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悲觀讓你敗給了自己
對於廣大的青少年朋友來說,在正常的交往過程當中,都會有取悅他人的傾向,因此,就會經常承受不住屬於他自己的過錯。當遇到和別人意見不同時,你就漸漸形成一種膽小怕事、怯懦、退縮、忍讓等不良的習慣。這個時候,你心裏則會承受相當大的痛苦和壓力。其實,這些都和你內心的悲觀心態有關。
青少年朋友們,你們首先要明白,人的一生總是會經曆些不如意的事,有時自己的行為表現也並非令人滿意,也可能會導致自我批評和害怕等情緒。悲觀的青少年也未必要整天沉湎於這些感受之中。要經常鼓勵自己積極向上,經受多種磨難,做一個樂觀向上、朝氣蓬勃年輕人。
在印第安有一群村民被白人追殺,當時的處境非常危險。村長把村民們集中在一起,說:“我有件事很重要的事情告訴大家!”在場的所有人都神色惶恐地聽著。
村長說:“這不是一個好消息,我們現在除了水和牛飼料以外,沒有其他可以吃的東西了。”全場死一般的寂靜,所有的人臉色都變得刷白。
突然,村長又神情木然的說:“還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大家。”
“真的?”這下全場一片歡呼,每個人都覺得生存的希望之火又點燃了。
村長笑著說:“那就是,我們還存有很多的水和牛飼料。”
後來,這村子裏的所有人都頑強地生存下來。
這個故事告訴廣大的青少年朋友,在厄運麵前絕不絕望的人,最終是不會被生活打垮的人;也就是說,人生的好多次失敗,最後並不是敗給了誰而是敗給了悲觀的自己。
作為青少年,你要明白,人生是美好的,不要總是用一種過於悲觀的態度去對待周圍所發生的事情。有一句話說得好:快樂像感冒,傳染的很快”。那麼,你就應該把你樂觀的心態傳給周圍的每一個人。
消除悲觀,迎接美好明天
悲觀是人生觀理論中的一種形式,悲觀主義代表叔本華說:“人生如同上好的弦,盲目地走隻是聽命於生存意誌的擺布,那麼,追求人生的目標和價值就毫無意義了”。
由於每一個人都有意誌,也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渴望。那麼,欲望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悲觀失望的心理。尤其是青少年在自信不足時,悲觀的心理就會大大增加,這也是產生悲觀的主要因素,同時它還會在行動上帶來阻礙,使你對未來產生猶豫不定。
青少年朋友們,你們如果想要一迎接一個美好的明天,那麼,就請你拿出一個大大的笑臉來對待生活中的失望,並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對消除悲觀。就像樂觀人所說的那樣:困難有兩種方法可以解決,一是樂觀的打敗困難,二是樂觀的被困難打敗。
樂觀是心胸豁達的表現,是人際交往的基礎。要和樂觀的人做朋友,在和他們交往的過程中,學習他們看待事物的態度和思考模式,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的改變自己的認知和心態。而且,和樂觀的人在一起容易感受到更多快樂,可以有助於你從悲觀的情緒中盡快走出來。
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了解自己的心態,多到公園走走,旅遊等,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利用外界的景物趕走心中的不愉快,讓大自然的寧靜給你帶來輕鬆的好心情。
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如果你悲觀的情緒難以自拔時,可以暫時轉移注意力,聽一些輕鬆的曲子,讓音樂的旋律溶解你內心的不良情緒,也可以跑步進入另一種狀態。
18用快樂的心情戰勝焦慮
21世紀,這不僅是一個躁動不安的時代,隨著個人的壓力不斷增大,它更是一個充滿焦慮的時代。與其隨波逐流的被焦慮心理給掌握,還倒不如有意識地培養一些讓你快樂的習慣,隨時幫助自己調整心情。作為青少年,你一定要學會用快樂的心情戰勝焦慮。
沒錯,這就是一個焦慮的時代,所有的人都迫不及待……快樂也許隻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活習慣。心理學博士凱倫·撒爾瑪索恩女士說:“我們的生活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你隨時可能會被突如其來的變化擾亂心情。”
逃出焦慮泥潭
根據美國一家調查機構在全世界22個國家調查人們的快樂水平,結果顯示:,美國人的快樂水平最高,有46%的美國人對自己的生活感到快樂,其次是印度,37%的印度人樂嗬嗬地生活著,而中國人的快樂水平最低,位列榜尾,隻有9%的中國人覺得自己活得快樂。
這是為什麼呢?這主要是由於不快樂的人不知道如何去尋找快樂,發現快樂。泰來神父說過:人要怎樣才會活得快樂呢?最主要的就是要去做讓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讓快樂主導你自己的情緒。青少年可別忘記,快樂的心情也需要你自己來做主。
小華是某一實驗中學初三的學生。她平時的學習態度很認真、基礎紮實,也很得老師們的讚賞。可是心理素質卻欠佳,每一次一到考試的時候,她就會感覺自己的心如擂鼓一般,焦慮不已。
根據她的老師反映:她平時的作業很不錯,但一到了考試,成績卻總是徘徊在基本及格的60分左右。她自己也說,看到試卷腦袋發蒙,生怕考不好。
另外,上體育課的時候,練習跳遠,在她之前一個同學沒跳好,摔了一跤。結果她就非常焦慮,心裏也很緊張。結果到她跳的時候,果然也摔倒了。
所以,她的表現很明顯,就是焦慮症。
青少年一旦處理不好自己的情緒,結果是很麻煩的,不僅任何事情都做不好,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的心理方麵的打擊很大,總是失敗,讓自己對生活,對人生的態度都有有所改變。就像事例中的小華,如果她以後還不懂得調控自己的情緒,戰勝焦慮。那麼,對她以後人生的負麵影響則是深遠的。
用快樂的心情戰勝焦慮
隨著社會的進步,高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日趨加快,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優者生存,劣者淘汰使得人們麵對不斷變遷的事物時常出現不知所措的焦慮心理。這是社會文明的必然產物,但又是適應社會和環境不得不克服的心理狀態。下麵,我們來介紹幾種用快樂的心情來戰勝焦慮的方法:
第一種,就是保持情緒穩定。對突如其來的事物和一些和自己關係重大的事情,青少年朋友在開始麵臨它們時,生理上會發生急劇變化,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兩手發抖,手心冒汗,這是由於過分焦慮和恐懼引起的。
這種心理主要是由於過度緊張,使腦神經活動的興奮與抑製喪失平衡,從而出現難以控製的心慌、不安、緊張,使思維處於抑製狀態。其實,適度的緊張對人是有一定益處的,它可以進一步調動人體的各種機能,使思維更加活潑,產生一種增力作用。
第二種,學會在水邊散步。有研究指出,因為在嬰兒時期便置身於羊水,因此人與生俱來就是親水的。在水邊散步,能有效地幫助人放鬆身心,即使煩惱再多,在有綠樹有流水的環境中,你也能暫時拋開一切,為自己“偷”得片刻悠閑。
第三種,正確估計自己,樹立自信心。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青少年朋友應該多考慮我要怎麼做,要如何進取;在各種社交場合,應順其自然地表現自己,不要總考慮別人怎麼看待我,我要怎麼迎合別人。
第四種,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精神要盡量放鬆,對麵臨事物有恐懼感的人往往吃不下,睡不著,惶惶不可終日,對其身心健康危害極大,為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應該在思想上不過分誇大事物與個人前途得失的關係;另外,要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不要過分疲勞,大腦過度勞累會造成頭昏耳鳴,興奮與抑製過程失調,神經活動機能減退,加劇心理緊張程度。
第五種,正確看待自己。青少年應該學會比較客觀地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的能力,把握好自己的方位和坐標,看準機遇,發揮自己的作用,並不斷在快節奏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各種事件中基本保持心理平衡。尤其是在學習中不要過分注意自己的弱點,多想自己的長處。
19從暗戀的苦惱中解脫
談戀愛的滋味是美好的,許多的學生都是處在青春期的過程中,但是誰能沒有青春發育時的心理呢?但是一些學生因為個人的許多原因,而不喜歡把自己的思想付諸於行動上,而是心裏麵偷偷地開出了愛情的萌芽花朵,這種現象是屢見不止的,如何讓自己從暗戀的苦惱中解脫出來,就成為了廣大青少年都比較關注的話題。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相互喜歡是非常正常的心理成長過程。與異性的正常交往,是心理健康發展的需要,對於激發美好生活的追求,鼓舞奮進的理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隻不過,由於青少年對於世界觀尚未形成,對人生、對社會、對世界的看法還較幼稚、片麵,個人的思想、道德品質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還會有很大的變化,今天可能一致,明天就可能有分歧。在這個動蕩不安的時期裏,青少年對異性的戀愛往往帶有朦朧、脆弱、不穩定的特點。
心理發育還不夠成熟
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心理上有了些變化,開始變得不愛說話,沒有小時候那麼活潑,也沒有很多的愛好了,表現的更多的就是自己一個人,喜歡安靜,不愛跟太多的陌生人接觸,而且思想上也是表現得很散漫。這都是青春期個人的心理上的變化。甚至是有些學生,心中有了自己喜歡的男生或是女生,他(她)也不敢去表露,就默默地喜歡著,不願自己去打破那層朦朧的對異性的美。這也許就是最初的單戀吧。
人一輩子,哪沒有一個自己喜歡的人呢?但是有些學生就是喜歡偷偷地喜歡,其實這種做法也是不正確的。要學會真正的看待感情這個問題,不要去單相思了。要知道,單戀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甚至是沒有一個很好的結果的。
以前,有個男孩子,他總是喜歡去學校的大陽台上去坐著,每次一道放學,他的心情都是難以平靜的,他都每天準時地跑到學校的陽台上去,因為在陽台上他可以看到自己喜歡的女生,他每次隻要是一看到她,心裏有再不高興的事情,都化為虛有了。
剛開始,他還是一如既往的去等到放學去看那個女孩,但是過了很久,那個女孩子都沒有出現在校園裏了。他感到頓時的很失落,後來,他暗自每次上課時,腦子裏全是那個女孩,最後,他的成績一直下降,退學了。
透過這個事例,可以看出這個男孩的心理現在就屬於暗戀心理。因為自己很喜歡那個女生,但是那個女生後來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再也沒有出現了,他就心情很糟糕,最後影響到了他的學習,結果是感情的越來越失敗。
可見,暗戀也是一種錯誤的心理。青少年在上學時期,應該了解什麼是暗戀,清楚地明白自己到底是在做什麼事情,對沒有結果的感情應該少投入點,或是不要去投入。那樣,對自己的成長也是十分有益的。
找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
暗戀是一種世界性的社會現象,青少年男女的暗戀與他們的身心特點及環境影響有關。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麵:
暗戀是青少年學生對性的好奇與探索的心理。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性成熟的生理作用下,青少年們對性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理,致使他們有一種蠢蠢欲動的探索和嚐試的欲望,他們在情感與理智之間,容易選擇前者。特別是中學生,他們對異性特別敏感,一旦意識到相互之間的愛慕之情,往往克製不住情感的衝動,迅速進入盲目的熱戀之中。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一時承受不住,急性發作,甚至釀出悲劇。
暗戀與暗示心理有。關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們最容易受暗示,“心理暗示”對於他們認識世界、評價自我的情感、行為都有著巨大的“磁化”作用。青少年學生喜歡獨立但又必須依賴他人,渴望成熟但又難逃幼稚,這一充滿矛盾、充滿困惑的時期使他們自己也難以做出抉擇。這樣同齡人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暗示,對戀愛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尤其是女生,則更容易受同伴的暗示或影響。
暗戀與社會環境有關。青少年雖然絕大多數在學校接受教育,但同時又是社會的一員。現代社會中,各種各樣的與性有關的內容很多。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發育還未成熟,他們不具有自我判斷、自我選擇的能力,因此經不起各種誘惑。還有社會上戀愛婚姻的悲歡離合,無時不在影響著青少年,無時不在牽動著他們的心。
暗戀與枯燥的課餘生活有關。課餘文化活動的單調和缺乏,對“暗戀”的出現,在客觀上到了激發作用。中學生的學習生活比較緊張,而課餘文化生活又匱乏,他們感到緊張、單調、枯燥、壓抑、厭倦。正是由於這種緊張、單調的生活,使得他們的發泄和歸屬感更為強烈。他們渴望著一種豐富多彩的生活,於是他們把戀愛看成是為生活增添色調的手段,在學習之餘,就用戀愛來打發那些無聊的時光。
暗戀已經是一種不可忽視的社會普遍現象,我們不提倡,但也不應排斥、壓抑。它是自然的產物。要正確認識和對待青少年“暗戀”。因為,暗戀並不可怕,它不是洪水猛獸,它是人成長的自然過程。
如果戀愛了,要掌握好友情的愛情的區別。愛情是神聖的,是很現實的,不是說句“我愛你”就開始戀愛了,更不是天天聊聊我我就是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