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日本海軍“轟炸之王”的墜落(3 / 3)

雖然數量上處於劣勢,但由於中國空軍的戰鬥機更加靈活,裝備有高空作戰所需的氧氣麵罩,特別是鄧從凱等人無畏的突擊衝散了日軍防衛陣型,最終取得了此戰的勝利,並把日本海軍的“轟炸之王”永遠留在了這塊土地上。

值得一提的是,指揮這次戰鬥的中方最高指揮官、第5大隊副大隊長王漢勳,是一個很值得注意的人物——他的女友,就是著名的中國特工女英雄鄭蘋如。1939年,鄭蘋如受命到上海接近並伺機行刺大漢奸丁默邨,不幸壯誌未酬,被捕遇害。有人說,她就是《色戒》中女主角王佳芝的原型。

關於兩人的戀情,我們隻知道很少的詳情——兩人曾相約勝利後結婚,王漢勳隻留下一張單人照片,背後有一行小字:“送給我最最親愛的人,蘋如你”,鄭蘋如則給了王漢勳一個奇特的外號“大熊”。

成都之戰,王漢勳在簡陽上空擊落日機一架。

1944年,王漢勳在桂林犧牲。

綜合各方資料,鄧從凱在此戰中的表現也有一點爭議——因為鄧所在的第29中隊是稍晚到達戰場的,他的確被目擊衝向日軍轟炸機方陣,並將其帶隊長機擊落。但因為奧田所在的第一方陣此前已經遭到第27中隊的猛烈打擊,鄧從凱衝擊的可能是日軍的第二方陣,被他擊落的日軍領隊轟炸機應該是鹿屋航空隊第3中隊中隊長細川直三大尉的座機。

有一種說法認為奧田的座機是被27中隊的一架D-510戰鬥機用20毫米機炮擊中右翼根部,而後油箱起火而墜落的。而日軍的說法更為奇妙,稱奧田的死是“自爆”,也就是中彈起火後向下俯衝,試圖撞擊中方地麵目標。日方飛行員形容他的飛機因為俯衝“自爆”的角度太大,把兩個翅膀都飛掉了,機身如同一根鉛筆一樣衝向地麵。

這個描述,倒是和目擊者所見比較相似,中方稱這架敵機墜落時沒有落地翅膀就如同樹葉一樣飛掉了。但是,這裏麵有一個微妙的地方需要注意。

那就是奧田的座機並不是撞毀在成都的軍事或民用目標上,而是撞毀在成都以東80公裏的稻田裏。所以,他不可能是所謂的“自爆”——用自己的飛機撞擊稻田,這種死法虧“轟炸之王”想得出來!

鄧從凱的座機,就墜落在它的附近。

根據這一點,我對此戰的看法是這樣的:奧田很可能是在空戰中被27中隊的D-510戰鬥機擊傷,而後試圖帶傷脫離戰場——以96式的巡航速度,它可能堅持了十來分鍾才能飛到墜機地點,如果考慮到發動機受損,可能飛的時間更長。鄧從凱發現了這架負傷逃走的敵機,駕駛他的伊-15比斯從背後追了上來,用一陣猛烈的掃射打死了奧田機的駕駛員——失去控製的奧田機因此才能玩出鉛筆加樹葉式的墜落動作來。

但是,因為鄧是從敵機後方進入,這裏正是936式背部自衛炮塔的射擊範圍,鄧的飛機也同時中彈墜落,於敵同歸於盡。否則,兩機很難這樣湊巧墜落於同一地點。

不管當時的細節究竟是怎樣,我們隻知道奧田的死對日軍震動很大。

日本海軍航空兵名將入佐俊佳(後來的大鳳號航空部隊指揮官)聽到奧田的死,黯然摘下了自己的軍銜章,說道:“我出擊的時候就不帶任何表明身份的東西了,死了,就無名地死掉吧。”

是啊,“轟炸之王”的死,實在是不怎麼光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