒有國界的,它造福的永遠是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四處講學呼籲和平

德國自從世界大戰戰敗,威廉二世的統治立刻崩潰。愛因斯坦本人並沒有參加任何政黨,對於政治上的事,更是一竅不通。但是,對於德國軍國主義的統治,他是始終不很讚成的。

1918年的秋天,德國不斷爆發大規模的工人起義和士兵起義,德皇威廉二世被迫於11月9日宣布退位,隨即倉促逃往了外國,臨時的德意誌共和國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