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進中給自己一個看得見的目標

人生最怕的就是在大海中航行看不見目標,人生中最可怕的就是無休止的沒有目標的等待。沒有目標的人生是可怕的人生,但是看不見目標的人生則是讓人痛惜的人生。中學生朋友,你有自己的目標嗎?你看得見自己的目標嗎?

很多同學都有這樣的經曆,在考試之前給自己定了一個很大的目標,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感覺這個目標太大了,自己根本就完成不了,以至於不到最後就放棄了。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目標太大,大的讓自己看不到,大的讓自己不敢走下去。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給自己一個看得見的目標。

英國有一個女性遊泳愛好者,在一個濃霧的天氣裏,她要挑戰橫渡一個海峽。當她跳進水中的那一刹那,海水冰冷刺骨,身邊還不時的有鯊魚出現。她身邊的護衛人員幫她趕走了鯊魚,她則一直不停地向前遊去。

就這樣一直遊了15個小時,她眼前的景象和剛下水裏一樣,除了一片濃霧之外,什麼也看不見,她終於堅持不住了,要求身邊的人員將她拉上船去。到了船上,休息過後,她非常後悔自己的舉動,因為她發現在她上船的地方,離海峽不足半英裏。

事後她說:“我不是給自己找借口,是因為天氣問題,我看不見目標還有多遠,所以才讓我喪失了堅持下去的勇氣。如果天氣好點,我可以看見海峽,我一定會遊過去的。”

這是她生涯中,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沒有堅持到底,也成了她生命中的一個遺憾。不久之後,她為自己設定了清晰的目標,重新遊過了這個海峽。由此可見,製定一個讓自己看得見的目標有多麼的重要。

青少年朋友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應是如此,給自己一個看得見的目標,哪怕隻是一個小目標。當你完成這個小目標的時候,你內心會湧起一種成就感與快樂感,這種美妙的感覺會帶給你製定下一個目標的動力,讓你一直在實現目標中快樂地生活。

分段實現自己的目標

不要小看一個小目標的力量,許多大成功就是因為實現了一個個的小目標而積累起來的。沒有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何來大目標的實現,何來成功之談?成功就是逐步實現一個有意義的小目標,意思就是說:將大目標分解成為小目標,然後分段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長城不是一天修好的。一個長遠的計劃中,要分很多個細小的計劃才是切實可行的,完成起來也才會覺得不那麼吃力,而且會時時感覺到自己的進步,以及目標越來越接近。製定遠大的目標是人生成功的關鍵,製定階段性目標更是關鍵中的關鍵。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組織了三組人向同一個村莊行進,第一組人,沒有告訴他們村莊的名字與路程,隻讓他們跟著向導走。走到一半時,就有人開始抱怨太遠,有的人不願意再走下去了;第二組人,告訴他們村莊的名字和路程,但路中沒有裏程碑和標誌,當走到一半時,有人開始喊累,有人開始休息。這時,有人說,快到了,才得以大家一起前進;第三組人,不僅告訴他們村莊的名字和路程,而且每一段路程都有一個明顯的裏程碑。這組人就開始唱著歌,聊著天,經過一個裏程碑就感覺離終點更近了一步,所以,他們最快到達了目的地。

無獨有偶,還有一個故事:日本有一位運動員叫山田本一,名不見經傳的他在1984年的東京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中,出人意料地奪得了國際冠軍。當記者問到他是什麼力量讓他拿到這個冠軍時,他說了一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兩年後,意大利國際馬拉鬆邀請賽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蘭舉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參加比賽。這一次,他又獲得了世界冠軍。記者又請他談經驗。他還是說了那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

人們對他的優秀成績感到不解,後來,在他的《自傳》中,所有的人才恍然大悟。他在他的《自傳》中是這麼寫的:“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路線仔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跑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過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目標衝去。起初,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常常把我的目標定在40千米外的終點那麵旗幟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裏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麵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4養成樹立遠大目標的習慣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青少年要養成樹立遠大目標的習慣,別忘了,有目標才可以挑戰充滿變數的未來。

好的習慣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讓人的一生發生重大變化。滿身惡習的人,是成不了大氣候的,惟有有好習慣的人,才能實現自己的遠大目標。因此,青少年朋友應該養成有遠大目標的習慣。

養成樹立遠大目標的習慣

俗話說“無誌者常立誌、有誌者立誌長”。作為一個有誌的青少年,應當早一點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且不要輕易變來變去。立誌要遠大,盡管是量體裁衣的相對遠大。

古語說:“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確立的目標越高,達到的境界越高”。哈佛畢業生成功率追蹤研究結論之一是:有無遠大目標,結果很不一樣。一個人、一個組織或者一個國家,都應當有遠大目標。

查理·斯瓦布是一個小時候生活在賓夕法尼亞的山村裏的孩子,那裏的環境非常貧苦,而他也隻受過短短幾年教育。從15歲起,他就孤身一人在賓夕法尼亞的一個山村裏趕馬車謀求生路。過了兩個春夏,他在鋼鐵公司謀得了另外一份工作,雖然每周隻有3美元的報酬,可是,在工作期間他每次都把工作做的最好。皇天不負有心人,很快他就成了卡內基鋼鐵公司的一名正式員工,日薪1美元。又過了沒多久,他就升為了技師;慢慢地,他升任總工程師;5個春夏秋冬過去了,他也成了兼任卡內基鋼鐵公司的總經理。

他這一步步走來的曆程,證明了他有能力來承擔任務,同時,這也與他的習慣有關。當他還是鋼鐵公司一名微不足道的工人時,就暗暗下定決心:“總有一天我要做到高層管理,我一定要做出成績來給老板看,使他自動來提升我。我不去計較薪水,我要拚命工作,做到最好,使我的工作價值遠遠超過我的薪水。”

因此,他在公司的地位每每提高一步時,總是以公司中最優秀的人做為下一個目標。他沒有在受規則約束的時候向身邊的人抱怨,他也沒有每天做著白日夢等待著奇跡的出現。他深知一個人隻要有遠大的目標與誌向,並肯努力為之去奮鬥,盡力讓自己做到最好,就一定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立了大誌,人生就發生了變化,最大的變化是人源源不斷釋放出精神動力,精神動力就像潛藏在人心中的寶藏。遠大的誌向是挖掘寶藏的金鑰匙,能夠釋放出精神動力的人才能成就一番偉業。

查理·斯瓦布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想法,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習慣,短短的5年之內造就了他的輝煌人生。對於處在成長階段的青少年朋友來說,這個時期是樹立人生方向的大好時期,世界上很多偉人的誌向都是在小時候就確立的。有了遠大的目標,你就會慢慢養成一種為這個目標奮鬥的習慣,養成一種為目標奮鬥的習慣之後,你就會一步步地實現這個目標,最後達到成功。

遠大的目標能激勵你一生

在生活中,立下大誌的人,心中都有一個高標準,他的一生都會在這個遠大的目標激勵下行動。那個標準就像他人生旅程中的燈塔一樣,當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困難挫折時,燈塔之光就會給他希望和力量,讓他勇敢地、堅持不懈地走下去。當他在生活中取得成績時,燈塔之光又會是一個警示,提醒他離目標還很遠,一刻都不要鬆懈。

在成語詞典中,還有這樣一個成語——胸無大誌。胸無大誌的人是受人鄙視的,因為胸無大誌,他對自己的要求就會低,努力就會被淡化,人本應有的能量就無法發揮。人無誌不立,一個胸無大誌的人浪費的是自己的天賦,讓本該精彩的人生變得黯淡無光,這是人生的一天憾事。

遠大的目標能讓你的人生更有價值。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目標並不重要時,就會認為對目標所付出的努力沒有什麼價值。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目標很重要,情況就會相反。因此,青少年朋友必須把目標建立在自己的理想上,如果你的各個目標組成了你所珍視的理想,那麼你就會覺得為之付出的努力是有價值的。

遠大的目標能讓你產生戰勝一切的動力。明確的、具體的目標是你努力的依據,是一個看得見摸的著的射擊靶。歐爾·奈丁蓋爾說:“要謀求幸福,我們的人生就不能沒有一個遠大目標。”意思也就是說,沒有遠大目標的人,即使有巨大的能力,也還是很難達到理想中的目標,取得巨大的成功。

遠大的目標能使你把握現在。希拉爾·貝洛克說:“目標是朝向將來的,是有待將來實現的,但目標使我們能把握住現在。”任何偉大目標的實現,依靠的是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一連串小目標的實現,最終才會實現遠大的目標,因為遠大的目標是一個個小目標堆砌而成的。青少年朋友要知道:你現在的種種努力都是為實現將來的目標鋪路,如果你能集中精力於現在的學習,那麼你就能成功。

5做一個有誌向的人

俗話說:“有誌者,事竟成。”這裏的誌,是大誌,是雄心壯誌,是崇高的理想。有人說:人生誌向決定人一生的成功頂峰,意思就是說理想與目標決定成功的一個人的成功的大小。

古今中外,凡是有作為對人類社會進步有大貢獻的人,無不注重人生誌向、崇高理想和遠大目標。如果一個人沒有遠大理想,就會迷失前進的方向,就會失去人生內在的前進動力,青春就將枯萎、衰退,生命就會黯淡無光。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誌向、追求、目標和理想。但不同的人,所立的誌向、所抱的理想各有不同。有個人成名之誌,有小家庭溫飽之誌,有發大財之誌,有追求個人享受之誌,有心懷天下的鴻鵠之誌。諸葛亮說:“誌當存高遠。”崇高的理想可以激發人的才智,激勵人們奮發向上。

沒有誌向,你將一事無成

著名的成功演說家卡耐基認為,立誌是一個人踏入學習大門的開始,勤於學習是登堂入室的旅程,這旅程的盡頭就有成功在等待著你。因此,立誌是成功的前提和關鍵。有多大的誌向,就會有多大的成就。沒有什麼是想不到的,隻有做不到。一個人有什麼樣的誌向,很可能就會有什麼樣的未來。

一個衣衫襤褸、神情萎靡、不時地打著哈欠的年青人,孤獨地倚著一棵大樹曬太陽。一位智者從此路過,好奇的問他:“年青人,如此美好的時光,你不去做應該做的事情,豈不辜負了這大好的時光?”這個年青人歎了口氣說:“在這個世界上,除去我的身體以外,沒有什麼是我的了,每天曬曬太陽就是我要做的所有事情了。”

“你沒有家?”

“沒有。與其承擔家庭的負累,不如幹脆沒有。”

“沒有朋友?”

“沒有。與其得到還會失去,不如幹脆沒有朋友。”

“你不想去賺錢?”

“不想。千金得來還複去,何必勞心費神動軀體。”

“噢,”智者若有所思,“看來我得趕快幫你找根繩子。”

“找繩子?做什麼?”年輕人好奇地問。

“幫你自縊!”

“自縊?你叫我死?”年輕人驚呆了。

“對啊,人生有生就有死,與其生了還要死,還不如不生呢。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多餘,自縊而死,不是正符合你的邏輯嗎?”

讓人活著的是一種希望,一種精神;讓人堅強的活著的是一種力量,一種誌向。如果失去了希望,失去了誌向,也就等於失去了一切。與其沒有理想、沒有目標、行屍走肉的活著,不如有希望、有精神、有誌向的活著,同樣是活著,為什麼不去選擇一種更好的活著的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