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一首著名的詩,言“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駕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一句“老驥伏櫪”,激勵了無數代無數的仁人誌士。
關於馬,還有一句成語,叫“老馬識途”。老馬走南闖北,東征西戰,而且有特殊的記憶功能,對於路,人記不住的,它能記住。老馬的經驗是財富,老馬當然更是財富。
馬老了,有它“識途”等好的一麵,但老了畢竟是老了,反應遲鈍了,體力下降了,爆發力持久力敏捷性等等都大不如前了,與青壯年馬無法相比。馬老了,自然不能再駕轅拉車,不能拉犁耕地,更不能馳騁草原、效命沙場。最好的安排是,雖然你“誌在千裏”,你就慢慢溜達慢慢想吧,不要再強撐硬挺,幹力所不能及的事。
有一句話叫“老馬戀棧”,是說馬的,更是說那些當官當大官的人的。“老馬戀棧”,大意是說老馬該到二線三線但仍堅守在一線,該讓位給青壯年馬但仍霸占著“棧”位。此舉不合自然規律、社會法則。“老馬戀棧”用之於人,則是指某些官員到了該“致仕”引退時,還想方設法、卑躬屈膝、低三下四地賴在官位上,讓世人詬病,讓後人議論。
畫家範曾的先祖、清代江蘇南通的民間知識分子範如鬆在兩個兒子中舉升為縣令時,寫了《作吏十規》,以警示兒孫。他定的“十規”中,最後一條是:“作官須知進退,若老馬戀棧,阿時殃民,必致身敗名裂,辱及君親,最可恥也。”範老爺子為子孫考慮得足夠長遠,讓子孫當進時則進,當退時則退。老之將至或者老之已至,就騰板凳走人。
在曆代的官場上,老馬戀棧,勉力支撐,仍手握大權、指點江山、收銀子蓋房子耍女子、吃香喝辣者有之,可能還為數不少。但也有不少人,已成“老馬”,又把“棧”看得比命都珍貴,“戀棧”霸棧,為了在官位上多留幾年幾個月幾天,“阿時殃民”,不惜向上阿諛,奉送金銀,向左右示好,向下施壓,或者虛報政績,或者改動年齡,醜態百出,為路人所指。時日不長,便被上峰摘去了官帽,並未沾上太大的便宜。不是想戀棧就能占有棧,延長在棧時間就一定能得到好處大好處的。
太多的老馬戀棧以致丟醜的例子不去舉了,隻說說中央電視台原台長的事,此君到60歲時,以“大褲衩”新辦公大樓尚未交付使用為由申請延退,他的要求獲得了批準。但是,天不作美,一場大火,燒掉了辦公樓的配樓,也燒出了電視台管理上、經營上、經濟上的許多問題。此“戀棧”者,被降了級,再也不能享受省部級待遇。不知此君曾否捶胸頓足、流下過悔恨的淚水。
“老馬戀棧”,教訓其實很深刻。這一點,不隻是範如鬆老先生看到了,悟出此道理的人其實很多。區別在於,有些人接受、借鑒了教訓,有些人抱著僥幸的心理,想成就最後的輝煌,想撈最後的好處,以至於頭破血流,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對於範老先生的訓誡,為官者應當很好接納。
201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