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不要墨守成規地想問題

有兩個和尚要從一座寺廟走到另一個寺廟,他們在行走的路上,遇到了一條河,由於剛下過暴雨,河上麵的一座小橋被漲高的河水衝走了,但是河水已退,他們兩個決定涉水而過。

這時,剛好有一位婦人經過,她也急著過河對麵去辦一件事情,但又怕被河水衝走。

第一個和尚立刻背起婦人,涉水過河,把她安全送到對岸。第二個和尚接著也順利渡河。

兩個和尚默不做聲地走了好幾裏路,第二個和尚突然對第一個和尚說:師傅教導我們不近女色,剛才為什麼還要送女子過河呢?

第一個和尚淡淡地回答:我早已把她放下了,你卻為什麼還放不下呢?青少年朋友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應該學習第一個和尚勇於擔任事情的行為,而不要像第二個和尚,輕易地就被一個成規給束縛住了。墨守成規是成功路上的絆腳石,真正有創新精神的人,骨子裏的本質上流著叛逆的血。

墨守成的思想無疑會限製青少年的發展,將使你永遠落後於人,永遠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可見,墨守成規可以害死人。所以說,青少年朋友不要被墨守成規束縛住了手腳,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大膽地去做,創造新的規則,同時也在創造著自己的人生。

放下成規,尋求新規

規則是前人們總結出來的,我們應該懷著尊重的態度去看待。但在今天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一些老的規則用來解決新的問題,很可能就行不通了。所以,我們要勇於放下成規、打破成規,去尋找新的規則。

青少年朋友們都知道“曹衝稱象”的故事。曹衝的思維力很強,其中關鍵的一點就是,他沒有墨守成規地去想問題,而是換了一個新方法,輕而易舉的稱出了大象的重量。他的思維能力很強,對問題能夠提出創造性的見解,別人沒有想到的,他卻想到了。不墨守成規,換個角度去看待問題,這不僅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也是創新的要求。

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青少年朋友要用變的眼光去把握一切,才會在生活與學習中取得成就。

12歲的希拉裏住在緬因州一個農村小社區裏,她是一個學業天才兒童。不僅在學業上,而且在美術領域都具有天才兒童特有的社交和情感特征。

她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這一點從她對玩耍的興趣上就可以看出。當她還是個小姑娘的時候,她就拒絕玩洋娃娃。青少年時,她對男孩和服飾都不感興趣,並且對主流文化嗤之以鼻。她不講求物質享受,也不喜歡花錢。12歲時,她成了素食主義者,還自認為是假小子和女權主義者,並對此非常自豪。她針砭時弊,尤其關注社會的不公現象和女性的不平等地位。她甚至在演戲時仔細計算對比男演員和女演員的台詞量,然後告訴導演,男孩的台詞比女孩的多。

她不是一個乖學生。即使是在天才青年中心暑期學習班裏,她也敢對老師提出質疑。她覺得她的戲劇老師不願意接受其他有關對莎士比亞的評論。“評論家們怎麼知道莎士比亞究竟是怎麼想的呢?”希拉裏挑戰說,“或許他所寫的正是他所想的。”然而,戲劇老師卻說她所介紹全都是一些權威學者的解釋。雖然老師們會對她的“奇思怪想”感到憤怒,但是他們也不得不說:“她做的好極了!”她的獨立思想與不墨守成規的態度以及有主見的個性,很自然讓她成為了學校裏的佼佼者和帶頭人。

循規蹈矩的人不容易犯大錯誤,但是也難於成就大事業;不墨守成規和有主見的人,才容易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青少年朋友要善於發揮自己的奇思妙想,不要被生活與學習中的條條框框所束縛,勇於提出自己的觀點與見解,讓自己的思想真正的迸發出卓越的光彩!

14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現實生活中,人們總習慣去走別人走過的路,少數服從多數的理念認我們偏執地認為大多數人走過的路是不會錯,這也是為什麼成功者比失敗者少之又少的原因。追風、跟隨者、隨大流,傳統的想法隻會凍結人的思維,阻礙前進的腳步。

成功人士的經驗告訴我們:想不尋常的問題,走不尋常的路,凡事快人一步,是獲得成功的保證。所以,青少年們要想為成功揚帆起航,就要多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勤於思考,敢於創新,才能抓住機遇。對於渴望成功的青少年來說:“敢走別人沒走過的路”的精神是非常可貴的,成功的人都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總是先例的破壞者。而正是敢嚐試別人沒嚐試過的東西,才成就了自己輝煌的人生。

敢走別人沒走過的路

有一個糖果商,雖然擁有自己的糖果廠和經銷部,但由於規模太小,加上各大廠商的競爭激烈,生意很是蕭條,如果不改變現狀,工廠將麵臨倒閉。糖果商每天夜不能寐,但還是想不出有效的辦法。一天,他實在是想不出好辦法,就一個人到街上轉,不遠處看到一群孩子在玩遊戲,就走過去在旁邊觀看,馬上就被吸引住了。

孩子們在做一個“幸運糖”的遊戲,規則是:把一些糖果平均放在幾個口袋裏,由一個人把一顆大家選出來的“幸運糖”隨意的放進其中一個口袋裏,然後所有人再隨意選一個口袋,從中拿出一顆糖果,如果誰有幸拿到“幸運糖”,他就能享受特權,即他就是皇帝,其他人都是臣民,每人要上供一顆糖給他……看完這個遊戲,他的腦子靈光一閃,想出一個好辦法。

在當時,糖果的價錢隻要1分錢,糖果商把自己的糖果改名為“幸運”,並在糖果包裏包上1分錢作為“幸運品”,誰如果有幸買的裝有錢幣的糖果後,就可以免費得到裏麵的錢。而在其他的糖果包裏放上眾多可愛的小動物形象作為獎勵。隨後,糖果商開始不惜一切血本的做廣告,大量投入生產,並在報紙、電台打出口號:“打開,它就是你的!”把“幸運”糖描說成是一種能給人帶來幸運、帶來驚喜的物品。果然,由於方法奇特新穎,又抓住孩子們的心理,他的糖果一時聞名全國,銷量也迅速漲了幾百倍。就在“幸運”糖果走紅時,其他的一些糖果商也都紛紛模仿,雖銷量也有所提高,但都無法與之相比,很快的,“幸運”糖果就為他帶來了巨大的財富,成為糖果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每個人的道路雖不盡相同,但人人都想成功,雖然有的人成為科學家,有人成為百萬富翁,但多數人則是平平淡淡走了坎坷一生,甚至一事無成。為何有如此大的差別,或許你會說,那些科學家、發明家是天才、遇到好機遇,但你可曾發現所有的成功人無不是善辟蹊徑,敢於創新的人,他們懂得運用自己的思維,走別人沒走過的路,做別人沒做過的事。他們知道,如果不能領先他人,而是一味地去跟隨別人的腳步,那麼就永遠隻有做“第二個吃螃蟹的人”。

魯迅先生曾稱讚:“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當今社會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善辟蹊徑,思維創新已成為引領時尚,引領潮流,引領各行各業發展的力量。如初升太陽的青少年,自己的人生路剛剛起步,擁有創新的頭腦,有敢於冒險的勇氣,是改變命運,讓自己與眾不同所必備的根本。你或許沒有顯赫的門庭,也沒有聰明的大腦,隻是眾多人中一個普遍平凡的人,但創新並不需要天才,隻要你有獨到的眼光,去觀察去發現,找到其他人所沒有看到的;隻要你敢想敢做,抓住腦中靈光的一閃,抓住難得的機遇,敢做第一個螃蟹的人,你就已經成功的一半。

成功就要比別人快一步

人人都坐過公交車,當然青少年也不例外。當公交車停下來時,所有人都會爭先恐後的往車門擠,因為你隻有比別人都快一步,才能第一個上車,才能搶到最理想、最舒服的位置。同樣的道理,人生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搶先一步的意識,所謂快一步海闊天空,慢一步處處被動,誰搶占了先機,誰就掌握了主動權。我們常會說,機會隻會垂青有準備的人,而快一步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比別人早一點做好準備,等到機會來臨的時候,能抓住機遇,獲得成功。

拿破侖曾說:“我的軍隊之所以打勝仗,就是因為比敵人早到5分鍾。”的確,比賽中的冠軍隻是比別的選手提前一步到達終點而已,而這提前一步的結局卻有著天壤之別。

比別人快一步,看似簡單但做起來並不容易。人們對於習以為常的事總是習慣遵循傳統觀念的想法,按照常規去做去思考,如果一個人的思維時時受到傳統思維定勢的影響,不敢去改變,還如何做到比他人快一步呢?一個人的不成功並不是因為能力有限,而是缺乏獨到的眼光善於抓住一個機會並去發掘開拓,也就是說,比別人快一步的前提就是要有打破常規的創造性思維,敢於不斷開拓創新。就如比爾·蓋茨,正是想到了計算機會崛起的必然趨勢,才退學改行從事計算機,領先一步,搶占得先機,才使他走在時代的最前沿,取得巨大成功。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曾說過:“讓思想永遠走在年齡的前麵。”的確,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隻有創新才會使自己充滿活力,隻有創新才能使自己不斷改進,化劣勢為優勢。青少年正是學習知識,蓄備能量的重要階段,一定要有想常人不敢想,做常人不敢做的創新精神,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開啟夢想之門。

15敞開心靈接受失敗

當分歧出現後,選擇逃避是最愚蠢的方法。

人生,更像一部見證自己生命的史書,它記載著你曆經的滄桑寒暑,或悲或喜,或輝煌或平淡,它是無法修改也無法修補的。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正處於人生的一個重要的過渡階段,心靈、情感、夢想由此開始萌發,生活中的煩惱和迷茫就像是一夜之間從天而降。這時的你正被極度的自卑、沉重的壓力、青澀的情感等困擾著,也許正想著去逃避。其實,麵對這些,最重要的是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異常,勇敢地去麵對,方能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喜歡成功,不想失敗。可是生為世人,需要為自己的追求而奔波四海,在這個過程中,多多少少的總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致使你失敗、一無所有,也許你會因此而喪失信心,因此而一蹶不振。

古人雲:“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失敗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關鍵是你要怎樣正確的看待失敗,從失敗中汲取經驗和教訓、把失敗當作成功的階梯,在這樣的勇敢者麵前就永遠不會有失敗;反之,被失敗壓垮或在失敗中消沉,失敗將緊隨於你,使你的人生一事無成。所以,麵對失敗,不要害怕,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希望就在前方。保持一顆樂觀的心態看待失敗,隻有這樣你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失敗是人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人活世間,我們所走的曆程,大部分是由層層疊疊的挫折、失敗所堆積起來的。其實,失敗都是常事,很多人們都是在起落不定、得失無常中,感受著皆大歡喜、痛心疾首。或許我們很迷惘,或許我們很墮落,但在迷惘和墮落後,必須要恢複理智,好好麵對現實、應變生活。

張健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的學生,在大學裏他所學的專業是食品工程,而且他對於整合食品營養方麵都頗有見識和看法。

20世紀80年代末,他剛剛畢業就找到—份月薪2000元的工作,而且還是對口的食品廠的科研工作。但是他不甘於就這樣為別人做事,他想有自己的工廠,有自己的事業,於是,他放棄了這份高收入的工作,搞起了粉絲加工生意。很快,他的工廠就建起來了,沒想到的是,由於選擇的產品其工藝技術有問題,生產出的粉絲質量不過關,極容易斷,雖然已經找到了解決的方法,卻沒錢把粉絲廠繼續辦下去。就這樣,他把自己所有的積蓄和借來的十幾萬元賠得一幹二淨,他的第一次創業則以失敗而終止。

失去事業的張健還是不服輸,又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創業。這次他重新選擇一種效益不錯的項目——開發新品種肉鬆。剛開始的時候生意還不錯,獲得或多或少的利潤,還還清了以前所欠下的債務。但好景不長,肉鬆市場的假冒偽劣產品也越來越多。當時,在他廠裏所做的肉鬆一斤的成本價格就需13元左右,而市場上的一些假冒偽劣肉鬆才賣9元錢,這樣一來他的產品就沒有了市場,很快第二次生意又以失敗而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