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林旺不僅是一隻象(2 / 3)

假如林旺這次沒有被俘,其命運十分堪憂,因為日軍的後勤運輸是有自己特色的,在前線,他們通常采用水牛和山羊(甚至據說還有猴子)運送物資,目的是在物資缺乏的時候,運輸者本身也可以被作為食物吃掉。在英帕爾戰役中,同樣是用大象運輸物資的日軍糧食不夠時,確有殺死大象食肉的舉動。

事實上,我是在查找這批大象的情況時,才驟然發現林旺的存在——這頭長壽的大公象結束了軍旅生涯後,一直生活在台北的木柵動物園,直到2003年才與世長辭,壽八十六,創了亞洲象的生存紀錄。

而當我打開台灣的網頁,查看林旺的資料時,驟然發現,在台灣很多人不叫他林旺,而是親切地叫它——林旺爺爺。

要是僅僅從戰爭角度寫大象林旺,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其實,大象林旺的軍旅生涯,還是延續了相當長時間的,不過是當了“機關兵”,已經和打仗無關了。加入中國軍隊的林旺,待遇明顯改善。這是因為,當時和日軍在緬甸作戰的中國駐印遠征軍,已經全部美械化,新1軍和新6軍的主要運輸工具是美製十輪大卡車和各種吉普車。工兵部隊也十分積極,公路和輸油管修得緊跟著一線步兵的屁股。如此大象幾乎沒有用武之地,原來的“民工”成了軍中的明星和寵物。

老遠征軍戰士回憶繳獲的這批大象很是溫馴,也頗讓沒見過世麵的農家子弟們大開眼界。他們提到的有趣事情很多,大多記錄在大陸的政協史料中,也許台灣那邊喜愛林旺的朋友倒是不知道的。

繳獲林旺他們的時候,也俘虜了多名緬甸的“象奴”,他們本來是為日軍管理大象的,現在為遠征軍工作了。大象行進的時候,象奴坐在大象頭頂上,手持一根形如鑰匙的奇怪手杖,指揮大象前進的方法,就是用手杖去敲大象的耳朵,敲右耳朵向右轉,敲左耳朵向左轉,聽話得很。

但是也有不聽話的時候,那就是讓大象坐下的時候,很多大象故意裝做東張西望的樣子,對象奴的命令視而不見,拖延磨蹭不肯執行。後來,遠征軍的士兵們慢慢看出了道理——大象身體非常沉重,坐下後起立是件很艱難的事情,它們不願意坐下,倒不是沒有客觀原因的。

大象能聽懂人話!可惜當時隻能聽懂緬甸語,對中文、英語和日語完全沒反應。從後來林旺的情況看,他是慢慢學會了中文的,哦,懂母語之外的兩國語言,林旺可算是個知識分子呢——不要對我這個結論表示不滿哦,你試試學大象的語言去,林旺能聽懂咱的語言,咱就不能跟他比比智力?

大象不怕老鼠,經常把老鼠踩死。

大象進入樹林,象奴不讓遠征軍們去窺看,說是大象有時在林中交媾,這種動物十分害羞,若發現有人窺視會衝出來把你踩到死。

大象們在緬甸並不需要人工喂養,到了晚上,象奴給大象戴上一種特殊的腳鐐,這樣大象一步隻能走40厘米,是沒法跑遠的。然後,大象會被放入山林,自己尋覓食物,清早自會回營,是不需要多少照管的。

就是這最後一條,差點兒又要了老象的性命。新1軍軍長孫立人很喜歡這幾頭大象,決定帶他們回國。回國路上,離開了野生植物繁茂的緬北滇西,人們才意識到大象需要吃多少東西,新1軍的後勤部門為此吃盡了苦頭,大象們也不得不臨時學會一些簡單的表演技巧,沿途雜耍給自己賺點兒夥食補貼。盡管如此,還是有多頭大象因為照顧不周死亡在路上。好在林旺體健貌端,生命力強,很活潑地到了廣州。

值得一提的是,新1軍的幾頭大象在廣州繼續登台表演,還曾經用所得賑濟過當地的災民。

也有史載新1軍在廣州頗有強買強賣的擾民現象。大象賑災和強買強賣,這兩個矛盾的事情怎麼能發生在一支軍隊身上呢?隻能說,曆史不是非黑即白的。

後來孫立人到台灣擔任新兵訓練司令,就帶了三頭大象渡海去台,算是給台灣人民的禮物。這裏麵就有林旺,可惜另外兩頭大象壽命都不長,也就不如林旺這樣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