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飛虎隊“吹牛大王”玩死日本一根筋(1 / 3)

什麼人不用槍炮也能把日本飛機打下來?那大概隻有飛虎隊的斯科特了。

二戰中美軍的王牌飛行員為數甚多,但要論風頭最勁的,號稱在中國戰場上擊落22架日軍飛機,後來官至美國空軍準將的羅伯特·李·斯科特可算其一。

斯科特的一生,用傳奇來形容都有點兒失色。

1941年12月20日,中國昆明上空,漆著中國青天白日機徽和漆著日本肉丸子機徽的數十架飛機正在展開一場混戰。如果有人能夠像上帝一樣從半空中近距離觀看這場空戰,就會發現些許特別——在中國空軍的飛機座艙裏,坐的竟然是一幫高鼻子、白皮膚的洋鬼子!

沒錯,這正是陳納德將軍率領的美國誌願援華航空隊——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飛虎隊!他們的飛機都漆成獨特的“紅嘴白牙大鯊魚”外觀,十分獨特。此時,和他們交戰的是從河內起飛的日本陸軍獨立飛行第82中隊的十架99式雙發轟炸機及其掩護戰鬥機,日軍的意圖是摧毀中國空軍在昆明的基地。

作為崇尚空戰技巧的老祖宗,陳納德選擇的這幫“小夥子”據說人人都有在空中演雜技的本事。不過,這一天他們還是第一次和日軍交手,所以,出洋相的不在少數。

一架P-40戰鬥機笨拙地跟在一架日軍99雙輕轟炸機背後卻一槍不發,它成了日軍的第一個擊落紀錄——這架“大鯊魚”緊張到連副油箱都忘了扔,這個可怕的易燃物被轟炸機背部炮塔中的日本機槍手輕易命中,“大鯊魚”頓時變成了燃燒的火鳥。

事後發現,不僅是這架變成火鳥的大鯊魚,還有好幾個其他的小夥子犯了一樣的毛病——在空戰開始時候把訓練中“靠近打,打短點射”的要點忘得一幹二淨,還沒有達到射程就按住炮鈕一陣狂掃,結果進入交戰距離的時候卻因為機槍槍管過熱無法射擊了。有趣的是,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朝鮮戰場的誌願軍空軍身上,在最初的空戰中,那些戰鬥英雄出身,總能先敵發現目標的中國空軍飛行員常常是還沒有進入射程,就把炮彈打光了。

不過看到有飛機墜落,陳納德的小夥子們很快進入了狀態,他們紛紛發了瘋一樣衝進日軍隊形,橫衝直撞,那場麵仿佛集體服用了某種藥物。

發生這樣的情況毫不奇怪,因為那架被擊落的大鯊魚讓小夥子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中國那個什麼蔣介石大元帥有許諾,打掉一架日本飛機給500美元獎金,打傷一架也給一半啊!

1941年的500美金,按照購買力而言,今兒至少得一萬五。

本來就是為了錢——哦,還有正義——到中國來的,沒有什麼比綠油油的美金更能讓這些美國小夥子兩眼發直的東西了。

任何人麵對吃了藥的家夥都有三分膽怯,日本鬼子也一樣,麵對飛虎隊員們不按常規的猛衝猛打完全被打懵了,從昆明逃走的日軍機群少了三架,還有三架冒著煙。

初次空戰,飛虎隊擊落日軍99輕轟三架、擊傷三架。這個戰績和日軍的紀錄是完全吻合的。

陳納德沒有參加這次空戰,這一年他已經48歲了,不適合再上天和鬼子玩命,所以他拿了一個望遠鏡,坐在指揮所裏觀看天上的戰鬥——天上,是小夥子們的世界。

旗開得勝,除了那個被擊落的菜鳥有點兒讓人掃興和悲哀以外,老頭子幾乎沒有什麼可遺憾的——想想那個如同奧運火炬的場麵,對被擊落的倒黴蛋,幾乎沒人抱什麼僥幸的希望了。

如果老頭子知道,現在機場上,正有一個摔得鼻青臉腫的家夥扯著每一個如避瘟疫的中國地勤狂叫——“再給我一架飛機!”他可能連這最後一絲遺憾也會一掃而空。

這個倒黴的家夥,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斯科特準將。

這是斯科特參加的第一次空戰,毫無經驗的他跳傘反應卻比別人快了好幾拍,竟然被他在絕境裏逃出生天。預示著這個家夥在殘酷的空戰中將長命百歲。

Well,這小子的確運氣極佳。以至於他戰後專門寫了一本書,叫做《上帝是我的副駕駛》,有人還將其拍成了電影。嘿,上帝都是他的副駕駛了,誰還敢在天上招惹斯科特大爺?要知道就算閻王,您的地盤也在地底下不是?

不過,斯科特最初對空戰好像有點兒不開竅。雖然陳納德對這個好戰的家夥十分喜愛,但作為菜鳥總是打不下敵機來讓斯科特十分失望——也讓斯科特的錢包十分失望。於是,這家夥不久就離開了飛虎隊,鬱鬱不得誌地返回美國。這一回去倒讓他有機會玩了回“過把癮就死”的精彩節目——斯科特作為預備役軍官被征召,參加了杜立特上校指揮的奇襲東京之戰。那一戰是珍珠港事變之後美軍深入日本本土的第一次反擊,杜立特上校率領一隊經過嚴格訓練的B-25轟炸機,從大黃蜂號和企業號航空母艦上起飛,轟炸了日本從東京到九州的一連串目標。轟炸結束後,他們沒有返回——兩艘航空母艦為了避開日軍的報複,轟炸機剛剛起飛就掉頭返航了——杜立特們飛入中國境內,並消失在那裏。

斯科特就是杜立特轟炸機隊的一員。

這次轟炸後,所有生還的美國飛行員都成了英雄,但好鬥的斯科特並不滿足過鮮花掌聲的日子,在駝峰航線上飛了一段運輸任務以後,他終於覺得這個任務還是不夠刺激。於是,斯科特重歸陳納德麾下,在飛虎隊的後身——駐華的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繼續當一名P-40戰鬥機飛行員。

這次回來,可能是經過血與火考驗有利於人類潛能的開發,斯科特忽然開了竅,從此接二連三打下日軍飛機,最終以空戰英雄、雙料王牌的身份結束了戰爭生涯。

斯科特的戰後生涯同樣精彩。不提他對美國空軍的貢獻,單說此人的個人愛好就令人歎服。作為一名飛行員,斯科特的文筆十分出色,他先後寫了14本書,每一本都暢銷。這還不算什麼,更令人敬畏的是,此人利用自己在美國空軍海軍中的關係,抓住每一個機會飛每一架自己能飛的飛機。

如果說一名抗日空軍飛虎隊的成員飛過F-15和F-16,恐怕有人會認為這是穿越小說。

那斯科特就應該算是穿越小說的主角,他既飛過F-15,也飛過F-16,他最後飛的一個機型是美國B-1B重型戰略轟炸機,時年已經89歲。

讓89歲的老頭開轟炸機,美國人開後門也開得夠可以啦!

2006年2月27日,羅伯特·李·斯科特安然逝於佐治亞州家中,享年99歲——按照中國虛歲的算法,則正好100歲。在這100歲裏,斯科特飛了33000個小時。

哦,這是多麼令人景仰的一個人物啊!

可是……在日本軍史研究的學者中,斯科特卻有一個不大好聽的綽號——日本人叫他“吹牛大王”。

日本學者論述,斯科特雖然確實是一名空戰高手,但是他的戰績中水分頗高。至少,讓他成為王牌飛行員的前五個戰績中,就有四個不可靠。

一根筋的日本人一個戰績一個戰績地推敲,要證明斯科特的牛皮吹得有多大。這種論述看起來很多還是頗有道理的。不過,我覺得日本人這麼幹,多半的原因還是在於斯科特書中對二戰中的日軍航空兵頗多微詞,讓日本人惱羞成怒,恨不得把他打翻在地,再踏上億萬隻腳。

不過,假如讓斯科特老爺子自己活過來反駁這件事兒,恐怕他的做法根本不會跟日本人一個戰績一個戰績的比對,這不是斯科特在空中的風格——老頭子說不定會點上一袋煙,慢悠悠抽一口,告訴你說,日本人啊,就那些一根筋的家夥,不吹牛的說,不用打,我都能給它弄幾架下來……

從89歲生日去開轟炸機,可以看出斯科特這個人是很愛拉風的一個家夥,他的戰績裏麵真摻了點兒水分也說不定。

然而,斯科特不用打就把日本飛機玩死,卻不是吹牛。中日雙方的戰史,都證明了他確實這樣幹過,而且沒有計入他的擊落架次。

不過,要說明白他怎麼玩出這個把戲的,先得從斯科特比較丟人的一次戰鬥說起,那就是1942年10月25日中美聯合空軍(CATF/CACW)空襲香港之戰。

1942年10月,中國方麵得到情報,日軍在香港囤積物資,似有意在華南地區發動一次規模較大的攻擊。為了削弱日軍的攻擊能力,中國方麵要求中美聯合空軍出動飛機,轟炸日軍後方要點——香港。

所謂中美聯合空軍,是抗戰後期,隨著中國空軍力量的恢複,為了更好地在中國戰場增強盟軍航空部隊的合作而組建的一支混合部隊。他們的飛機曾經一側機翼下為中國機徽,另一側為美軍機徽,機身和尾翼則按照中國空軍標準塗裝。這個時候,“飛虎隊”即美國誌願援華航空隊已經解散,人員除了離開中國的以外,大多加入美國第14航空隊或中美聯合空軍,繼續留在中國作戰。中美聯合空軍的人員是兩家一起出,裝備麼,就隻能仰仗財大氣粗的美國佬了。

也許,很多“飛虎隊”隊員來到中國的時候,追求正義公理與做雇傭軍來發財的心思哪個更重要很難說清。但是,當飛虎隊解散的時候,他們中的很多人選擇了留下來繼續為保衛中國而戰鬥。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因為他們很明白自己今後已經沒有獎金可拿。

當時在中國戰場上,共有三支空軍部隊在對日作戰,包括美國第14航空隊(刷藍白五角星的),中美聯合空軍(倆翅膀一個中國的、一個美國的),還有中國空軍自己的獨立作戰部隊(青天白日徽的)。這也造成後來的戰果統計如同羅生門,折騰得大夥兒常常腦袋大一號——幸好土八路是在日本投降以後才組建空軍的,否則鬧不好會折騰死人的。

從戰鬥序列上說,中美聯合空軍有三個婆婆——中國空軍的命令、中國政府的軍事委員會通過美國第14航空隊下達的命令、美國第14航空隊自己的命令,都要聽。但是實際上在中美聯合空軍中做主的,依然是陳納德。這個臉皮粗糙得可以當砂輪使的將軍,通過在飛虎隊中建立的威望,同時獲得了中國和美國雙方的信任。

不過,這次攻擊香港的命令,讓陳納德十分頭疼。

有人評價抗戰期間在中國的三個盟軍巨頭——史迪威、魏德邁和陳納德每個人的風格不同。史迪威最有本事拉來軍火但和蔣介石勢同水火,魏德邁和蔣介石關係好但既拿不來軍火也不幹事兒,能幹事兒又和蔣介石關係好的,唯有陳納德。

的確,蔣介石和宋美齡,都把陳納德視作親密的私人朋友,當陳納德最終在美國國會的壓力下以近乎解職的方式離開中國的時候,蔣介石卻倔強地用了一個極為盛大的歡送會來表達中國對陳納德的感謝。

然而,蔣介石之所以和很多人搞不好關係,責任並不能都推到別人身上,有的時候,這個光頭的委員長的確讓人頭疼。比如,1942年4月,陳納德接到委員長閣下的直接命令,要他們去日軍陣地上低飛示威,有條件的話進行轟炸或者掃射,來鼓舞陸軍的士氣。

這實在是讓陳納德十分為難的命令,甚至可能給他帶來手下造反的危險——因為飛虎隊隊員的獎金是按照擊落日軍飛機的數量來計算的,對地麵進行攻擊既危險還拿不到錢,除了幾個好鬥成狂的家夥,陳納德根本無法動員部下去執行這個任務。其實,陳納德是很有理可講的——當初來中國的合同,隻說去打日本飛機,可沒有對地攻擊的條款啊。

問題是蔣委員長從來不是個講理的人,他也不會對合同感興趣。老蔣說到底是個封建社會的產物,他對於資本主義社會的什麼契約精神是沒有感覺的。

確切地說,當陳納德硬著頭皮把“飛下去示威”這個要求傳達給弟兄們的時候,當場有23名飛行員提出辭職。飛行員們的理由很簡單——日本人的戰鬥機不是當擺設的,P-40的低空性能不佳,一旦下去恐怕我們就上不來了。

想讓委員長理解P-40的飛行性能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4月20日,陳納德被迫約見宋美齡來談這件事。

最後……最後飛虎隊還是出動了,而且打得不錯——當然,下不為例。

隻是那段時間飛虎隊的戰績有點兒出奇的好。從4月21日開始的一個星期,就打下來22架日軍飛機——而日軍隻承認被打下來兩架。

對此戰績,中美雙方戰後同時保持沉默,隻有日本人上躥下跳大表不平也沒人理它一個戰敗國的想法。

不過,有人暗中推測,是不是陳納德和宋美齡當時達成了某種默契呢——比如,拿出一筆獎金來發給願意進行對地攻擊的隊員們作為鼓勵。當然,為了在合同上看著完美,獎金的名義還是要按照擊落日本飛機來計算的嘍。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可不僅是中國的文化。

要是這樣,跟日軍損失對不上,也就情有可原了。

這是在“飛虎隊”時代的煩惱,現在陳納德指揮的是中美聯合空軍,一支正兒八經的正規軍,這裏麵再刺頭的飛行員也是不敢拒絕執行任務的。

陳納德的問題在另外兩個方麵:第一,使用他手裏的B-25中型轟炸機(就是那個杜立特駕駛轟炸東京的飛機),航程能夠得著香港的空軍基地,隻有桂林。可是桂林那裏無論汽油還是彈藥,都沒有儲備,怎麼能在那兒悄悄地做好出擊準備而不讓日軍知道,是一大難題;

第二,即便能夠悄悄出擊,陳納德手中的汽油都是經過駝峰航線送來的,十分珍貴,預期隻能出動12架B-25和12架護航的P-40戰鬥機。然而,根據情報,日軍在香港有不下40架戰鬥機,這點兒兵力麵對麵地打起來隻怕要吃虧。

好在,陳納德是飛行員中少有的學貫中西之士,終於被他琢磨出一條深合東方兵法的妙計。

89歲的斯科特去開B-1B轟炸機,這絕對是個瘋狂老爺子。1942年的時候,第14航空隊能被稱為老爺子的陳納德卻一點兒也不瘋狂,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空軍將領中,是以善於運用戰術著稱的。

比如這次攻擊香港,他拍板的攻擊計劃就充滿了東方式的狡詐。這個計劃的代號是“錯肩”——一個閃式探戈中的經典動作。

按照這個計劃,中美聯合空軍的轟炸機和戰鬥機,出擊的基地將不放在桂林,而放在更靠近後方的昆明。這樣的他們將經過900公裏的飛行後到桂林落地加油,然後再次起飛,直撲廣州。

這樣做的目的,是盡量減少日軍先發製人,提前攻擊桂林機場,把出擊部隊炸毀在地麵上的危險,桂林離前線太近,多少有點兒警報不靈。

慢著,不是要炸香港麼?怎麼改廣州了?對,就是廣州。日本陸軍航空隊第33戰隊主力駐守在廣州天河機場,假如發現中國空軍襲擊香港,他們一定會趕到香港助戰,加上香港啟德機場的第33戰隊第3中隊就地升空迎戰,陳納德的護航戰鬥機不要說保護轟炸機,自己都不夠日本人打的。所以陳納德在戰前就放出風去,說這一仗要奇襲廣州,全殲第33戰隊——至於放風之後日本人怎麼能知道,陳納德就不管了,他知道日本人肯定能知道。

抗戰為什麼打了八年?漢奸太多啊……有時候,也不見得是壞事——比如,這回。

如同陳納德預測的那樣,收到情報的日軍立即提前做好了準備,10月25日,陳納德的轟炸機隊從桂林一起飛,漢奸就向日軍報告了:太君,納德陳奔高第街去了,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