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第 脫穎而出(2 / 3)

蘇陽的責任區是原來區政府所在的地段。這裏空地多私人建築少。因此需要他前去做思想工作的對象不多,工作量並不大,蘇陽很快就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倒是陳一訊副主任,負責的地段雖然與蘇陽相鄰,需要拆遷的都是私人住宅。他必須挨家挨戶地做工作落實。糟糕的是,這些住戶又都不肯配合,跟小組人員接觸時,隻提出他們的要求,對工作人員所說的道理並不予以理會,確實是遇到了不少的麻煩。

原來,這兒有相當一部分居民,是市原竹器廠的職工。竹器廠是本市的老廠子,當年建廠時生產的竹器銷量大,效益好,越做越紅火,招編的工人也越來越多。這些年社會發展快,它所生產的主打產品已經過時了,廠裏的主要領導又老成守舊不注重更新,所以產品越來越跟市場脫節,廠子的效益越來越差,越辦越不景氣,終於在兩個月前宣布倒閉了。職工們隻領到很少的補償後,便被辭退回家自謀生路。

失了業斷了經濟收入的工人,正在為自己的職業及生活著落發愁呢!現在遇到了拆遷這樣的大事,就像迎來了一次重大的機遇。大家都把它當作自己要求再就業的一個重要籌碼,把拆遷補償當作一次發財的機會了。所以,當有人出麵開始組織鬧事的時候,大家就紛紛響應了。反正法不責眾,參與鬧事人數眾多,自己肯定犯不了法。如果成功了,自己還有可能落個大實惠。何樂而不為呢?

帶頭鬧事的叫邱大明,是竹器廠的年青職工。他家的房子是祖傳下來的老屋子,有三進廳,比較深,臨街一麵卻不很寬。應該說街道改造,會給他帶來很大的益處,可人家就是不理這個茬。任憑你怎麼做工作,他橫豎就是不肯答應。

“要讓大家拆了房子來支持你們的工作,那就得先幫我們解決些實際問題。大夥兒現在都失業在家,政府要幫助我們安排好工作。要不然對我們這些失業人員的拆遷,給予雙倍的補償!否則我們都在家待業沒有收入,房子拆了又沒錢蓋,你讓我們怎麼辦?總不能為了支持你們,大家都去流浪街頭吧?”他將住在這條街上的下崗職工都組織在一起,見到拆遷辦的人就來個獅子大開口。這幾天來,任憑陳副主任跳前跳後挨家挨戶苦口婆心的勸說,住戶們就是不肯理會。再後來見到陳副主任時,他們幹脆都躲開了。

“不幫助我們解決就業問題,就想拆掉我們的房子,除非是把我們都滅了。”他們還要送出一句狠話。

陳副主任原來在省城工作。因為對城市改造經驗豐富,被臨時抽調到南山市來擔任副主任,協助副市長主持步行街的建設工作。他在平南原本就人生地不熟,想不到工作才開始,還真遇到幾個借機鬧事的刺頭。當然,他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采用行政手段進行處理。隻是這樣做太草率了,也大大違背了政府“人本拆遷、和諧拆遷”的宗旨。

“這幾戶人到底想怎麼樣?他們的底線是什麼?你是本地人,可不可以通過些其它渠道,幫我了解些情況?”蘇陽辦完事剛走過來,陳一訊就向他求援。

“行啊!大家一起來做工作吧!我先想辦法打聽一下,了解些具體情況以便針對性地開展工作。”蘇陽說道。

傍晚在回家的路上,蘇陽就開始找人打聽那幾個釘子戶的情況了。

“邱大明?你說的是不是竹器廠的邱大明?他就是李芳的好朋友範玟的表哥。他的老婆還是範玟給介紹的呢。找範玟幫忙做工作準能事半功倍!”球友李明曾經在附近當過片兒警,對橫街那邊的情況比較熟悉。蘇陽運氣不錯,第一個就問對人了!

找到突破口問題就容易解決,蘇陽決定從外圍開始做工作。他讓李芳出麵,請範玟和她的表嫂容容一起到家裏做客。以朋友的身份溝通,工作總是要簡單得多。姑嫂兩人聽從了蘇陽的勸告,答應一起做邱大明的工作。

於是,蘇陽、陳一訊坐在邱家的客廳裏,同邱大明夫婦及範玟一起,心平氣和地聊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