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 / 2)

第六章

物理新星英雄寂寞

1911年秋天,愛因斯坦帶領全家搬到了布拉格,愛因斯坦本人也從編外教授晉升到編內教授,這是一件最令人高興的事,愛因斯坦因此而獲得了一種久違了的滿足感。

在布拉格,愛因斯坦的薪水多了,地位高了,許多不曾謀麵的人都在猜測著這個偉大的人物的形象。可是,現實生活中的愛因斯坦恐怕要讓那些對他充滿了憧憬的人大失所望了。

他仍然是一副不修邊幅的打扮,穿戴不但不夠幹淨利落,甚至有些過於寒酸了,在生活中他是善良的、謙虛的,甚至經常會來一點善意的幽默;他是坦誠的,無論是地位卑微的雇工,或者是大名鼎鼎的教授、官員,他都一樣地對待,從不勢利識人,他的這些品格給他帶來了不少的朋友,但也因此遭到了許多人的譴責,有人嘲笑他的穿戴打扮,以及隨便的教學態度,簡直沒有一點教授的樣子。……

愛因斯坦聽了人們對他的議論,很是不以為然,輕鬆地說:

“我從出生開始就是這樣生活的,這是我個人的事,又沒有關係到別人的事,誰管我的閑事幹什麼,總不會要幹涉人身自由吧!”

這就是愛因斯坦的處世風格:無拘無束;無所畏懼。

索爾維會議是以比利時化學家和工業家索爾維命名的,這是一項為支持和幫助近代科學的發展而創立的科學會議。1911年的這次索爾維會議是以物理問題為中心的,因此邀請了全歐洲的20多名著名的物理學家出席會議,並為科學家們預訂了往返的頭等艙機票,在大飯店包了上等房間和兩個大會議廳,並為每位出席的學者準備一千法郎的禮金,這對於一個普通的學者來說,還真不是一筆小數目呢!

作為物理界正在閃耀的新星,愛因斯坦也收到了大會的請柬。能夠出席當代物理學界最頂尖的盛會,愛因斯坦高興極了。

在這次會議上,愛因斯坦見到了普朗克教授,還見到了鐳的母親——放射性元素的發現者居裏夫人,兩人進行了十分友好的談話。

最讓愛因斯坦難忘的是,荷蘭學者洛倫茲用流利的德、法、英3種語言精辟地論述了輻射問題,使得愛因斯坦大開眼界,他的理論征服了這個年輕人。

愛因斯坦在這次會議上作了量子論的各種應用的報告,也受到了會上學者們的高度評價,當年,愛因斯坦在《物理年報》上發表的《關於引力對光線傳播的影響》一文,也是他在布拉格會議上取得的最大的成績。

布拉格的會議隻是短短的幾天,可是愛因斯坦的名字卻從此為世人所矚目。

索爾維會議後,愛因斯坦的大名更是名揚四海了。許多有名的大學不惜重金,發來了邀請信。愛因斯坦猶豫了,不知何處才是自己理想的樂土。

與此同時,他的母校——蘇黎士聯邦工業大學也想起了它的學生,一改往日怠慢的態度,也向愛因斯坦發出了一封熱情的邀請信:“你一直是母校最引以為榮的學生,現在真誠地歡迎您回母校來工作,把您淵博的知識傳授給更多的學弟學妹們……”

這封來自母校的信深深地吸引了愛因斯坦的目光,母校的誠懇邀請使他感動,那裏也是他的故鄉,他喜歡那裏的生活,最終促使愛因斯坦下決心回蘇黎士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他知道妻子米立娃更盼望著回到蘇黎士去。

於是,1912年的秋天,愛因斯坦與母校簽訂了10年的聘用合同,又回到了蘇黎士聯邦工業大學,主持一個新近成立的物理數學講座。

又一次故地重遊,愛因斯坦夫婦都特別高興。最讓愛因斯坦高興的是,他又見到了他大學時代最要好的同學兼好友格羅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