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圖書管理員的輝煌(1 / 1)

莫言是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莫言獲獎後,手機上流傳過這樣一個段子:“1.李大釗1918年北大圖書館館長;2.毛潤之1918年北大圖書館管理員;3.沈從文1925年北京香山慈幼院圖書管理員;4.冼星海1926年北大圖書館管理員;5.江青1930年青島大學圖書管理員;6.莫言1979年解放軍某部圖書管理員。”此條短信竊以為至少傳達出這樣幾層意思:文豪莫言曾在基層圖書館工作過,幹過若幹年買書、搬書、藏書、借書之類的事體;圖書管理員這個行當出過不少的重要人物,比如手機段子中提到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大釗、毛澤東、作家沈從文、音樂家冼星海、半政治家半藝術家江青等等。

很多名人做過圖書管理員的事,以前有所聽聞,但沒有仔細琢磨,尤其沒有係統地進行思量。讓手機段子一提醒,覺得此事還真有一些令人思索的餘地。

圖書管理員成為文豪成為政治家成為名人,有偶然因素。一個人的成長成功,因素是多方麵的,有遺傳因素、家庭熏陶與教育因素、周邊環境影響因素、受教育時間長短與質量高低因素、工作環境因素、民族傳統因素、國內外大環境因素等等。做過圖書管理員的人,有成為偉人名人的,沒做過圖書管理員的人,也有成為偉人名人的,而且從數量上說,更多一些。以當過圖書管理員、後來成了偉人名人的那些人的情況看,他們之所以成功,也不一定是圖書管理員的經曆所決定的。有些人,你讓他去管圖書以外的事,管倉庫、工地管飼養場,他有可能最終也能成為偉人名人。

話又得說回來,當過圖書管理員,可能真就是某些人成功、成為偉人名人的必然因素。

當圖書管理員可以讓人有條件多讀書,讀好書。“書到用時方恨少”,既包括讀過的書太少的意思,也含有私家藏書太少的意思。藏書少,借書又不方便,讀起來就比較困難。圖書管理員就沒有這樣的問題,書庫裏的書很多,想讀哪本讀哪本。是工作性質所決定的,什麼時候讀書也不會有領導有同事有旁人說他們“不務正業”。因為要編目錄做卡片,要不停地借出書收進書,他們知道哪些是經典作品,哪些是專業書,哪些是暢銷書,知道哪些是名家的書,知道書的大概內容。因此,他們讀書更有針對性,讀書更有效率,更有收獲。某種意義上說,圖書管理員擁有的學習環境和條件,比大學生研究生的更好。毛澤東之所以成為政治家、理論家,冼星海之所以成為音樂家,莫言之所以成為文豪,與他們做過圖書管理員有著直接與間接的關係。

莫言獲了諾貝爾文學獎,他及其他的偉人名人做過圖書管理員的曆史被發掘了出來,竊以為這不存在為誰的曆史添彩與添堵的問題,唯一的作用,是倡導人們讀書。過去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現在看,書中還有比那些東西更精彩的內容。中國人應該學學毛潤之、學學莫言,多讀一些書。在此基礎上去多做事,做更有生命意義和曆史價值的事。

2013.4.19